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麦地庄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优化配置及成效评价

2021-01-09曲夏超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水土保持流域造林

曲夏超

(安泽县水利局)

1 流域基本情况

麦地庄小流域位于安泽县城北约40 km 处,该流域属于北方土石山区,总面积35.21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31.37 km2,占总面积的89.1%。由于水力侵蚀的作用,造成沟头延伸,沟底下切,沟岸扩张,沟壑密度加大,地形支离破碎,表土层和耕作层大量流失,土壤养分及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地力衰退,许多沟边耕地被裂缝、陷穴侵蚀,增大了土地耕作难度,有的已放弃了耕种。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大量泥沙下泻,不仅严重影响河道行洪安全,而且导致区域生态环境恶化,加剧了水、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使农、林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受到影响,严重制约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事十分必要的。

2 水土保持措施优化配置

2.1 优化配置原则

(1)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根据流域自然条件及水土流失特点,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全面规划,采取植物、工程与封禁措施相结合的形式,建立起一个各项防治措施协调配套、互为补充的水土保持生态经济综合开发治理体系,以利于生态环境的全面改善。

(2)综合治理开发原则。通过综合治理,最大限度地使群众得到经济实惠。针对当地生产发展及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以基本农田、蓄水、保土为重点,改善生产条件,完善基本建设设施,创造更好环境,发展流域经济。

(3)与生态农业建设目标一致原则。符合当地生态农业建设的总体布局要求,实现使麦地庄小流域成为一个高效利用、和谐共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复合生态系统,实现流域生态、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目标。

(4)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原则。措施布局按照“点、线、面”相结合的总体思路,体现水保综合治理特色,每个点均布设坡改梯、水保林、封禁及道路等治理措施。

(5)在治理点周围,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和水土流失规律,结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合理安排水土保持各项措施。以改造坡耕地、发展梯田为主,兼顾发展水保林措施,提高流域农民收入,做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开发利用与预防保护相协调。在两点之间道路沿线其它草地上营造水土保持林,对现有疏林地、立地条件较差的其他草地进行封禁保护,设置封禁围栏,修筑标志牌,制定乡规民约,防止人为破坏,利用自然生态自我修复能力恢复植被,增加林草覆盖度,达到既改善生态环境,又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目标,实现改善生态和人居环境,创建优质、高效生态小流域,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服务。

2.2 优化配置措施

2.2.1 水平梯田建设

布设要遵循集中连片、规模治理、交通便利、距村庄较近、便于耕种的原则,选择坡度在25°以下的田块进行治理。水平梯田的保土系数较高,保土能力显著,而且有蓄水保肥的作用,使得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坡改梯断面设计采取水平断面,当地面坡度越陡,设计断面田面宽度越窄,相应的田坎高度增加;反之,当地面坡度越缓,设计断面田面宽度越宽,相应的田坎高度降低。田块长度根据实际地形确定,以便于耕作和灌溉为基本原则;地埂断面一般为梯形,由人工修筑,高度根据项目区设计暴雨径流来确定。

2.2.2 营造水保林

(1)造林立地条件与树种选择

水保林的立地条件为水力侵蚀严重,土层薄,养分低,保水能力差,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根据实地调查,选用在当地生长良好的树种为本项目的主要造林树种,水保林树种选择侧柏。

(2)造林密度及苗木规格

水保林树种的造林密度应根据造林的目的、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立地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通过大量典型调查并根据流域内群众多年栽植经验及习惯确定,苗木规格为2+3 营养杯一级苗,造林密度株行距2×3 m,苗高70 cm~90 cm。1 hm2需苗量1667 株。

(3)整地要求、规格及时间

造林整地不仅可以熟化土壤,积蓄雨水,而且还可以蓄水保墒。为确保造林成活率,提前一年预整地,造林时间选择在雨季(秋季)进行,造林效果良好。整地方式采用鱼鳞坑整地,坑平面呈半椭圆形,鱼鳞坑尺寸:长径1.0 m,短径0.6 m,坑深0.6 m,坑内取土在下沿作成弧状土埂,埂高0.3 m,各坑在坡上沿等高线呈“品”字形排列。

(4)造林方法

采用植苗造林方法。栽植时要确保苗根舒展,覆土分层踏实。营养袋苗木则做到营养土不散,且务必做到“三浇”,即起苗浇苗床水,栽植穴浇底水,栽植后浇成活水。

(5)抚育管理

适时进行松土锄草,并且要实行封育,禁止放牧及其他不利于幼林生长的活动,幼林受旱应及时灌水保苗,固定专人管护,防止人畜破坏,防止林地火灾,防止病、虫、鼠害。对造林成活率不合格的林地,应及时进行补植。

2.2.3 封禁治理

在项目区中选取大面积的林区边缘、有散生母树的地块或疏林地、人迹罕至的荒草地等难利用地块实施封禁治理。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全年封禁、季节封禁和轮封轮放的方式,充分发挥当地的气候条件优势和生态自我修复能力,使得封禁区域植被得以恢复。

3 治理成效

3.1 生态效益

(1)项目实施后,小流域内的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累计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6.36 km2,新增水土流失治理度39.2%,治理度达到84.0%,每年新增保土量2.20 万t,每年新增保水量136.13 万m3,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2)提升林草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项目实施后,小流域内林草覆盖率将由现状的20.3%增加到46.0%,新增25.7%。水保林等措施使得农田周边的环境得到改善,减少了土壤蒸发,增加了土壤含水量,加之封禁的实施,有效改善了流域气候状况,使生态环境得到良性循环,增强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

3.2 经济效益

项目的实施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包括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直接经济效益就是增加的粮食产量、木材蓄积量、枝条等产出物出售所获得的效益。除此之外,项目实施后,改善了农作物播种和收获的条件,使得机械化成为可能,农民种地的时间成本降低,效率提高。

3.3 社会效益

(1)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新实施的基本农田和水保林,将进一步提高流域内农业产值,流域内的农业生产将有一个较大发展。

(2)劳动生产率提高

通过项目的实施,改善了流域内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农业经济结构得到了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也有了较大的变化,农业生产由单一型、粗放型向精细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

(3)增加了社会就业机会

项目的实施,使项目区水土资源得到了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为项目区内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4 结语

从麦地庄小流域治理成效来看,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合理配置,对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当地经济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能够促进流域内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和谐统一。

猜你喜欢

水土保持流域造林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章程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辛店沟水土保持示范园
全国第一! 2022年山西安排人工造林339.2万亩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压油沟小流域
滇池流域水生态环境演变趋势、治理历程及成效
昌江流域9次致洪大暴雨的空间分布与天气系统分析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