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如何在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

2021-01-08郑金晶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23期
关键词:时政家国情怀

郑金晶

摘 要:家国情怀是永恒的德育主题,文化生活是培养家国情怀的重要手段。在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知识教学期间,教师应重视挖掘文化生活课堂的价值,从深入分析高中政治文化生活中的家国情怀养成问题入手,探索将家国情怀教育融入文化生活的有效方法,将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融入历史情境素材、诗歌文化素材、民俗文化素材和时政热点素材中,从而达到更好的素质提升效果。

关键词:家国情怀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3.052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和繁衍过程中形成的维系社会稳定的共同精神基础,它植根于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而高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确立的关键阶段,在该阶段进行家国情怀教育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与成长而言意义重大。

一、家国情怀在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教学中的融入

政治学科是一门以培养道德观念为重点的学科,《文化生活》更是有着得天独厚的家国情怀教育条件。在探索将家国情怀引入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教学中的策略之前,我们先来分析将家国情怀养成教育融入政治文化生活的价值及家国情怀养成问题,以确定更为明晰的家国情怀养成教育方向。

1.家国情怀融入价值

首先,家国情怀是传承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核心精神力量,它体现在民族精神中,更彰显于时代精神之中,融入社会核心价值观中,对家国情怀的渗透是对文化生活知识教学的升华,也是对民族精神的有效传承;其次,家国情怀与优秀的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只有具备良好的家国情怀学生才会自觉融入优秀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之中,只有深入挖掘优秀文化资源中的家国情怀教育价值,学生们对文化生活知识的探究才能从知识、技能维度上升至情感、价值观维度,从而实现对学科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最后,实施家国情怀教育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高中政治课程的需要,也是高中政治教师锤炼自身专业技能,提升个人教学实践能力的需要。

2.家国情怀养成问题

虽然家国情怀在政治文化生活中的融入价值是不容置疑的。但在具体的文化生活教学实践中,家国情怀教育的渗透情况却并不乐观。第一,人教版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四个单元中的内容相对庞杂,各个章节的知识内容与家国情怀的关联度不一致,再加上当下家校双方对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视力度都不够强,所以在政治文化生活知识教学期间,家国情怀教育并未得到有效渗透;第二,在开展家国教育期间,教师所采用的教育形式相对死板,多以灌输形式为主,缺少必要的体验和感悟环节,所以教师虽有意将家国情怀传递给学生,但学生的接收效果并不是很好,家国情怀教育质量有待增强;第三,在信息爆炸的当下,学生们所接受到的文化是多元的。高中生被不良思想,如极端主义、拜金主义等侵蚀的概率大大上升,这对学生家国意识的提升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家国情怀渗透指导都应是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教学改革探究中的重点任务。

二、如何在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家国情怀养成阵地。要想改善当下高中生家国情怀养成现状,发挥政治文化生活部分的家国情怀养成价值,我们需丰富文化生活教学中的家国情怀养成路径。

1.以历史情境引出家国情怀

在借助文化生活教学平台渗透家国情怀的过程中,教师需积极开发政治文化生活中的历史情境素材,营造立体多维的历史文化感知情境,丰富学生在文化知识获取时的体验,进而震撼学生心灵,让学生从内心生出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以及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形成爱国意识和国家拥护意识。在欣赏和分析人物事迹时,感受家国意识的具体表现形式,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践行能力是十分有利的。

比如,在探究“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知识点期间,我引入了“土尔扈特东归”历史解读视频,以视频的方式构造多维化、动态化的知识探究情境。该情境的构建不仅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对该事件的感知中,而且也增加了学生在故事观赏时的感受,丰富了学生从历史故事中捕捉的情感信息。为学生之后参与对“土尔扈特东归”事件探索与分析提供了更充足的信息支持,也让学生能够在真实情感体验的驱动下,通过自觉的体悟明确何为民族凝聚力、何为家国情怀。

而在对该历史事件的品读中,渥巴锡作为本事件中的关键人物也引起了学生们高度重视。结合渥巴锡的所作所为以及土尔扈特部的人民在回归家园,抵抗沙皇军队时的英勇表现,学生们看到了更为具象的家国情怀,感受到家国情怀作为一种内在精神力量的强大。

2.由诗歌文学探索家国情怀

诗歌是中华文化中不可缺失的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精神世界的寄托。在我们熟知的众多诗歌中都潜藏着浓烈的家国情怀。在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指导中,开发利用诗歌文学资源,既能以学生对诗歌的熟悉感,冲淡学生对陌生文化生活知识的抗拒感,也能为学生探索家国情怀提供直接性的思维养料。因此,由诗歌文化探索家国情怀也是我们将家国情怀渗透至初中政治文化生活的有效方法。

比如,在“弘扬民族精神”主题教学期间,我将歌曲《国家》引入课堂,以浓郁的爱国情怀打开民族精神弘扬之门,营造了更为活泼的课堂探究氛围。之后,又引入屈原、杜甫、文天祥、陈与义、秋瑾等诗人的爱国诗篇,让学生探究诗句所呈现出的精神,并从对这些精神中的共性因素加以总结和感知。

在赏析不同时代多位作者的诗篇后,学生们感受了家国情怀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传承与发展,进而生成了传承这一精神的意识。

3.以地域文化传递家国情怀

作为中华優秀文化中具有代表性和独特性的构成地域文化也是重要的家国情怀渗透材料。在引导学生感受文化的多样性特点和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时,教师需合理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引发独特的文化体验,通过让学生切实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富多样,提升学生的文化自豪感,从而让学生能够以正确的态度看待本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在面对多元文化时,保持高度的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文化判断。而这也是学生家国情怀提升的重要表现。

比如,在文化生活“传统文化面面观”知识点的教学中,我为学生们设计了传统文化大搜索活动,通过让学生在生活中搜索感知地域传统节日、传统美食、传统工艺、传统习俗等多样性的传统文化内容,对本地特色文化寻根探祖,进一步丰富了高中政治课堂组织形式,也让学生在真实的文化探寻之中,真切感受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进而在了解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建立了正确的文化观和民族观。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在引导学生进行文化探索成果展示时,将其他地域文化和本地文化进行比对,构建更宽广的文化视野,进而延伸学生感知中华文化魅力的空间,让学生在对比多民族文化时,感受文化包容性和多样性。

4.由时政热点落实家国情怀

时政热点具有较强的时代感,是现实生活中的“新鲜事”。感知时政热点,培养学生关心时政的意识是高中阶段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合理利用时政热点材料,凸显时政热点的教学导向性,既能强化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学习指导活动的时代感,也能在时政材料的辅助下让学生能够在分析时政材料时,接受正确的观点引导从而落实家国情怀,提升自身的内在素养。

比如,在“时代精神”知识点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入报道钟南山、李文亮等人的事迹的新闻,通过让学生分析他们在危急时刻的表现,感受生活中的家国情怀。接着,我们可以联系当下所处的社会背景,询问学生:“在重大卫生安全问题长期存在的当下,作为高中生的我们怎样做才算具有家国情怀。”这样一来,我们对学生家国情怀的教育就从意识层面上升到了实践层面,学生们在对与自己密切相关的时政问题的思索中内化了家国情怀。

总而言之,家国情怀是对国对家的高度责任感和认同感,也是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的教育重点。在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学习引导期间,教师要善于开发利用诗词、文化、历史故事、时政热点、地域文化等多种教学资源的家国情怀养成价值,丰富家国情怀养成路径与形式。

参考文献:

[1] 张法恩、刘祥芹《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的高中政治教学改革》,《求知导刊》2020年第42期。

[2] 叶沛青《高中政治课中加强对学生爱国情怀培养的研究》,《高考》2020年第29期。

猜你喜欢

时政家国情怀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家国两相依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时政
略谈“家国情怀”
时政
时政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