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理念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研究

2021-01-08于泽恩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23期
关键词:立德立德树人法治

摘 要:在中学教育中,道德与法治课十分关键,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同时也可以鼓励、激发学生的民主、法治意识,真正成长为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的人格,从而激发他们有勇气、有担当,为民族振兴作出贡献。

关键词:“立德树人” 道德与法治课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3.055

“立德树人”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近几年来,德育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在教育实践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学生是否能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品德,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

一、引入与课堂教学紧密相关的生活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就是要把德育融入教育中,先樹立良好的品德,再对学生进行教育,不断提高德育素质,优化中学生德育。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也应重视对教育活动的重视,促进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学生对新鲜事物有着很强的求知欲,因此在德育教学中,要抓住学生心理特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内容枯燥无味。因此教师必须纠正这种错误观念,把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增添生活素材,将生活中熟悉的场景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有效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教育的优势,使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

二、构建家校交互式课堂,提高思想和道德素质

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要求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注意自身对学生的影响。所以,家庭与学校之间的长期合作能够对学生产生影响,把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良好习惯延伸到课后,家长和教师也能共同教育学生,学校和家长之间的交流不仅能让家长知道学生在学校的成绩,还能让教师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强化立德树人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评价中作用效果,最重要的是积极开发德育资源,确保学科的教育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同时必须以成长的方法加强对学生的评估,体现道德与法治课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在道德与法治课教育过程中,使道德与法治课不仅在教育领域传授知识与技能,更应将其融入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概念中。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可以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融入相应教学氛围当中,及时调整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彰显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和思维评价能力,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科目各项基础知识的了解。通过利用课后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针对学生无法理解的内容进行适当分析,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深刻认识自我,及时处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避免问题越积越多而导致学生脱节。通过激励性评价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与爱护,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开展激励性评价时,教师所采用的语言应该让学生感受到温暖体贴,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

教师对教材相关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努力推动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既能使学生终身受益,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要注重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还需要不断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让小学阶段学生通过劳动打卡的方式,根据自己特点,选择一项家务活,由家长记录下来。在第21天完成打卡活动时,给学生一个表扬,提高学生的劳动兴趣。劳动是面向真实问题的探索活动和实践过程,而劳动智慧也成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目标之一。让学生体会解决生活问题的快乐,学会克服困难,树立好劳动的信心和意志。实施道德与法治教育就必须收集和优化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法,使学生对生活中的事情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学生们也能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鼓励学生认真思考、探索。通过对生活案例的思考与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丰富学生知识储备。

三、创设道德与法治课程德育教学情境

在进行中学道德与法治课教育时,教师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以确保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师可创造一种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环境,运用多媒体技术或小游戏创造学习相关的环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通过自主思考、小组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性,感受成功的喜悦,并更加积极地投身于新的学习。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应重视利用信息技术来创设教育环境,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环境,帮助学生接触到道德,分析其意义,进而鼓励学生掌握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多媒体教学活动中增加教学乐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信息化教育与教育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不同学科的教师也能结合学科特点进行教学。进行趣味性教育和教学活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也应从教学的多样性与乐趣出发,开展日常教学活动,提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举例来说,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上,由一名初中生设计“网上交友新时空”内容指导学生,由中学道德和法治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让他们充分利用网络交友,学会文明上网。

四、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提高“立德树人”教学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能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学习能力。初中德育教师应提高中学生在此项教育活动中参与主题讨论的积极性,促进全班学生共同发展与进步。再者,中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在“立德树人”的教育活动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个体发展,增强其认同感。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根据学生小组学习情况进行资料分析,调查组中每一位学生对相关问题的看法,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同一个问题。这类教育活动能增加问题的多样性,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从而提高“立德树人”的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在讲解“绽放生命之花”这一内容时,可以举出具体事例,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走在抗疫第一线的工作人员他们不仅仅是人民的天使,也是为维护国家稳定的英雄,这种无私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些工作人员们升华了生命,让生命之花更加绚丽。要学习他们的英勇斗争精神,提高自身思想境界,提高自身道德品质。

欣赏不只是一种态度,更是习惯,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除了基础语言教学外,还要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无论书法还是成语,都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因此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以及相应评价时,必须强化学生对各项传统文化的欣赏力度,使得学生可以感受到各项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现实作用。并在学生全面掌握各项传统文化和道德与法治课知识条件下,创设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评价情境,要求学生对自身实际学习能力和文学欣赏展开有效评价,不断解决学生在文学知识和基础道德与法治课知识实际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将“学会欣赏”与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评价结合到一起。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中学生虽有一定的认识能力,但年龄较小,思考方式还没有形成。他们还处于一个爱玩的年纪,我们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中学生对整个世界更是充满了好奇,还有许多奇想妙想的思维。他们玩游戏时可能会产生天马行空的想法。实现学生思维的发散,使他们的思想能够按照作文的固定形式进行规范地表达。虽然教育资源有限,但在实践教学更具先天优势。教师应该能带领学生进行自然风景的写实记录,锻炼自己观察事物的能力,使创作变得更加灵活。需要指出的是,在选择题目和写作要求上,教师要事先做好预设,哪里还有提高空间,哪里值得表扬,鼓励学生反复观察然后进行二次创作。

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对学生实行德育,使学生自幼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促进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这就应在教育的基础上,以教育的根本实事求是地对学生实施德育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水平,让学生掌握实践道德与法治课知识,共同发展,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相互探讨,深度交流,提高教学质量。

(于泽恩,1982年生,甘肃平凉灵台人,大学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教学研究和管理)

猜你喜欢

立德立德树人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