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困生转化的初中物理教学优化举措分析
2021-01-08张旭程
张旭程
为了保证物理学科实现均衡化发展,教师需重点关注学困生转化工作,并根据学生实际需求,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困生循序渐进的产生课程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在物理课上的学习积极性。
一、优化课堂教学环境,让学困生产生学习兴趣
实现学困生转化的前提条件是要让其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学习氛围的影响下调动学困生从内在出发形成积极的情绪。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便是要侧重于对课堂形态、模式以及学习状态的多元化调整。
比如说,在针对“信息的传递”这一章节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則可以通过多种举措对授课环境进行优化处理。首先,进行趣味导入。围绕“现代顺风耳——电话”的相关素材进行搜集,为学生导入“贝尔发明电话”的而科学素材,让学生在导入环节围绕相关信息进行互动、交流,对电话的工作原理进行自主分析,通过师生互动进行深入的探索。
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多媒体情景的方式,来实现课堂环境的优化创设。设置个性化的课件,并通过图片、视频的直观呈现,为学生展示电磁波、广播、电视等要素,深入剖析各项技术在生活中的功能体现以及所展现的具体应用范围和路径。给予学生深入思考的条件和良好的体验空间,让其直观地理解不同信息媒介所具有的特色功能。
二、构建合作学习小组,在互助氛围中带动学困生自主学习
在构建学习小组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法来掌握学情信息,对学生的学习基础进行明确。指明探究方向,引领高效自主的探究。在此过程中,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学习和讨论,并在良好的学习氛围影响下,端正对课程学习的态度。
例如,在针对“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授课落地时,整理和归纳与串并联电路有关的基础概念,以及与电路形态、连接方式有关的基础要素。先引导学生在小组范围内进行讨论,通过假设来思考两种电路形式所呈现的电压规律。之后,让学生在分组的学习姿态下对具体的实验内容,以及具体的操作流程展开深入探讨。在整个过程中,学困生的学习思维能够得到有效的启发,同时在实验方面的操作与探究能力上也会获得有效的提升。
三、践行因材施教理念,通过分层教学提高学困生学习动力
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学困生群体,根据学困生和其它学生的学习等级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从而保证所构建的物理课学习环境更加规范,也能够促使学困生群体产生学习上的动力,全面提高整体的学习效能和动力。
例如,教师在针对“电路连接”教学时,遵循分层对具体的提问环节进行创优设置。针对学困生群体就基础的串并联电路概念进行考核与提问,夯实学生的思维认知基础,鼓励学困生群体对简单的电路连接实验进行操作,培养学困生的实验操作与探究能力。之后,鼓励其总结不同电路的特点以及所呈现的电流等参数的基础规律。基于个性化的指导理念对家庭作业的内容以及具体的训练形式进行创新设计,根据学困生群体设置简单、基础的家庭作业,促使其产生物理作业自主探索的感知以及深入发掘和大胆实践的动能。
四、优化教学评价与辅导,加强有效学习方法渗透与行为指导
关注教学评价,实际上就是引领学生形成优秀的习惯,建立良好的素养。身为教师要真正关注学生的反思、总结意识和巩固习惯养成。
比如说,在针对“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关注学困生综合表现,开展全过程评价,了解上升空间,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和优势。了解基础薄弱点以及具体形成原因,从渗透思想、讲解方法、培养习惯等方面出发进行干预。启迪学生智慧,培育其对物理课形成有效的探究意识和终身的学习素养。
综上,在初中阶段,物理教师为了让学困生也能够产生兴趣,引领其高品质完成物理学习任务,则需要在教学层面进行多元干预。依托多元素材对课堂环境以及学生的学习条件进行动态调整,规范设置问题,引领学生利用所学物理要素和所形成的思维逻辑展开深入探讨。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