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小学班级文化建设
2021-01-08周小芬
周小芬
摘 要: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也是形成思想道德素养的最初阶段,受到多方重视。作为小学班主任,搞好班级文化建设对于学生来说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小学班主任做好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展开论述,并以积极心理学视域为基本,探究实施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策略,以期能够使小学生的内在品德受到有效激发,加强小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小学 班级文化建设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3.058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共有四大主要内容,即:精神文化建设、规章制度文化建设、行为规范文明建设以及实践活动文化建设。随着社会各界对于小学生德育的关注,“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越发受到重视。而积极心理学符合“立德树人”的教育方式,在积极心理学的视域下进行班级文化建设,使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更处于一个积极向上的状态,教会学生运用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增强小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幸福感。因此,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建设良好的小学班级文化,是实现学生身心健康积极发展的路径。
一、实施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有利于规范学生日常行为
班级文化中的制度文化能够使得学生的行为更加规范,有利于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这种班级制度文化需要通过制定日常行为规章制度和实践活动来影响学生,使学生在学校实践活动中形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小学班级文化的建设离不开各种实践活动。想要使得学生自身得到良好发展,离不开制度的约束,所以在小学班级中形成制度文化也是教学生应当站在别人的角度积极看待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制度会对他们有一定的约束,从而规范学生的言行。
2.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思想
班集体要以实现学生的团结为总目标。小学班主任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课堂实践活动,将学生的思想引导到班级的总体目标中去。而班级文化则会对学生的目标、理想、行为等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无形中影响学生,对学生的行为和思想起到引导作用。
3.有利于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
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是学生和班主任共同努力的结果。在班会上,班主任要教给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中,学生容易形成积极进取、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因此,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学习有积极影响。
二、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理念
1.注重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对事物的认识是主观认知结构与客观外在实践经验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就可以积极参与问题探索,从而形成更高层次的认知思维,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升华。积极心理学认为,追求幸福、希望、幸福和自信是人类成功的主要动力。人们如果运用积极的态度去诠释外在的事物,则会激发人们内在的优秀品质和建设性的力量,从而实现个人成长的同时获得幸福。因此,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理念具有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质。
2.注重学生积极全面发展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类只要有积极的心态,就可以充分发挥自我潜能,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理想或期望的目的。积极人格可以帮助个体调整心态,突破自我,获得幸福,创造幸福。这也是班主任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组织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原因。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是知识的丰富和技能的全面提高,而且是人格结构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积极健康的人格不仅是现代社会对教育的新要求,也是学生实现个人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
三、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实施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策略
1.落实环境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的经验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环境来体现的,也因此受到环境的影响。从环境文化建设这个角度来看,进化的环境塑造了积极的人类体验。教室作为学生学习的场地,也会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干净、整洁、有文化气息的课堂环境,能够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得到激活,有助于营造健康且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首先,需要保持教室的干净,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维护班级的学习环境。其次,布置文化墙,将学生优秀的书法、绘画、摄影作品挂在教室的墙上,让学生在丰富的文化元素的渗透中展示自我,表达个性。第三,创建图书角,鼓励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书籍放在图书角,推荐给大家阅读,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享意识。最后,完善教室的绿化。在班级中可以适当放置一些好看的绿色植物,绿色植物可以是仙人掌、绿萝、水中仙等,不仅可以为课堂增加活力,也能够起到净化室内空气的作用,还可以使学生在养花和赏花的过程中放松身心,陶冶性情,培养自己的耐心和责任心。
2.落实制度文化建设,实行民主化班级管理
想要成为一名成功的班主任,需要塑造学生积极健康的人格,这也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终极目标。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理念重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学生作为主体的情况下,很容易推动学生的自我教育,从而使得自身拜托道德规范和伦理原则的约束,散发其内在的善良品质。民主班级文化管理制度是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保证。班主任要肯定每个学生在集体中的价值,使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积极参与班级建设。在班干部选拔中,采用学生自主选举,任期轮换的制度,大面积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根据功能设置尽可能多的干部位置,鼓励和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班干部,允许学生在不同的班干部之间切换,广泛接触各式各样的班级管理任务,从而积累丰富的解决问题经验。新的班级规则的拟定也应该遵循民主化的方法,这应该由所有班级成员共同讨论、协商和自觉遵守。
3.落实观念文化建设,树立正确班级能量导向
在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观念文化建设依赖于特定的学校文化,这需要漫长的时间积累。正确的班级能量对于每一个班集体来说都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当一个班级有着正确的能量,整个班级则会形成一个内部的精神力量,从而激励每一位小学生都形成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正确的班级能量可以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这也是积极心理学所特别强调的,让学生拥有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够使学生的人格特质更为积极。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价值观念的关键阶段,在这时候教师应当抓住学生心理特点,从学生内心的不同角度出发,营造生动的教育情境,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让学生不断积累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潜移默化地在内心形成正确的认知。
4.落实活动文化建设,开展多元化实践活动
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其重要指标就是主观幸福感的表现。这与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观是一致的。班级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具有重要价值。值得注意的是,班主任在活动文化建设中,需要注意班级实践活动的多元化,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的课余内容丰富多样,让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得到积极的体验,从而拥有主观幸福感。例如可以通过创办书法、绘画、摄影、器乐、主题演讲等方式,来为每个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使得学生的个人潜能得到激发。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校外的社会实践,如捡垃圾、清除小广告、看望养老院老人、擦洗公共设施中的健身器材等,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同时也能够增加社会服务的意识。
作为班主任,应当在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做好“领头人”的工作,理解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理念,将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理念融入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当中去。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开展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不仅能够使得学生正视自身的优缺点,还能够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促使学生在學习和日常生活中更加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积极心理学对于班级管理具有指导作用,为小学生今后的健康发展夯实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沈建军、姬艳、张新送等《实施幸福教育 建设幸福班级——积极心理学校本行动研究》,《读与写(教师)》2019年第7期。
[2] 李银雁、胡利学《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班主任幸福力提升》,《学园》2019年第16期。
[3] 韩桂莲《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小学心理班队课的评价》,《基础教育论坛(综合版)》201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