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高中青年教师践行科研兴校理念的策略探究
2021-01-08樊玲希
樊玲希
摘 要:在新形势下,科研兴校这一理念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还能实现学校的科学管理。青年教师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教学经验较少,科研意识不足,学科带头人缺乏,那么就需要培养高中青年教师践行科研兴校的理念,通过加强教师的校内培训、教育行政部门加大支持、发展教师科研文化等方式,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青年教师 科研兴校 高中教师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3.062
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教育方面的改革不断深化,社会各界对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学校发展科研兴校策略就是从源头上促进教育水平的提高与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在高中这个关键的阶段,校内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践行科研兴校的战略中就需要着重培养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能力,以提高整个学校的教学水平。
一、科研兴校的内涵及意义
科研兴校主要是指,学校内部的教师全部都要投入到科研中,以学校内部的实际要求为导向,并引入相关教育专家,不断改善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教研的水平以及教学质量。
在高中推进科研兴校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也能实现学校的科学管理。在提高教学水平方面,科研兴校理念就是将学校内部的教师都纳入科研的范畴,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启发式教学,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运用到实践教学中,能够及时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能逐渐提高教师个人的教学与科研水平。在实现学校的科学管理方面,科研兴校能促进学校内部的教育改革,倒逼管理岗位作出科学的决策。因为其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在教材的选择与适用、相关的考试与招生、日常的管理等多方面都能进行科学指导,对教育改革具有引领性的作用。
二、培养青年教师科研兴校理念的策略
目前高中科研兴校的理念正在逐步推进,学校内部的青年教师数量多,素质高,是这一理念贯彻和践行的主体。因为青年教师往往具备良好的理论与文化知识,对于新事物具备较强的钻研能力,但是这些教师大多缺乏相关科研的经验,教研方面的实践也较少,因此,应强化年轻教师科研兴校的理念,带动整个学校内部的整体科研氛围色。为了使学校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培养更多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亟须对青年教师进行科研兴校理念的培养,培育优质的师资队伍,从而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1.加强教师的校内培训
教育部相关部门出台规定,要求中小学校要注重对教师的培养。教师的培训可以通过集中时间到校外学习或校内统一开展培训等方式进行,而全脱产学习目前仍不适合没有经验的青年教师,所以学校内部组织的培训则是目前提高青年教师水平与能力的主要方式。校内培训是充分利用学校内部的资源,由学校领导牵头,邀请校外的教育专家进行交流指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应及时学习发达地区的优秀教研成果与经验,邀请不同学科的教育专家深入各个教学组,以常态化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组成交流小组。学校也要充分划拨科研教育资金,同时校内的教师要对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与总结,并及时请教校外的专家,青年教师对于交流后的感悟与经验要及时汇总形成科研报告,为科研兴校打下基础。
青年教师应该在培训中坚持边工作边研究。校内对于教师的培训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与方法,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以达到科研兴校的目的。首先,以教学中的重点课题为培训重点。教师要把这一理念深入到日常研究中去,培养新时代的学生,实现精细化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以自己日常教学中的课题为研究的重点,提高自身的研究兴趣。课题完成后的成果也应作为今后校内培训的重要参考素材,倒逼校内科研风气的形成,以吸引更多教师来进一步深入科研,分享科研的成果。其次,一对一帮扶。对于青年教师,学校要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可以邀请优秀学校的教研组长与青年教师代表进行一对一帮扶,或学校内部经验丰富,资历较高的教师与青年教师进行结对的方式,双方通过交流教研中出现的问题,传授经验,促进青年教师不断进步,同时在这一过程中,青年教师也要将当下的最新想法与研究同老教师进行交流,从而使双方都有收获。青年教师也要抓住机会进行自学并提高科研能力,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并调整。最后,成果展示促进科研交流。青年教师要将科研与交流过程中的有益经验进行总结并在校内分享,其他教师也应在分享过程中及时提出疑问,表达自己的不同想法。
2.教育行政部门加大支持力度
高中培养青年教师科研兴校理念,离不开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应不断加大对于教师的政策支持、科研经费投入。
第一,政策支持。青年教师做科研,最重要的就是轻松自由的环境与氛围,那么教育行政部门就要营造这样一种氛围。良好的政策是有效开展科研活动的保障,有利于从观念上提高教师对于科研的重视。在宏观层面,国家出台了发展纲要,强调要将教育放到重要位置,注重科研创新,同时各级政府也相继出台相关促进教育科研发展的规范性文件,加强课程的科学改革。所以,在宏观政策出台后,各个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也应结合当地的实际,出台相关的细化规定,让政策发挥导向性作用,使科研兴校有章可循,也让教师在政策引领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展教育事业。
第二,经费支持。教育事业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换言之,教育是国家最基础的投资。高中的青年教师要想落实科研兴校的理念,经费保障必不可少。目前,我国在培养教师人才以及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方面的投入有所提高,但是仍然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科研需求。所以,教育行政部门要在今后加大经费支持,同时可以通过社会中的不同渠道来筹集资金。以此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提高农村高中教师的待遇,扶持农村地区进行科研兴校,并且逐步提高相关拨款标准,进行科研经费专项投入。同时也要加强对于经费使用的监督,完善审查与会计制度,合理使用经费。
第三,搭建教师的成长平台。每一个教师的科研水平决定学校的整体科研前景,教育部門需要对于教师的前途发展形成明确的规划,促使教师认真进行科研。比如通过选派教师到先进地区进行交流学习或培训的方式,提升教师的教研水平,同时学校应针对每个教师的特点制定单独的培养计划,见证教师的成长与进步。
3.发展教师科研文化,激发教师科研动力
青年教师工作经验相对较少,进入学校后,对教师冲击最大的就是一所学校的文化,甚至可以说学校文化决定着教师的发展方向。科研兴校理念需要将科研打造成学校的品牌,将科研作为学校的核心文化,让文化鼓励教师不断进步。
青年教师树立科研兴校的理念与校内对教师的培训以及行政部门的支持密不可分,但更重要的是文化上的认同与熏陶,需要在教师的现有认知上重塑科研这一教育文化,让他们从内心中认同,激发其内在动力。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教师应不断随时代的发展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确立新时代的价值观,形成具有丰富内涵的科研文化。教师文化的塑造需要营造研究型、学习型的校内氛围,提倡终身学习的文化,在文化的感染下,使教师主动参与教学的科研与创新。同时应确立激励机制,比如科研成果的创新经费奖励机制,或教师科研考核制度等,提高教师研究的积极性。
组织多种文化活动,弘扬学校文化。培养教师科研兴校的理念就要在校内营造求真务实的科研风气,加大校内的师生间交流,如通过进行科研小实验或者科研竞赛的方式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教师的精神生活,使科研更加接地气,让科研不再成为强制性的行为。
总之,教师是学校中最关键的群体,学校的科研水平由教师的科研能力所决定,在新时代背景下,高中科研兴校的理念应继续推进,同时对于教师的培养与支持也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陆如萍、潘艳《以专业化破解学校科研管理难题》,《中小学管理》2021年第2期。
[2] 曾天山、杨颖东《新时代科研强校的使命、基本特征与推进策略——以北京市科研强校实践为例》,《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年第22期。
[3] 万恒、王芳《普通高中教师生涯指导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教师教育研究》2021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