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2021-01-08李爱明
李爱明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新的教学方式也不断出现,如何利用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成为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立足于概念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应用,从概念图的概念;概念图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价值;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绘制概念图的策略三个方面展开探究。
关键词:概念图 初中 道德与法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3.051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变得越发重要,如何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架构成为每位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道德与法治是初中的重要学科,掌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记忆道德与法治知识,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理念。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将概念图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应用结合起来成为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概念图的概念
概念图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示法,主要由节点、连接和相应的文字标注构成,其能清晰地展现层级结合和并列结构多种不同的关系,从而将不同概念以直观形象的方法展示出来,对于学生完整知识结构的构建有着巨大的帮助作用。
二、概念图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价值
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初中的重要学科,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不仅体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不同单元有着相互联系的主题,也体现在一课内不同的知识都归属于一个体系下。对于知识结构的掌握不仅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对于学生更加顺利地记忆所学知识也有积极影响。可以说,概念图与道德与法治学科有着相当高的契合度,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将概念图充分应用于日常的教学中势在必行。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绘制概念图的策略
教无定法,概念图的构建并非只有一种方法,要有效发挥概念图的作用,教师必须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概念图的构建不仅较为灵活,而且能通过合理地延伸增加详细程度,也与学生的探究活动以及师生的问答活动息息相关。而根据教师的参与程度,概念图的绘制难度也有所变化。任何教学方法的应用都应该循序渐进,概念图的绘制也一样。因此,教师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本课的教学目标,采取合适的问答和概念图绘制方法是相当必要的。
1.利用“全问全写”概念图,构建完整知识结构
在初步接触概念图时,学生一方面并未掌握学习概念图的方法,另一方面也对所学知识不够了解,在这一时间段,教师构建概念图的主要目标一方面是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架构;另一方面,教师也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以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概念图”这一展现知识的方法。“全问全写”是这一阶段适用的方法,一方面,在知识的总结回顾阶段,教师的提问要尽量细致,另一方面,教师构建的概念图也要更尽量全面,学生只要抄录教师构建的概念图即可。这样,利用“全问全写”概念图,教师能有效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这对于学生提高自身学习效率,认识概念图的重要性有着积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法律在我们身边”第二节“法律保障生活”这一框题时,学生此时处于初步接触概念图的阶段,教师就可以以“全问全写”的方法构建概念图。即在新知识学习之后,教师就可以询问:“回忆一下,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呢?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学生回答“法律保障生活”之后,教师就可以在黑板或者多媒体屏幕上写出“法律保障生活”作为概念图的中心。之后,教师继续询问:“本课主要从哪两个方面讲解了法律的知识?”学生回答:“法律的特征和法律的作用。”“那么法律的特征是什么?”“法律的作用又是什么呢?”“法律和道德有什么共同点?”“我们又该如何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呢?”教师接着以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在学生正确回答问题后,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回答的内容一一展现在概念图中(如图一)。这样,通过“全问全写”概念图,教师帮助学生构建了完整的知识架构,让学生通过高效的记忆方式充分明白了概念图的作用。
2.利用“全问不全写”概念图,教授绘制方法
概念图的绘制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教师绘制阶段,教会学生正确的绘制方法也是相当重要的。“全问不全写”是过渡阶段的概念图绘制方法。在这一教学方法中,教师在黑板上构建概念图的基本架构,以全面的问题引导学生掌握概念图延伸的方向,一方面能保证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能通过概念图的绘制实践,教授学生正确的绘制方法,更好地落实概念图这一学习方法。
例如“公民基本权利”这一节,在学习基本知识之后,教师就可以询问学生:“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主要是什么?”学生回答:“公民的基本权利。”“那么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哪些呢?”在学生回答了本课学习的四方面权利后,教师就可以将其展现在黑板或者多媒体屏幕上(图二),并继续询问:“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哪些方面呢?人身自由呢?”当然,后续细致的问题教师需要要求学生在课下自行补充,而非直接展示出来。这样,通过构建“全问不全写”这一概念图,教师在保证教学难度不超标的同時有效教授了概念图的绘制方法。
3.利用“不全问不全写”概念图,突出学生的中心位置
如今,学生在课堂中要占据主体地位和终身学习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在这样的情况下,培养学生绘制概念图的习惯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相当重要。“不全问不全写”这一概念图的构建方法注重让学生自行完成概念图的绘制。即在总结环节,教师只提问本课学习最关键的部分,其他的细枝末节交由学生自行补充。通过这样的概念图绘制活动,学生能有效掌握概念图的绘制方式,从而根据自身情况和理解构建详细程度适中的概念图,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本课需要的知识,对于学生在课下自行将初中所有的知识联系起来,系统、全面地构建完整的知识架构也有积极作用。
例如在“正视发展挑战”这一节,教师就可以询问:“本课的中心词是什么?”学生回答:“挑战。”“那么如今我们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哪些方面呢?”学生回答人口和资源两个方面。在这时,教师就可以在黑板上写下关键词,并向学生布置作业:“人口与环境是我们当今发展中的重要问题,那么在生活中,其有哪些具体表现呢?你们能将它们补充到黑板上的知识框架中吗?”当然,为了保证正确性,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完成。这样,通过“不全问不全写”的策略,教师让学生自行总结了本课知识的结构并绘制了概念图,这对于培养学生绘制概念图的习惯,使其真正掌握利用概念图总结知识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概念图是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知识架构的重要途径。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采取“全问全写”“全问不全写”“不全问不全写”等多种方法绘制概念图。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教授学生概念图的绘制方法,并用概念图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的效果,以此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满足当今教育对学生越来越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崔灵灵《概念图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河南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2] 毛雪芳《思维导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扬州大学2018年硕士论文。
[3] 王斌《基于概念图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思维课堂”构建》,《新课程研究》2021年第13期。
(本文系广州市从化区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课题《学生绘制概念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BN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