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体系下高校舞龙运动传承的可行性探究

2021-01-09南京理工大学

体育风尚 2021年2期
关键词:舞龙运动传统

南京理工大学

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舞龙运动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与传承,其文化价值经久不衰,通过极具民族传统色彩的独特表演艺术从而表现出浓厚的民族情怀。

一、舞龙运动的发展历程

(一)舞龙运动的起源

早在夏商周直至春秋时期,舞龙就作为一种祭祀活动在民间广泛开展,古代社会多以农耕文化为主,人们通过自己种植生产农作物为主要生活方式,所以天气的好坏就决定了收成的多少,求雨仪式就成了人们重要的祭祀活动。求雨祭祀中的龙使用石头和泥土堆积起来的雕塑,躯干和蛇相似,头部的表情狰狞像怪物一般,这样的龙和两栖爬行动物的外形极为相似,所以在舞龙的过程中实际上不是人舞龙,而是人们围绕着龙的雕塑起舞。

(二)舞龙运动的形成期

自战国时代结束,由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龙的外表形态以及舞龙的形式都开始发生着变化。自汉代开始出现元宵耍灯的活动,英国铜版画《大清帝国印象》,这幅画描绘出了一幅热闹非凡的全盛景象。这时候的舞龙不再是单单作为一种简单的祭祀活动,更是作为一种表演活动开展,通过工匠们纯熟的手工技术,舞龙也逐渐被赋予了艺术特征,更具有娱乐性和观赏性,因此,可以认为这一时间段的舞龙已经进入了形成期。

(三)舞龙运动的发展期

唐代以后的舞龙运动已经基本转为民间传统的节日庆典活动,在民间深受老百姓喜爱的同时,舞龙在皇室宫廷中也被赋予了独特的地位。由于农业在唐代的兴盛发展,求雨祭祀仪式受到了皇室宫廷的重视,大多由皇室亲自督办,祭祀的规模也随之变得盛大和隆重,文武百官都可以参与祭祀舞龙。早年,舞龙多被称为“舞龙灯”,舞龙与“灯”结合,“龙灯”也就寓意着“龙丁”,民间多用舞龙仪式来求子,祈求子孙繁衍,这种舞龙形式在当时成为民间舞龙的主要功能,也使得舞龙更加具有民俗性。由此可以看出舞龙在唐代已经逐渐成形,并在这个时期产生了多种具有当地特色的舞龙形式。

(四)舞龙运动的规范期

近年来随着社会变迁以及文化的发展,舞龙运动已经从古代传统民间活动逐渐转变为规范化的体育运动形式,成为集文化性、观赏性、竞技性为一体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首先从舞龙制度的规范性角度来看,当代舞龙运动在相关政府机构的领导下和制度的逐步规范下,已经适应了当代社会体制,顺应了当代社会形势,舞龙这项运动已经从小众的民俗活动转变为具有一定规模和规范的体制的运动项目。舞龙运动通过规范化的管理,不仅推动了舞龙舞狮运动普及范围的扩大,也使得舞龙舞龙不同级别规范性赛事的大量开展,同时也推动着有关于舞龙舞狮相关的民族传统体育的学术研究的兴起。

接着舞龙运动所用到的器材和服装也和过去有很大不同,从外表看来,服装和道具与古代所用的器具基本相似,但在材质的选择上则根据现代技术的发展进行优化,舞龙器具的装饰更加多样,在不改变外观的情况下多采用高科技材料,龙具更加耐用,既保留了舞龙运动原本的民间传统特色,也提升了舞龙运动的观赏性和普及性。

二、高校舞龙运动文化传承的价值及意义

(一)丰富体育课程,培养合作意识

近年来随着“体育强国”口号的提出,体育课程在高校的课堂中占比加大,从基本的体育课程,例如足球、篮球、排球等项目来看,舞龙运动可以说是较为特别的一项体育项目,既可以视作普通的团体运动项目,也可以当作节目进行表演。

舞龙作为一项典型的有氧运动,对于学生身体素质有着明显的提升,尤其是力量素质和柔韧素质,因为龙具本身具有重量,学生在舞动龙具的时候,可以锻炼到身体的各个部位。舞龙运动需要十位队员共同完成,并要求队员们默契配合,珠引龙走,快慢有序地完成一整套动作,在激昂的音乐伴奏下,运动员们得到情绪上的激励,更有利于激发团队协作的荣誉感,在高校的课程中带入这样的集体运动,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二)学习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经过改造和规范后的舞龙运动,逐渐被赋予了新时代的特征,集竞赛、健身、教育和娱乐为一体的体育项目,既包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特色,也具有现代体育的鲜明时间特征。

中华文化将龙文化视作中国文化的重要的一部分,代表着自强不息、团结一致的精神内涵,学生在学习舞龙技术的同时,也可以感受到这项运动带给他们的精神力量。不同学院和专业的学生聚在一起学习与训练,在十分钟左右完成一套穿、腾、游、转等一系列组合套路动作,不仅展现了一种力量感和美感,也展现出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和精气神。

高校体育文化作为高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将学校教育活动与舞龙运动相结合起来,让学生参与到健康地体育锻炼中来,增加学生的文化自信,有利于学生民族精神的形成。

(三)弘扬传统美德,建设和谐体育文化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引入舞龙文化,对于高校学生来说不仅是一种健身、娱乐、表演和竞赛的体育活动,也可以改善校园体育文化结构,构建校园和谐体育文化,增强大学体育课程的丰富性,挖掘大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提升艺术鉴赏和创作能力,促进高校体育贴近社会,使之社会化,从而培养大学生团队协作、积极进取、敢于争先的民族精神。

在当下的校园氛围中,很少有课程能让学生体会到集体意识,这也是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最不可少的实践环节。舞龙运动自古时传至今日,具有长时间的文化底蕴积累,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经久不衰,是对我国人民自古以来纯朴善良个性的传承,也将勤劳勇敢、团结协作的传统美德得到了弘扬和继承,这样的精神价值值得当代高校将其带入高校课堂中,与普遍的理论课堂不同,通过体育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切实了解舞龙运动文化,在学习舞龙技术的同时,将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得以传承,在校园内形成这样的传统美德传承氛围,这样的一种氛围的形成有利于在大学校园内形成弘扬传统美德的传统,是培养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一项很有效的体育文化运动。

三、高校舞龙运动传承的路径

(一)定期组织比赛,形成校园传承氛围

目前舞龙运动经过规范化的管理,严格划分参赛的年龄段和人群,并组织各种年龄段和人群的比赛,将参与比赛的人群划分为中小学生,大学生以及普通群众,不同的群体都不断组织并参与比赛,促进各个年龄段的舞龙运动员参与到比赛中来。比赛是检验一个项目是否健康发展的客观衡量指标,在高校内组织校园内的比赛,由各个院系为组队单位,通过老队员带领新队员的方式,将舞龙运动的技术动作进行集中培训教学,高校学生在学习舞龙技术的同时,也加深了对于舞龙这项运动的了解,对高校大学生来说,这既是对身体素质的一次挑战,也是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熏陶,通过这样一届又一届比赛的开展可以带动学校体育文化氛围的营造。

(二)设立差异性课程,保证传承效果

在高校内开设舞龙体育选修课丰富了大学体育课的种类,舞龙这项传统体育项目在中小学当中开设不够广泛,在高校面对全国各地的学生,开设这样一项传统体育课程便于将舞龙运动推广到全国各地,促进了舞龙运动的推广,学生尝试自己从未接触过得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通过以开设舞龙课程来为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开展传承和发展工作的过程中,要以传承效果为第一要义,按照一定的标准组织学生参与到舞龙课程训练中,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进行分类教学,对课程进行合理的安排,从基本的舞龙动作进行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合理安排课程,在基本功成形的基础上,以保证学生不受伤为原则,循序渐进地开展部分难度动作的教学,加强学生的思想层面的认识,促进舞龙运动在高校实现良好的发展。

(三)加强宣传教育,促进协同发展

在高校内,舞龙作为一种传统体育项目,部分学生对舞龙运动的了解也不够,学校应加强在校园宣传,使舞龙运动所蕴含的文化本质在学生中产生热潮,以体育选修课的形式让学生切实体验舞龙运动,让舞龙运动真正在校园内开展起来,让舞龙运动真正在学校掀起热潮。

要想在学校教育中对舞龙运动进行发展,必须要将舞龙运动教育与学校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带动学校以及政府对其的重视程度,将舞龙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在此基础上,学校应加大对舞龙传统体育项目的经费的投入,从多角度推动舞龙项目在我国高校良好的传承和发展。

猜你喜欢

舞龙运动传统
舞龙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中秋舞龙
不正经运动范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