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政治站位 主动担当作为全力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1-01-09刘正才
刘正才
保护母亲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对保护和治理黄河极为重视,多次实地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工作,并于2019 年9 月18 日在郑州市召开的座谈会上,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要求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擘画了新蓝图,锚定了新航标。2020 年1 月3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强调,黄河流域必须下大气力进行大保护、大治理,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子。2020 年8 月31 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我们要牢记嘱托、勇担使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服从全国大局、服务国家战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探索出一条富有河南特色的水生态保护路子,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伟大实践中展现河南水利人的担当。
1 坚决扛起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政治责任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之大者”。河南作为黄河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中肩负重要历史使命,水利系统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更加自觉地融入大局、服务全局,全力推进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
准确把握黄河流域的重要地位。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生态地位看,黄河流域是连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生态廊道,拥有三江源、祁连山等多个国家公园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在我国生态建设布局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构成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从经济地位看,黄河流域贡献了占全国26.5%的地区生产总值,提供了占全国1/3 左右的粮食和肉类,蕴藏着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等能源资源,煤炭储量占全国一半以上,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原材料和基础工业基地,是重要的经济地带。从发展地位看,黄河流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为突出,黄河流域9省(区)的货物进出口总额仅占全国的12.3%;上中游7省(区)作为发展不充分的地区,同东部地区及长江流域相比存在明显差距;上游的青海玉树州与下游的山东东营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相差超过10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有5 个涉及黄河流域,因此,黄河流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从文化地位看,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我国5000 多年文明史上,有3000 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肇造了灿若星河的华夏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准确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重大要求。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定位、治理方法、发展理念、推进机制等角度,指出了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是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导向。从战略定位看,将生态保护置于首位,将高质量发展贯穿全流域、全过程、全方位,在重大国家战略中强化生态保护、推进高质量发展。从治理方法看,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提出“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新要求,将黄河流域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谋划,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强调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统筹治理,为保护和治理黄河、进而推进科学治水提供了系统科学的方法论。从发展理念看,强调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变革发展动力,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既让中华民族母亲河永葆生机与活力,又让黄河流域实现均衡发展、充分发展、高质量发展,找准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从推进机制看,强调要尊重规律,摒弃征服自然、改变自然的思想冲动,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更加注重黄河保护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明确了顶层设计、统筹谋划的决策机制,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落实的工作机制,规划先行、稳步实施的推进机制,流域管理、区域协调、联合防治、联合执法的协调机制,为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奠定了坚实的体制机制基础。
准确把握“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目标导向。习近平总书记从历史和全局出发,发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丰富的思想内涵、深远的战略考量,不仅对黄河保护和治理提出了目标要求,也为新时代水利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其一,系统修复水生态,就要重点做好上游水源涵养、中游水土保持、下游湿地修复等工作,推进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坚决保护好“盛水的盆”。其二,综合治理水环境,就要按照“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的要求,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重点抓好环境污染治理工作,解决水体污染、水质变差、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坚决治理好“盆中的水”。其三,科学防治水灾害,就要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黄河为害,害在泥沙。要着力完善水沙调控机制,解决“九龙”治水、分头管理问题,实施河道和滩区综合提升和治理工程,减少下游河道淤积,保障黄河岁岁安澜。其四,高效利用水资源,就要强化水资源的刚性约束,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发展节水产业和节水技术,开展全社会节水行动,推动一水多用、循环利用,促进用水方式由粗放型向节约集约转变。其五,推进发展高质量,就要按照“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要求,因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2 进一步厘清河南黄河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思路
河南省水利厅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升政治站位,着眼发展全局,精准把握河南省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中的特殊地位,立足河南省情水情,对接国家部署,进一步厘清黄河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思路,明确了构建“一轴两翼三水”黄河水安全保障的总体布局,锁定了建设“四体系一载体”的目标。
总体布局为:打造“一轴两翼”黄河水安全保障体系,为构建全省兴利除害的现代水网体系奠定基础。一轴是以黄河为主轴,两翼是沿黄南、北供水区,其中北翼以西霞院输水工程、卫河共产主义渠至金堤河、京杭大运河会通河段为副轴,实现黄河水、海河水、长江水三水汇流,构建豫北水网;南翼以贾鲁河、涡河、惠济河至周商永运河、引江济淮工程为副轴,实现黄河水、淮河水、长江水三水汇流,构建豫中、东部水网,同时为引江济淮工程提供双水源。
在此总体布局下,构建四体系、一载体:一是构建防洪保安体系,建设桃花峪水库等重大水利控制工程、河道和滩区综合治理提升工程,确保黄河长治久安;二是构建水资源节约集约体系,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新建大型节水灌区及引黄、南水北调中线调蓄工程,开展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推进农村集中供水保障工程建设,确保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三是构建水生态保护修复体系,加快水土流失治理,实施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开展河流水生态系统治理,推进河湖长制从“有实”到“有为”转变,确保水生态健康;四是构建水环境综合治理体系,深入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大力实施碧水工程和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确保水环境明显改善;五是打造文化传承弘扬水脉载体,推进黄河、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河流水系治理与管护,建设“美丽运河”“安全运河”。
3 奋力谱写河南黄河流域水利事业新篇章
高起点抓好大规划。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要求,及时掌握国家重大导向、重大思路和重大需求,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推动河南省更多项目纳入国家规划纲要和水利专项规划。尽快编制完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安全保障规划,明确河南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水利方面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重大工程和政策措施。
高质量抓好大项目。一是实施一批大项目。优化水资源配置体系,加快建设引黄灌溉等重大水利工程,构建调蓄并举水网水系,用足用活黄河水。实施小浪底北岸灌区、小浪底南岸灌区、赵口引黄灌区二期、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等工程,推进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跨区域调水工程、新郑观音寺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调蓄工程建设,实施一批引黄调蓄工程。加快推进卫河共产主义渠治理、伊洛河等重要支流和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工程,对丁店等病险水库水闸进行除险加固。加快武嘉、引沁、渠村等大中型引黄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加快三门峡等地水土流失治理,继续开展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二是谋划一批重大项目。谋划了总投资1 449亿元的7项重大水利工程,分别是黄河下游封丘倒灌区安全建设(贯孟堤扩建)工程、河南省黄河滩区综合治理工程、黄河桃花峪水库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库库周(河南省)地质灾害影响处理、黄河供水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黄河供水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黄河供水区城乡供水一体化水源等,解决黄河防洪、滩区居民安全发展、生态保护修复、供水保障等重点难题,是河南省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基础性、关键性工程。三是储备一批项目。已建立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项目库,涉及防洪减灾、生态保护与修复、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乡村振兴、调蓄等5大类34个水利项目(含打捆项目),总投资3 435.50亿元。
高标准建好大平台。一是建好管理监督平台。以河长制为抓手,持续深入抓好河湖“清四乱”,打好河道采砂综合整治持久战,打赢黄河流域“清四乱”歼灭战,打造美丽黄河。二是建好改革创新平台。深入对接国家重大政策举措,配合推进河南省黄河生态保护法立法,制订水资源节约高效利用政策,构建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水资源利用全过程管控机制,深化水资源税改革,开展水权交易试点。三是建好协同作战平台。依托“四水同治”协同工作机制,推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城乡建设、农业农村等部门协同发力,共同抓好大保护、大治理。
高水平讲好水故事。九曲黄河,奔腾向前,黄河在河南孕育了洛阳、郑州、开封、安阳4 大古都,农耕、根亲、汉字、治河、都城、陶瓷、功夫等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大禹治水、红旗渠等精神在这里涤荡碰撞,塑造了坚韧、奉献、包容的黄河文化。我们要进一步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讲好河南水故事。加快编纂出版《河南省河湖大典》,积极推进文化与工程建设相结合,以水利工程为载体,以历史文化为背景,以社会和谐为目标,把水文化建设融入水工程建设中,赋予文化内涵。做好黄河水利风景区建设,依托水利风景区水文化载体和区位文化优势,打造一批具有黄河文化特色的水利风景区,使其成为保护和传承黄河文化的重要平台和展示窗口。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水文化宣传平台,提升宣传效果,营造保护和传承黄河文化的良好氛围。统筹推进河道疏浚、引水补源、水系连通等工程建设,加快通济渠郑州开封段水系连通工程建设,为永济渠(卫河)、贾鲁河、索须河等补水,实现黄河与大运河的文化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