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素养
2021-01-08林曼红
林曼红
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培養规则意识,自觉遵守规则。规则意识可以说是人们生存于社会之中的必备素质,培养学生规则意识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
一、教材学习,初识规则
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我常常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直观地体验规则。比如,在讲解第四课第一框《尊重他人》时,我采用了一张照片,2020年2月23日绍兴市中心医院一个2岁的“小病号”病愈出院时向医生曹玲玲鞠躬感谢、医生曹玲玲也向“小病号”鞠躬回礼的照片。这一温馨的瞬间,诠释着患者对医生尽职尽责的感激,也表现了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关怀和尊重。照片让学生体会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尊重,尊重他人是一种高尚的美德。当讲到法律部分时,我习惯用反面的案例来讲解,让学生观察违反规则要承担的后果,从而使学生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和遵守规则的必要性。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规则的内含、为什么要遵守规则、怎样遵守规则等内容有初步的了解,从而在内心中建立起规则的基本范式。
二、团体活动,践行规则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培育学生的规则意识仅靠教材知识的学习和教师的讲授是远远不够的,课本中关于规则的知识相对来说是比较抽象,老师所列举的例子也都是“别人”的事例,常常会使学生觉得“规则”与自己有一定的距离,即使把课本的知识点都记牢了、背诵下来,也许考试可以得来不错的成绩,但是,这并不见得学生就是真正理解了规则,并不一定能将规则转让化为自己行动的自觉。所以,我在课堂上尝试设计团体活动,让学生体验规则、践行规则。
在讲授第三课《社会生活讲规则》时,我设计了“筷子兄弟”的团体活动,规则如下:在全班中挑出24位同学,分为三组,每组8位同学,要求每位同学嘴里咬一根筷子,用筷子运送一个小铁圈,从第一位同学开始,前一位同学把铁圈通过筷子传递给下一位同学,传递过程中,双手反扣在背后,其他同学不得帮忙,哪一组能顺利且最快完成,即获胜。游戏开始之前,学生们都觉得这个游戏没有技术难度,可是活动开始之后,第一组的学生在第一次传递就失败了,筷子没咬紧,掉地上了;第二组学生传到第五位学生时双手没有反扣,违反规则也出局了;只有第三组的学生顺利完成任务。简单的团体游戏,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体验规则,使学生感受在任何场景下都需要利用规则来维护公平正义,只有人人都遵守规则,才能确保生活安定有序。同时,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规则,乘车排队是规则、过马路不闯红灯是规则、不破坏公物是规则、公共场合不得大声喧哗是规则等,真正理解“无规矩无以成方圆”的道理。
二、拓展提升,维护规则
学生是班级的主人,引导学生培养主人翁思想,积极主动参与班级文化建设,可以为未来走进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做准备。所以,在讲授完“规则”相关知识之后,我引导学生重新审视班规,思考班规中有没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如何有,应该如何改进?学生们经过两天的思考、讨论列举了现有班规中存在九处不合理的地方,并找班主任协商调整。在这个过程中,我充当“参谋长”的角色,协助学生与班主任沟通,要求学生要做到有理有节。首先,派出班干部与班主任积极沟通、达成共识;其次,鼓励全员参与,建言献策,所有学生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修改方案;最后,全班学生民主表决通过新班规。此次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作为团体中的一员,要有主人翁的精神,并且学习如何有效地参与规则的制定和修改。
社会规则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规则使每个人都充分地享有自由和权利。培养规则意识,自觉遵守规则、积极参与改进不合理的规则,是每一个合格公民的基本素养。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培养规则意识、自觉遵守规则既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中学生的基本行为规范的要求,更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养要求。
责任编辑 徐国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