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提高种鸡蛋孵化率的措施

2021-01-09姜林

山东畜牧兽医 2021年5期
关键词:孵化率种蛋种鸡

姜林

浅谈提高种鸡蛋孵化率的措施

姜林

(河南省南阳市南阳黄牛科技中心,河南 南阳 473000)

为了促进养殖业的发展,给养殖户提供优质健康的雏鸡,本文从种鸡的饲养管理、种蛋的受精率、种蛋的选择、种蛋的保存、种蛋的消毒以及种蛋的孵化条件等方面,探讨提高种蛋孵化率措施的途径。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鸡蛋和鸡肉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促使我国种鸡养殖迅速发展,然而,种鸡养殖存在两大风险,即养殖风险和市场风险。控制种鸡养殖风险要从孵化开始,孵化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经济效益,提高种蛋的孵化率、获得品质优良的雏鸡是孵化从业人员一直追求的目标。

1 加强对种鸡的饲养管理

1.1 选择优良种鸡,保证种鸡的营养和健康 种蛋产出后其遗传特性就已固定,从受精蛋发育成一只雏鸡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只能从种蛋中获得,因此要选好种鸡,只有高品质的种鸡才能产出高质量的种蛋,高质量种蛋才能为雏鸡孵化过程中提供足够的养分。加强对种鸡的饲养管理,一定要严格按照种鸡的饲养标准配制饲料,保证种鸡饲料的各种营养成分均衡,质量安全可靠,日粮中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量要足够,保证种鸡有足够的营养供应;做好种鸡群的卫生防疫工作,减少环境污染,防止疾病的发生。

1.2 合适的公母鸡比例,提高种鸡蛋的受精率 种蛋的受精率越高,入孵蛋的孵化率就越高,选择当年的健康无病、体况发育良好、性活动力强的种公鸡,公鸡数量占母鸡数量的8 % ~ 10 % 为宜,确保种蛋的受精率在80 % 以上。

2 种蛋的选择

种蛋品质的好坏是影响孵化的内在因素,不仅影响孵化率,而且影响到雏鸡的健康以及今后性能的优劣,因此孵化前应对种蛋进行严格的挑选:(1)适宜产蛋周龄的选择。为确保入孵前种蛋的品质优良,开产最初两周的种蛋其孵化率和雏鸡的活力都差,因此不宜孵化。(2)种蛋应符合品种标准。种蛋的质量决定着雏鸡的质量,过大则孵化率降低,过小则孵化出的雏鸡弱小,因此过大(双黄蛋)或过小的蛋都应该挑拣出来。(3)种蛋的形状应正常。过长的、过圆的、蛋壳薄、蛋壳粗糙的蛋、腰鼓蛋、裂纹蛋、血斑蛋、肉斑蛋等均不宜做种蛋。(4)蛋壳厚薄要适度。过厚不利于破壳出雏,过薄易破碎,一般壳厚在0.33~0.35 mm孵化率最高,0.27 mm以下孵化率较低。(5)种蛋表面要清洁卫生不应沾染粪便、饲料、污泥等。稍微脏的蛋要用纸或丝毛擦干净,用湿布擦拭容易受细菌浸入,引起种蛋腐败变质,同时堵塞气孔,影响种蛋气体交换,污染孵化器造成较多的死胎,降低孵化率。

3 种蛋的保存

种蛋的保存至关重要,如果保存不当,会导致孵化率的下降。因此,种蛋产出至入孵前要注意保存温度、湿度、时间以及保存期间的转蛋等。

3.1 种蛋保存的适宜温度 受精蛋在蛋的形成过程中已开始发育,产出体外时暂时停止胚胎发育,在一定条件下胚胎又开始发育,胚胎发育的临界温度是23.9 ℃。当环境温度低于23.9 ℃ 时,胚胎发育处于静止休眠状态;当环境温度高于23.9 ℃ 时,种蛋中各种酶的活性增加,胚胎开始发育。因此,种蛋保存的适宜温度应为13~18 ℃。但不同保存时间温度有所差异,保存期在一周内,温度以15~18 ℃ 为宜,超过一周以10~12 ℃ 为宜。

3.2 种蛋保存的相对适宜湿度 种蛋在保存期间,蛋内的水分通过气孔不断蒸发,湿度过低,蛋内水分大量蒸发,影响孵化率;当湿度过高时,蛋表面回潮,种蛋容易发霉变质,因此,种蛋的相对适宜湿度应保持在75 % ~ 80 %。

3.3 种蛋的保存时间 种蛋保存时间的长短与孵化率有直接的关系,要求越新鲜越好,在15~18 ℃ 保存条件下,一般以产后5 d内孵化率最高,随着种蛋存放时间的延长,孵化率愈来愈低,超过14 d以上的种蛋孵化率逐渐降低,种蛋越新鲜,蛋内的营养物质变化越小,对胚胎生活力的影响越小,出雏率越高。

3.4 种蛋保存期间的转蛋 种蛋保存期间转蛋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胚胎与壳膜粘连,以免胚胎早期死亡。一般认为,种蛋保存1周以内采用将种蛋的大头向上、小头向下不转蛋的存放方法,可以节省劳力,超过1周,每天转蛋1~2次,超过2周以上,更要注意转蛋,转蛋有利于提高孵化率。可用一块30 cm左右的木板,将种蛋箱的一头垫起,过几小时后,将木块撤掉垫在另一头。

4 种蛋的消毒

蛋壳上附着很多细菌,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菌数量迅速增加,有些细菌通过蛋壳上的气孔进入蛋内,影响了孵化率和雏鸡质量,因此选好种蛋后,必须对种蛋进行严格的消毒才能入孵。常见的消毒方法有以下几种:

4.1 新洁尔灭溶液消毒法 用含5 % 的新洁尔灭原液加水稀释50倍,配成浓度0.1 % 的溶液,水温43~50 ℃,将种蛋浸泡3 min或用喷雾器直接喷在种蛋表面。

4.2 氯消毒法 将种蛋浸入含有活性氯1.5 % 漂白粉溶液中3 min,取出晾干后码盘。

4.3 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法 每立方米体积用42 ml福尔马林加21 g高锰酸钾,在温度为20~24 ℃、相对湿度为75 % ~ 80 % 的条件下密闭熏蒸20 min,可杀死蛋壳上95 % ~ 98.5 % 的衣原体。在孵化器里进行第二次消毒,每立方米用福尔马林28 ml加高锰酸钾14 g,密闭熏蒸20~30 min,熏蒸结束后要排除孵化器中的福尔马林烟雾,然后再正式升温孵化。这种方法效果较好,操作简便,安全可靠。

4.4 碘液浸泡消毒法 将种蛋浸入0.1 % 碘溶液中30~60 s,溶液温度43~50 ℃。种蛋保存前不能用溶液浸泡法消毒,因破坏胶质层会加快种蛋内水分的蒸发,细菌容易进入蛋内,所以溶液浸泡法仅用于入孵前消毒。

4.5 紫外线消毒法 用40 W紫外线灯管距离种蛋40 cm左右,正反面各照15~20 min,即可达到消毒的目的。

4.6 过氧乙酸消毒法 过氧乙酸是一种高效、快捷、广谱消毒剂。每立方米体积用含16 % 的过氧乙酸溶液40~60 ml,加高锰酸钾4~6 g,熏蒸15 min。

5 控制好种蛋孵化的条件

鸡胚在母体外的发育主要依靠外界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通风换气、转蛋等。

5.1 温度 温度是孵化最重要的因素,只有保证胚胎正常发育所需要的适宜温度,才能获得高孵化率和优质雏鸡。因此,控制好温度是提高孵化率的关键。种蛋孵化给温有变温孵化和恒温孵化两种方法。(1)恒温孵化法:1~19 d,37.8 ℃;20~21 d,36.5~37.2 ℃。(2)变温孵化法:变温孵化法一般采用前高后低的用温方式,1~4 d,38.2 ℃;5~7 d,38.0 ℃;8~12 d,37.8 ℃;13~15 d,37.6 ℃;16~19 d,37.4 ℃;20~21 d,36.5~37.2 ℃。

5.2 湿度 适宜的湿度使孵化初期受热良好,有利于孵化后期胚胎散热,也有利于雏鸡破壳出雏;出雏时湿度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使蛋壳中的碳酸钙转变成碳酸氢钙,壳变脆。所以,在雏鸡啄壳以前提高湿度是很重要的。一般来说,化孵器1~7 d湿度为60 % ~65 %;10~18 d湿度为50 % ~ 55 %;出雏器湿度为65 % ~ 75 %;孵化室、出雏室相对湿度为75 %。湿度原则上掌握两头高中间低。湿度过高过低均对孵化率和雏鸡的健康有不利影响。

5.3 通风换气 孵化过程中胚胎不断与外界进行气体和热能交换,而且随着胚龄的增加而加强,尤其是孵化19 d以后,胚胎开始用肺呼吸,其耗氧量和产热量更多,因此必须加强通风换气。如果热量散不出去,温度过高,将严重阻碍胚胎的正常发育甚至死亡。所以,孵化器的通风换气,不仅可提供胚胎发育所需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还可使胚胎正常散热,大大提高孵化率。

5.4 转蛋 转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变胚胎的方位,防止粘连,促进羊膜运动。一般每2 h转蛋一次,第一周至第二周转蛋最为重要,尤其第一周,如果不转蛋会大大降低孵化率,孵化第14天后,胚胎全身已覆盖绒毛,不转蛋也不会引起胚胎贴壳粘连,这时可移入出雏机后即可停止转蛋。

总之,种鸡蛋孵化率的提高要靠种鸡场、孵化场以及孵化人员的共同努力。平时要加强管理,提高孵化技术及管理水平,组织孵化人员定期参加培训和经验交流,制订切实可行的奖惩和承包制度,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且严格抓好每一步关键性环节,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种鸡蛋的孵化率,为养殖户提供优质健康的雏鸡。

[1] 满红. 种蛋的机器孵化技术[J] . 新农村, 2012(5): 31-31.

[2] 秦四海. 提高鸡孵化率的种蛋孵前管理技术[J]. 中国畜牧兽医, 2004, 31(9): 19-20.

[3] 殷若新, 刘国本. 浅谈种鸡孵化厂管理要点[J]. 家禽科学, 2017(6): 28-29.

[4] 毕学群. 浅谈种鸡的孵化技术[J]. 中国畜禽种业, 2010. (9): 125-125.

(2021–02–01)

S831.3

B

1007-1733(2021)05-0015-03

猜你喜欢

孵化率种蛋种鸡
肉用种鸡育成阶段的养殖管理技术
种鸡转群注意这七点
肉种鸡的饲养管理措施
苏豪×钟晔(抗)正交秋用种孵化率偏低的原因分析
6月白羽肉鸡种蛋价格跌幅已超40%
提高家禽孵化率的有效措施
种鸡休产期该咋管理
日粮添加虾青素对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
浅述影响蛋种鸡种蛋孵化率的若干因素
火星丁丁当·优质种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