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高校体育改革的发展与构思
2021-01-09新疆喀什大学体育学院
新疆喀什大学体育学院
新时代人们的教育理念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教学目标更多的是培养综合素质优异且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国家出台了新的教学标准,也为高等学校怎么进行体育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体育教学的改革要依附于课程改革的要求,加大对学生健康情况的重视,对体育课程的教学方式要不断进行改变与创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中国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1)在现阶段的高等学校教育体系下,对体育课程的学习目的还不够清晰。教师的思想已经追不上时代的步伐,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提高。原有的教学观念认为,体育课程是一个鸡肋的学科,很多学校的体育课更多的是个摆设,或者就是简单的出去转一圈,根本不会受到重视。高校和教师应该加强对高校体育课堂的关注,改变原有的教学策略。积极努力地寻求新的课堂形式,对课堂上的学习课程进行优化和改善。
(2)教育必须要做到因材施教,教学改革也是。中国的体育课程的形式转变应该针对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改革策略,真正实现体育改革的因地制宜。另外,教学策略的改进应该逐步进行,分层进行,切记不可以一味求快。一味的快速改变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目前的课堂形式方式太过滞后,很难实现创新。而且在实际的体育学习课堂上,教师比较重视课本中理论的讲解,忽略或者不重视实际操作本领的培养。这种教学方式不会有助于大学生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发展。教学改革一定要符合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标准,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和乐观的心态。
(3)在传统课堂观念的形象下,高校体育学科的教育多以教学工作者讲解为主,学生在下面机械的听讲。这种课堂学习模式枯燥乏味,不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热情。教师应该将课本知识融合到体育课程的技能学习中去,实现二者的相互融合。理论知识对学生实际的体育运动起到促进作用,实际的运动锻炼过程中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4)一直以来,大学生对所学体育项目的技能掌握情况被视为体育成绩评估的唯一参考。显然,这样的评分方式不利于国家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期望。没有以更加合理的方式对学生的体育成绩做出评价。这种情况下,很难激发起学生对体育的热爱,也阻断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体育成绩的评估应该是全面化的,不应该只注重结果,更多的应该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生做出评价。
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在中国快速进步的时代,国家需要的不再是单纯的理论学习者。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理论知识的强者,更多的是培养出综合素质优秀的全面发展的人才。高校需加大力度对学生进行体育意识的渗透,并将体育精神应用到生活中。体育不再只是一门课程,更多的是一种生活的态度。良好的体魄是生活工作的必需品,没有好的身体状况的情况下,其他都没有意义。体育课程的改革应该能够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产生提高身体素质的理念。在日常的教学课堂上,应该将健康中国的理念融入课堂中来,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全面型人才。
随着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不管是成人还是学生都将面临很大的压力。中国的就业条件越来越高,大学生不仅要面对找工作的压力,也面临学习的压力。丰富多样的体育教学内容有助于缓解学生的压力,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的乐趣,另外也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可以更好的抵抗压力。
此外,高校体育教学的转变有助于让大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精神。丰富多彩的锻炼项目,可以培养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也将发展成为终身的兴趣。可以更好地帮助大学生面对以后人生中的挫折。真正做到实现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三、体育教学方式创新的方法探究
(一)确定高校体育改革的目的
在当下社会,竞技类体育项目受到人们的喜爱。学校的体育教学可以系统的培养竞技类型的人才。学校教师应该通过教学的改革努力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努力实现培养综合素质优异人才的目标。在学校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时,主要是要确定转变的目的。教学的改革不仅仅是提高教师教学的成效,也更多地要培养学生生对体育的热爱,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魄和健康乐观的心态。实现对学生生综合培养的目的。
首先,在制定教学目的时样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的精神,体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一门课程,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热爱生活的精神。让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和抗压能力都能得到提高。这样才可符合国家对全面发展人才的号召。另外,在进行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时,一定要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切不可把别人的方式拿来使用,同一种教学方式在不同的地方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在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时,一定要明确自身擅长的地方和不擅长的地方,针对性地进行授课方式的创新。
其次,现代社会,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教学过程不仅仅只是课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多的事实对体育技能的培养。如果教学工作者只针对课本的内容而放弃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很难实现课堂方式改革。所以,新的体育课程教学必须是教学实践与课本理论知识相融合的过程,养成学生能够独立学习的精神。让课本的内容知道学生的实际技能的锻炼,学生在实际技能锻炼中印证课本内容,二者互相促进,绝不是独立存在的。
(二)更好的选择合适的教学项目
学校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教什么和怎么教同样重要,都应该是广大教学工作者不断探讨的问题。在课程内容的选取上,教师要做到合理的选择。教师在选择教学素材时要做到考虑全面,教学内容应该是体育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融合,同时应该符合体育精神的内容。真正做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首先,在开展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时,应当考虑到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特征,学习过程应当顺应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教师应当结合大学生追求新鲜感的心理,将体育方面最新的咨询分享给学生,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还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提高了学生对运动锻炼的热爱程度。其次,在进行体育教学内容的选取时,可以适当的加入一些健身性质的运动。将课堂教学内容延展到生活中来,培养大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热爱,不仅养成了良好的身体素质,也有助于乐观生活态度的养成,做到让学生综合发展。最后,在进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选取时,具有传统特征的运动也应该成为教学内容的一分子。中国具有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的国家,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高校教学承载着民族文化继承和发扬的任务,教师有责任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介绍给学生,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三)教学方式需要适度调整
在高校开展体育教学时,应该不断的调整课程的策略。教学方式从来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随时调整,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有利于培养学生全方位的发展。比如,在进行体育学习时,教师可以把体育的教学与日常生活中的项目穿插在一起,在体育教学课堂上,融入街舞、瘦身操等课外项目,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培养。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见识,也调动了课堂的氛围。另外,还可以将踩高跷、中国武术等具有民俗色彩的项目引入高校的体育课堂,是大学生在学习体育项目的同时,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更深一层次的了解,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荣誉感。并且通过融入这些项目,可以使学习过程生动有趣。此外,在高校体育的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引入快乐学习的方法,做到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效果。让学生真正爱上课堂,爱上学习。也可以在课堂上融入一些科技的元素,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技术,播放相关的视频或者图片,也可以播放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匹配的音乐,增加课堂学习乐趣。
(四)建立教学效果评价
建立教学效果评价是为了更加的适应国家政策的要求。在原有的教学评分机制中,经常以学生最后测试的结果当作仅有的评判准则,这样不能显示出新时代环境下新课改对培养全面综合性人才的要求。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价考核。最后的结果不仅仅局限于最后的考试分数,而是在了解学生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后进行打分。另外,也可以用项目测评的形式对学生评价。在这样的评价机制下,学生对测评项目可以自主进行选择,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充分发挥出了每个学生的特长。
四、结论
目前状况下,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不论是社会还是家长、学校都对学生的健康状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关于用什么样的策略或者方式实现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对体育的热爱,是中国高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探索的问题。就目前的教育状况,高校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仍旧存在很多的弊端,这些弊端的存在直接造成了教学改革的进展非常的缓慢。很难响应国家对大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号召,也不利于培养出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人才。由此可见,体育教学要不断的探寻新的方式,适应新的时代发展。使高校的体育教学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