APP下载

“创客运动”环境下高等教育领域的STEAM素养研究
——以5所高校为例

2021-01-09李超然

湖南包装 2021年3期
关键词:创客素养教育

李超然

(上海建桥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上海 200000)

创客运动掀起STEAM素养教育的热潮。STEAM教育符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为国家培育高层次的综合型人才。在调研国内典型的5所高校发现,高校在此背景中,面临着STEM到STEAM教育的全面深化提升中,师资力量储备不足,“Art”部分重视不足等引出了一些问题和挑战,包括时代洪流下,学生们对STEAM素养和社会实践的作用性认知不深。因此高校应加强STEAM素养的实践应用与拓展路径,做好STEAM教育的转型和提升。

1 “创客运动”环境下高校STEAM素养的发展现状

创客运动倡导全民创新符合当下国家对人才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核心素养培养的需求,随着创客运动教育潜力的不断挖掘,其影响也逐渐加深[1]。从调研情况看,上海纽约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和香港科技大学等5所教学研究型高校,均为在创客运动环境下STEAM素养培养上走在前列的高校,有一定时间的探索并积累了相应的经验和成绩。但创客运动环境的不断更新与变革,也使这几所高校在STEAM素养培养方面遇到了一定的挑战。以下3点是这5所教学研究型高校普遍面临的挑战。

1.1 跨专业教师的稀缺

由于创客运动不仅对科学理论和技术操作有较高要求,同时也对艺术设计与人文精神有很大要求,因此相关老师在具备科学理论和技术能力的同时,也要具备艺术人文的素养。与此同时,STEAM教育强调的是将科学、技术、人文艺术等多个学科进行交叉融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避免传统的分科教学所产生的知识割裂问题,培养学生跨学科或交叉学科的综合学习和实践的能力及素养[2]。这就对相关从业老师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相关从业者谈到:“师资力量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很多高校不是欠缺创客空间和相应的基础设备,而是缺少具备综合性能力的老师进行专项又全面的指导。中国的发展进步让现在的高校学生从小生活在互联网的时代里,互联网使他们拥有无拘无束的想象力和对互联网的天然理解。同时互联网时代造成了信息知识的熵增,所以这也对教师这个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在如此庞大的互联网知识时代中,教师们必须不断去突破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综合素养,才能应对信息熵增下的教学环境和新需求。”

而从院校角度讲,由于中国高校制度的设置,体制招聘又难以让有行业经验的外部人才或老师能够全职进行教学。另外,高校内部也缺少培训专业老师的机制,从而导致了院校内部与外部跨专业老师的稀缺问题。

1.2 STEAM中“A”的缺乏

STEAM中的“S”指科学(Science)、“T”指技术(Technology)、“E”指工程(Engineering)、“A”指艺术(Art)、“M”指数学(Mathematics),最早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在中国的本土化过程中,一开始还是较为强调STEM的素养,重视实用主义和以技能为导向,并且在教育方针和人才培养方式上也是一刀切的进行,忽略了STEAM中的“A”(即Art),使得STEAM教育在“创造力”“想象力”“人文性”等方面的培养不够充分[3]。学生们只是单一地追求科技性和技术性,缺少了人文关怀和艺术素养,最基本就是他们的感受力非常单薄,不够丰富细腻,在创新、思考以及学习的方向和导向上变得较为单一,不能自由发散地利用STEM的知识和能力,而让STEAM素养培养的天秤失衡,导致他们过分地追求功利性的结果。而创客运动的初心是无功利的心态去感受世界,再用科学和技术勇敢地去实验去创造。

STEAM中的艺术和科学如何去融合,如何让两者共同导向关怀人们的社会、生活,不管是在国外还是国内都是非常重视和一直探索的课题,可以看到艺术和科学共同的基础都是创造力。在中国本土,由于对“Art”的关注与教育的缺乏,造成创造力和感受力的不足,导致艺术与科学融合的不足与缺失,更不能谈深度的融合作用。欧洲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就是一次艺术与科学融合革命时期,如达·芬奇利用艺术和科学所创造的伟大作品和发明,为后世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和深远作用。

因为艺术与科学的深度融合可以让人们在无限追求物质世界真理的同时,也让人们用灵活的思维与细腻的感受力去发现、去思考、去批判和分析问题,解决了问题又提出了新的想法。因为“A”点燃了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会反哺基础技能,学会用人文精神去观察、共情世界和他人,建立良性合作和沟通,这些都与STEM相得益彰,只有具备了这些素养,创客精神才是完整的,人们在任何领域都能找到正确的法门和方向,这也是STEAM教育的本质。“A”是STEM的灵魂。

所以在技术性主导的创客环境下,需要不断提高大学生以及教育者们“A”部分的素养,唯有STEM与Art深入融合才能整体提升综合素质与社会竞争力。

1.3 创客文化的提升与营造

随着中国高校对创客人才培养的逐渐关注和重视,一些高校创建了创客空间,配备了基础设备包括3D打印、激光切割等,校园内也成立了一些以创客活动为主题的学生社团、组织或定期性的创客工作坊。然而,校园对创客文化的营造与建设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创客是指出于兴趣,努力把各种创意和想法转变为现实的人[4]。创客运动对STEAM素养持续性的培养,不能只是依靠几次活动和几次作品成果,它更加需要良性的土壤,要打造出优良的创客文化和氛围。这种良性的土壤,不仅可以让那些对STEAM有兴趣的学生得到提升,更是要让那些对STEAM不感兴趣的学生,愿意去了解和接触STEAM。

如此不仅对整个校园学习氛围有很大裨益,还可以培养出学生们学以致用的能力,有意识地去联动身边的事物,时刻关注国家的和社会的发展需求,触发他们了解院校外部的时代大环境。

2 创客运动环境下高校STEAM素养研究的意义

STEAM是一种提高学生创造力和拓宽STEM领域兴趣的教育方法和手段[5]。高校作为培养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人才的重要后备基地,为国家为社会建设培养高级的专门人才,STEAM教育符合国家发展的需求,为国家输送更高层次的综合型人才。所以国家也在大力推动创客运动和STEAM素养教育。

同时高校也是科学研究的基地,为重大科学研究课题提供依据,研究STEAM不仅有助于深化其本土化的发展,也为社会、不同院校机构创客运动的持续性提供了联动和支撑。同时高校又是新思想和新知识的孵化地,会引导社会和不同层级教育单位对STEAM素养教育的重视,由上至下推动全民STEAM素养的提高,继而提高人们的创客精神。

高校STEAM素养的研究推动创客运动也推动教育制度的转变,促进高校培养方针的多元化,为社会培养更贴近时代发展的综合型人才,这也促使高校内部STEAM素养产生新的内涵和要求。同时让科学技术创新、跨学科融合、各领域交流合作有了更好的平台和环境。

2.1 为国家培养更高层次的综合型人才

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需要为其构建无处不在的创客环境[6],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更应该具备培养更高层次人才的思维和意识。目前社会大环境具备了一定创新的硬件基础、氛围和普及度。中国教育相关部门和单位需要立足于当前环境的实际情况,针对基本发展现状,开发出全新的STEAM教育模式[7]。2020年7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迫切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指出:“促进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加强国际合作,着力增强研究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撑。”高校STEAM素养的培养是训练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之一,也是培养高层次综合型人才的关键,这样他们才可以适应多变的国际环境,这也关乎国家创业创新的命运和前途。

STEAM素养的培养对于世界共同体下的大环境而言是大势所趋,对于生产力的发展,改变社会的生产关系、生产流程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可以加速社会发展所需人才和生产结构的转型。

所以高层次人才作为榜样,对于创客运动环境的打造也更有利,可以让大学生更加主动拥抱新领域,增强学习意识,优化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让人才更多元,层次也更高。

2.2 促进学生的社会正确导向和关怀意识

STEAM是基于项目的学习[8],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各种能力。老师应该引导学生,不局限于书本,更多地走出校园,去发现社会中的问题,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中。学生可以在项目中学习,解决真实情境下的问题,在协作中运用知识、提升情商、了解自我、开展合作与分享。实现学习者创新素养培育和发展[9]。

目前许多高校设立了社会实践的项目。香港科技大学和中国美术学院一起策划了夏季教学项目,从2012年开始举办“DESIGN THINKING设计思维”,该教学项目为全英文教学,分别由两校不同的学科背景和研究特长的教师团队进行授课,团队的专业领域覆盖STEAM的各个方向,课程的设置上对各学科进行交叉化与系统化,覆盖了设计、工程、商业、艺术、计算机等多学科领域。课程注重STEAM素养的培养和能力的训练,旨在开拓创新思维、融合设计与科技、培养跨界创新设计人才,更是为了让大学生走出校园,培养社会关怀意识。课程会结合社会性,把课堂转移到养老院,让学生通过走访香港养老院,了解当地老龄化的问题和老年人、家属们的需求,为他们创作一件作品或提供某种有意义的服务,去解决或思考社会实实在在的问题和需求。通过这样的项目,大学生们把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社会相连,奇思妙想去创想,利用所学专业一起不断地去解决遇到的问题。使大学生们在校园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不再只是通过考试进行检验和反馈,而是在社会真实的问题和需求中得到检验反馈,动手完成项目的同时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使各种专业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学科,而是真真切切和社会进行对话,也是在这种大环境下,让更多的艺术家、创客们一起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2.3 提高学生对人文精神的重视和理解

传统的STEM侧重于科学技术精神的培养和探索,大环境也存在对于技术的一味追求,但不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STEAM素养培养中忽略对于人文精神和关怀的追求。

比如上海纽约大学,在强调技术和解决方案的同时,也非常重视人文学科的通识培养。上海纽约大学的本科新生都会通过社会文化、自然科学、数学、算法思维、语言及写作等6大板块的通识课程,接触人类文明核心知识。例如“全球视野下的社会”就是其中社会文化板块的基础课程。在探讨“全球视野下的资本”时,学生就需事先阅读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选段,以及收录于《马恩文选》中的相关章节。又比如探讨性别议题时,学生则要阅读波伏娃《第二性》中的章节,之后通过写作以及与教授和同学问答、辩论等形式,对主题进行更深入地探索。除了这些名家名作,学生还会接触到柏拉图、霍布斯、笛卡尔、康德等的经典哲学著作;同时,课程也根植于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近1/3的文献阅读目录来自孔子、孟子等中国的教育家、思想家。这些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地思考,培养更加灵活的思考能力。而通过这种跨学科的通识的培养,可以提高不同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让人文精神的学习与STEAM思维培养紧密结合,以不受限的方式去重新解读人文思想,更加深刻理解世界不同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对其重视的同时也促进他们对社会人文关怀的能力。

3 创客运动环境下高校STEAM素养的实践应用与拓展路径

创客运动的发展,促进了高等教育的转型,拓展了高校STEAM教育的方式和内容,让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面临更加复杂和具有挑战的环境。所以关于提升STEAM的素养,要引起更多高校的高度重视,让更多的高校与教育机构都加入到拓展STEAM教育方式与实践应用的教研中来,高校与政府共同整合社会的资源、共同打造更广阔的STEAM教育环境和学习路径。

以下3点为STEAM素养实践应用的案例,作为拓展STEAM教育路径的参考和借鉴。

3.1 改革招生:着重STEAM素养考核

中央美术学院深化专业改革已经多年,最具典型性的是实验艺术学院改革入学考试方式。由传统的考察专业技法,改革为考察STEAM素养,彻底改变了人才选拔的方式。往年都是考察素描、色彩、创作这三科,改革后的造型艺术只测试命题创作这一科,并且创作考题会与社会有着紧密的联系,例如让学生创作《给予自己父母带来的十种惊喜》的策划方案,这不仅需要考生有对自己生活周围的关注和感悟,同时也回到了创作能力、想象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对社会关怀的本质考察。此次改革,是在创客运动的环境下,所做出的先锋式探索与引领,把考察考生的综合素养能力作为考核中心思想,让原来熟悉应试方式的考生受到冲击,这次考试改革也暴露了学生在STEAM素养学习和培养上的欠缺。

而且央美实验艺术专业在教学上重视与校外资源的整合。例如2017年9月19日“走进中科院,走近科学家”研学之旅,实验艺术学院与中科院合作《用植物的美唤醒艺术的灵感》的研学项目。在此次研学中,让中央美院的师生们针对植物的生长习性、形态区别等适用于艺术创作方面的知识得到更多、更深的学习和理解,也让他们在植物学知识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赋予了他们在艺术创作与绘画领域上丰富的灵感。又例如在2017年实验艺术学院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开启了一场“遨游”在日月星辰间的研学旅程。利用LAMOST望远镜实操观测天空,实地调研天文科研人员的工作,这些都是学生在校园课堂内较难接触的,让学生们通过STEAM的实践寻找到艺术灵感,这样的培养方式为学生日后艺术创作增添更多的现实性和可能性,而不只是对着课堂上的教科书和静物模特依葫芦画瓢。

可见中央美术学院从另一种角度去探索科学和艺术的融合发展,“招生改革”也是一种STEAM教育改革的实践。中央美术学院是艺术高校教育改革的先锋者和实践者,为全国艺术类高校树立起STEAM教育的标杆。

3.2 建立高校STEAM社会实践教育基地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作为中国知名理工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上高度重视STEAM素养的培养。创立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分为展示中心和创研中心两部分。在展示中心可以看到中心众多信息科技研究实验、沉浸式作品体验、数字教学、新媒体作品的展示。创研中心,是作为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成立的创意团队UPTEAM的创新创意研发空间,供各界艺术家和团队师生一起开展项目的创作和研发。

中心不是简单的以兴趣划分的社团,而是多学科交叉背景的实验室,希望利用不同人才背景和学科差异化,在专业导师教研团队和跨领域艺术家的带领下,重新为科技、人文赋能,在诸多产学研的项目中培养学生的STEAM素养,很多不成熟的想法也在中心得以交流和实验,宛如一个高校中的创客实验室。中心展开了诸多和地方相关的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比如2019年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的《蜀道难》文化传承项目,通过新媒体技术的虚拟性、交互性、及时性,让更多人感受中国地方优秀的传统文化底蕴,也让学生有机会与素质教育中心进行学科的跨界交流,接触社会性项目的实践训练。还有本土化的一些项目实践,比如川剧传承的数字化,利用新媒体技术把川剧脸谱进行投影,结合舞者的行为表演增加了艺术性。甚至学生在中心自己研发了数字教学,将传统的影棚摄影课变成了和新媒体结合的移动摄影课,课堂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使原本欢迎程度普通的课程变成了学院的热门课。

高校可以成立STEAM社会实践的教育基地,引入外部项目,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共同参与项目合作,以项目制的形式,通过跨界跨圈的联结,带动STEAM素养的学习与实践,使学习的过程与社会产生实际的关怀和联结。

3.3 搭建高校创新创业平台拓展STEAM素养应用路径

中国美术学院为学生提供STEAM项目孵化基地,支持学生与外部资源、企业进行合作,实现了校企合作式的平台构建,邀请企业家们进行项目指导和分享,打通了教育链与产业链[10]。

因为艺术专业学生的就业难一直是现实问题,通过搭建创业平台,支持和鼓励学生孵化STEAM项目,以STEAM的项目孵化去推动创新创业,解决就业的问题,进而又反哺高校平台与企业,拓展了STEAM的应用路径。例如国美与富春硅谷的合作,组建了集产、学、研于一体的“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平台,为毕业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发展空间,解决了学生创业阶段租金贵,场地局限的现实问题。艺创小镇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支持和引入中国美术学院文创类等相关专业的师生在此设立个人或团队品牌工作室,为发展成熟、有较大市场潜力的项目与团队积极创造环境和资源条件,定期邀请美院专业老师和创业成功的年轻创客走访指导,进行针对性的孵化和培育,让学生的STEAM项目能坚实的成长开花,逐步实际应用于社会。也不为是一种艺术能够在STEAM项目培养过程中作为主心骨去拓展的应用案例。

同时中国美术学院在STEAM教育的人文关怀中不断进行探索和推广,在培养学生STEAM创新创业时,支持其与社会接轨,利用艺术专业和现代科技的手段进行结合,从社会关怀角度出发探索创造新的跨界内容和形式。2016年开始,中国美术学院与阿里村淘共同合作,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的社会美育,创立了“美美讲堂”,由美院学生自己录制美育视频,并通过互联网覆盖了近20万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点,通过跨界跨圈的联合,利用科技关怀社会美育的普及,充分体现了高校STEAM教育回归当下,回报社会。

此外,中国美术学院在培养学生STEAM素养方面,也重视保持与国际接轨,邀请各国导师来校做讲座,增加学生的国际视野。例如中国美术学院文创设计制造业协同创新中心曾在2019年举办的暑期优秀大学生设计工作坊,就邀请到世界知名设计学院院长及全球知名设计师共聚一堂,引领学生从社会化、创新化、智能化、生态化等维度出发,探索新时代的设计发展趋势、共同碰撞,为学生带来外部视角,创立了第二课堂。

中国美术学院为培养学生的STEAM素养不断实践不断创新,在跨界联动、社会关怀、高层次人才培养、创客平台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打开了艺术院校STEAM培养的新局面,走在艺术院校STEAM创新创业改革发展前列,为STEAM教育的应用路径提供了一种新的参考。

4 结论

围绕创客环境和大时代的变革与交融,文章从“创客运动”环境下高校STEAM素养的发展现状,创客运动环境下高校STEAM素养研究的意义,创客运动环境下高校STEAM素养的实践应用与拓展路径,这3个面向对国内高校的STEAM素养进行了实地研究。由此可见,创客环境下国内高等教育领域的STEAM素养研究,由于国内高校与机构众多,所以复杂多元而又具有地域性,不能完全统一化实施。

不同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地域情况,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STEAM素养培养方式和拓展、提升路径,以应对自身的现状和问题,适应外部创新环境变革的趋势。

猜你喜欢

创客素养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小创客”有法宝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创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