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视域下体育教学创新模式研究
2021-01-09广东省珠海市特殊教育学校
广东省珠海市特殊教育学校
教育是为国家培养人才,增强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事业,教育兴则国家强。目前特殊教育受到了各界广泛的关注,国家对于特殊教育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而根据我国教育部公布的《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2192 所,比上年增加40 所,增长1.86%;特殊教育学校共有专任教师6.24 万人,比上年增加0.37 万人,增长6.31%。说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于特殊教育的投入是在逐年增加的,也充分的体现了各界对这一部分的重视。
但是,由于特殊教育学校针对的对象是一些特殊的学生群体,包括问题学生、残疾学生、超常学生等,体育课程是特殊学生群体在校学习、康复、功能训练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特殊教育学校在进行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关注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安排体育课程。由于之前对特殊教育事业不是特别重视,也没有针对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课程制定专用的课程标准,使得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在体育课程上不得不使用普通学校的课程标准,但由于其内容并不适合在特殊教育学校学习的学生群体,导致特殊教育学校中的体育课程实践矛盾重重。因此,需要特殊教育学校根据在校学生的特殊情况来进行体育课程的教育工作。
一、我国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一)特殊教育学校师资结构不合理
1.教师质量参差不齐
我国特殊教育事业不同地区的发展不均衡,在经济发展较好的东部地区,财政在教育领域的拨款较多,用于特殊教育学校的专门经费相对来说也较多,使得特殊教育学校有经济能力聘请专业从事特殊体育研究的人才,多方联合,学生可以在学校里学到更过专业的体育知识。但经济欠发达的部分中西部地区,由于经费有限,部分特殊教育学校只能聘请从事非特殊体育专业研究的人员进行体育教育教学活动,有的学校甚至存在其他科目的老师兼任体育课程教师的现象。这些都说明导致我国整体上的特殊教育学校在体育教育方面的教师质量参差不齐,无法满足特殊学生群体的需求。
2.专职从事特殊体育教育的教师少
首先,在职的特殊教育体育老师少。根据《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特殊教育学校共有专任教师6.24 万人,而特殊教育的在校生79.46 万人,从事特殊教育的专任教师明显低于实际需求。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在特殊教育的人才培养方面比较欠缺,特殊教育学校对于人才的需求模糊,导致人们对于知道什么是特殊教育有一定的误区,也很少有人愿意从事特殊教育。最终导致特殊教育学校严重缺乏专业人才,也导致了特殊教育学校缺少专职从事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其次,我国专门针对特殊体育师资培养的院校少。我国在特殊体育专业方面缺乏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师资格认定标准[1]。目前只有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的城市经过探索实践后,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科学合理的教师资格认定系统。但是在我国的其他城市,特教教师资格认定与其他体育专业教师一样,没有突出特殊体育专业的特殊性和专业性。
(二)体育课程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大多数的特殊教育学校在体育课程教学上采用的教学方法依然是灌输式教学或照本宣科,没有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情况进行特殊教学,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难以调动学生运动的积极性,且由于学生残障情况不一样,无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同时,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且使用教学模式更适合普通学生,部分残障学生群体跟不上体育课程的教学进度,加剧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厌烦感,导致体育教学的整体效果不理想,不利于提升特殊学生群体的运动技能和运动能力。
(三)缺乏具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方案
特殊教育学校存在的重要意义在于让那些身心存在一定障碍的孩子能够接受教育,让这些孩子也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由于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这就要求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课程必须是适合特殊学生群体的,要求体育的教学方案必须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但是,我国大多数的特殊教育学校在体育课程上都是长期使用普通学校的体育课程教学方案,而普通学校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案是针对身心健全的学生来设计的,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群体身心都难以适应这样的课程。特殊教育学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没有根据本校学生的特殊情况来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按照普通学校的体育教学方案进行体育教学工作是根本无法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质量的。
二、创新我国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方法的策略
(一)优化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资源
在提高特殊教育教学质量过程中,教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虽然目前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师资力量不均衡,但是通过优化教师资源,提升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整体质量,不仅能够优化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教学,也可以为创新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方法提供新的能量。目前我国特殊教育资源还比较欠缺,因此,大力发展特殊学校的教师资源,提升教师的发展水平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提高专职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
特殊教育学校在招聘的时候就需要尽可能全面地对应聘者普及特殊教育方面的知识,在教师入职时,除了需要对其进行普通教师的入职培训外,还需要专门针对特殊体育教育方面的知识进行专业培训。通常有些教师通过招聘到特殊学校后,因无法适应特殊教育工作,而中途放弃,浪费了人力及资源,对于正常教学的开展极为不利。同时也需要地区之间的交流合作,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从而实现教师专业化。[2]通过对特殊教育学校专职从事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队伍进行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训,有效提升专职从事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3]。
2.培养特殊教育的专门人才
目前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在人才招聘上没有统一的要求,基本上按照各自的需求,比照普通学校的标准在招聘人才,导致特殊教育学校的师资队伍在办学理念、学科思维、思想观念等方面存在不小的分歧,老师们对学校文化认同感不强。为统一特殊教学方面的思想,真正实现特殊学校的办学初衷,需要培养一批专门的特殊教育人才,向特殊教育学校输送。而在体育课程方面,可以在现有的体育学科体系中增加体育特殊教育专业,在基础体育课程中加入与特殊教学相关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
(二)采用多元化的体育教学方法
首先,探索新的教学形式。在许多特殊学校中,体育课程普遍借用普通学校所采取的班级授课式,但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身体或心理障碍,班级授课模式并不能满足特殊学生的运动需求。因此,特殊教育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尝试新的多元化教学形式,如学校可以开放体育课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体育课程,让学生主动融入体育教学活动中来。其次,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应注重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尽量结合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引导法、游戏法、示范法、诱导法、帮助法等,如在上课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注意力低,可以使用诱导法将学生引入教学中,用游戏法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4]。也可以结合其他运动器材、教具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教师应当多运用互动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注重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外,还需要特别注意通过使用肢体语言与学生互动,通过肢体语言的互动来引导学生们学习动作要领和运动技巧,不仅在互动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同时也能让学生在互动中掌握动作要领,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特殊学生主要集中在特殊学校接受体育教育以及参加相关体育活动,规模相对较小,而且缺乏强制性的法律规范与引导[5]。特殊学校的体育教师如果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而且能实现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更为长远的发展。
(三)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特殊体育教师专业化是当今世界特殊体育教师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6],在特殊教育学校制定体育课程教学方案时必须针对身心存在不同障碍的学生来决定其所学习的体育课程的内容。在面对智力、视力、听力方面存有缺陷的学生时,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生的教学方案,如对智力有障碍的学生,学生的兴趣低、注意力分散、上课容易到处乱跑,教师可以制定游戏性质更强的教学方案,在游戏中植入教学内容,在游戏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又如对听力有障碍的学生,教师可以在教学方案内容中把学生熟悉的手语和简单的运动动作相结合,让学生在运动中也加强了手语能力,学生在熟悉的手语环境中能够更加轻松地学会体育运动动作和知识;而对于在语言表达方面存有缺陷的学生,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应该考虑运用语言和动作结合的教学方案。由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群体具有特殊性,这就要求从事特殊体育教育的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特殊性和个性,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够让特殊学生群体在体育课堂上真正学到体育动作和知识,提高身体素质,同时也能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质量。
三、总结
特殊教育学校要实现体育课程的价值,必须要优化师资结构,让更多优秀的人才来建设特殊教育的体育课程。而特殊教育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积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殊性,制定合理的体育运动训练方法。此外,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必须具有针对性,使得学校的体育课程更符合本校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