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21-01-08胡丹
胡丹
摘 要: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国家提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的价值理念,对于教师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充分利用课堂导入、课堂教学、课后拓展三阶段。
关键词:小学数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策略分析
一、在小学教学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一)符合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提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融入小学教育中。社会各阶层投入教育领域,形成教育合力,促进了素质教育的推广,符合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
(二)对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小学生的三观构建并不完整,还需要新的扩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教学中,弥补了这一需求。學生经过正确的指引形成正确的三观,也推动了个性习惯的形成与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分析
(一)更改教学理念,注重价值传递
纵观学生发展,教师是学生健康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因此,想要更好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更正教学理念,注重价值传递非常重要。只有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引下,教师才能更好地利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与养成。
(二)引入教学环节,形成教学延伸
课堂导入环节:作为小学课堂的开端,课堂导入对于引导学生好好听课影响重大。因此,教师可以采取故事讲授法或者是视频引导法,让学生在内容的拓展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共鸣,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构建数学中的核心价值理论,让学生在教师的暗示与指导下,明确友善的意蕴,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熏陶学生,引领学生。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在常规教学中,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渗透与拓展也非常重要。教师可以在授课中通过问题的提出与引导,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让学生思考其韵味。以“100以内的加法”为例,教师在讲解基础知识后,可以在问题的设置上选择围绕奥运会进行。例如,2008年奥运会,中国获得金牌48枚,2012年奥运会获得金牌38枚,2016年共斩获金牌26枚,“请问中国三次奥运会共获得金牌多少枚?”然后教师进行问题讲解,实现数学的教学。当教师讲解完成后,再次提出问题:“你看到中国获得这么多金牌有什么感想?”进行额外拓展。
课堂结束后:在小学阶段,一味地开展课堂教学势必会造成学生积极性减弱,引入一些讨论探究课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还可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多次拓展。例如,教师根据每学期的教学计划,选择一节数学课作为探索课程,在课上,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互联网技术查找一些数学家的故事进行当堂讲解。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发掘到一些数学家的美好品质,也在不知不觉中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
(责任编辑:淳 洁)
参考文献:
[1]赵佩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教学思考[J]. 名师在线,2019(08):50-51.
[2]杨刚. 在数学教学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 教育,2017(40):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