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有效利用法治新闻的策略研究
2021-01-08崔艳丹
崔艳丹
摘 要:蔡元培为了打破清末中国思想抱残守缺故步自封的局面,使用了与时俱进的说法,随后中西文化开始了对比。而在今天的教学工作中,与时俱进依旧是最主流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思想,可以说与时俱进的意义在于要求人们准确把握时代的特点,顺应时代的发展来做出一系列改變,从而达到与时代共同发展的目的。法治新闻对于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及意义,能够让学生将学习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进行联系,从而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教育 道德与法治 法治新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3.049
在陶行知教育观念当中,道德对于人意味着根基,如果根基出现了问题,那么即便自己拥有了非常大的本领以及学问,依旧无法正确运用。如果道德是人生命中的根基,那么在小学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就成为帮助学生筑基的关键。由此可以看出,对学生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一、合理利用法治新闻,让学生了解新知识
想要让学生勤奋好学,首先就需要引导学生提升学习兴趣,身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首先做到学而不厌。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也是如此,想要让学生更好地进入状态,教师就需要对当下的道德与法治内容有一定的了解,而观看法治新闻无疑是一举多得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能够了解当下不断更新的法治观念,与学生一同学习,提升自己。
比如在教学“交通信号”这一课时,教师首先需要在备课的过程中了解关于交通信号的相关知识,同时也需要收集相关的交通新闻,从而做好足够的准备。在正式讲解之前,教师可以用短视频进行课堂导入,让学生能够了解交通信号的重要作用,以及违反交通规则可能会带来的严重后果。教师可以引用2019年5月21日上午发生的闯红灯导致13人受伤的新闻,在播放完这一新闻之后,学生将会进一步关注交通信号以及交通法规。而教师也可以将这一新闻作为切入点,设置“如何看待这件交通事故”“事故发生原因”“红绿灯的观察方式以及作用”等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则需要针对学生的思考以及回答进行评价,这样就能够自然引入交通信号这一课题,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内容。小学生对于知识有着很高的敏感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法治新闻,能够更好地观察世界,从生活中积累知识。
二、引导学生关注法治新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人才教育从来都不是死板的教育,想要教育出更多的人才,就需要使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能够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让学生挖掘知识海洋当中的宝藏。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站在兴趣这一角度,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关注时事新闻。
比如,在教学“对自己的保护”这方面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家长或者网络来了解火灾方面的新闻、用电安全方面的新闻,家长在这一过程中需要陪同学生观看,并且向教师反馈观看的感想。在课上,教师可以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观看之后的感想。在学生发表完自己的想法以及见解之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所提出的内容来进行知识层面的补充以及交流,随后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总之,想要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那么势必就需要让学生足够关注某样事物,进而产生探究的欲望。因此教师需要让学生持续关注各方面的法治新闻,这能够为学生今后的道德与法治学习起到引导作用。
另外,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需要教师打破固定的思维模式,坚持以生为本,实现针对性引导,促使学生自由发挥、拓展思维,以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以《我们当地的风俗》为例。教师可布置探究性任务,结合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利用图像、音乐和影像为学生创造情景,要求学生组队共同查阅资料,了解不同节日的特色,每组各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探究成果。在情景汇报完毕后教师给予认可和表扬,指出存在的问题,给予学生深度思考的机会,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思维能力。
三、围绕法治新闻展开互动,增强教学的生动性
根据当下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明显不足,这一情况导致很多学生只能够根据教师的思路被动学习,进而产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的抵触心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根据法治新闻这一核心来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
比如,在针对让座这一社会话题进行讨论时,教师可以先不向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而是对课前了解的关于让座问题的法治新闻进行讲述,让学生了解实际情况。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很多时候不能够强制要求学生统一观念,在任何情况下学生都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哪种情况下该让座?”“是不是什么人都应该让座?”等等,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结合法治新闻来进行思考,随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与交流。在讨论结束之后,还可以让小组派代表来发表关于这些问题的看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用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主要是记录学生的思维与言语。等到所有学生都发表完自己的看法之后,教师再做出点评,发表自己对于这些问题的看法,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思考。法治新闻很多时候是一个非常好的展开点,那么如何针对这一展开点进行互动,就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四、开展法治新闻相关活动,营造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
从以往教学经验上来看,为了更好地提升课堂趣味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开展一些活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学生对于法治新闻的关注度。
比如,在开展“拒绝烟酒毒品”这一小节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开展透过新闻看毒品这一主题的演讲比赛。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焦点访谈》《今日说法》《新闻联播》等节目,随后让学生进行分组,对于一些感兴趣的热点新闻进行了解,从而共同讨论演讲方案。在课堂上,小组可以委派一个学生上台讲毒品方面的相关内容以及各方面问题。在演讲的过程中,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以及想法,演讲小组的学生进行解答,从而加深同学们的理解。等到所有的小组演讲结束之后,教师进行总结,随后进行民主投票,选出排名前三的小组,最后教师需要进行鼓励。总之,适当举行教学活动,可以使学习氛围变得轻松,而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说法治新闻很多时候就是一个比较好的活动切入点。
总而言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教师能够将时事新闻与自身的教学内容进行结合,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其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法治新闻不要过于生硬,可以在教学之前进行适当铺垫,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让学生一方面可以更快地了解新知识,另一方面能够掌握法治新闻的内容。第三,教师需要让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关注法治新闻这一生活中常见的信息来源,从中感受法治的实际内容以及法治的具体落实方式。第四,教师可以围绕时事新闻进行互动与交流,让时事新闻成为教学的核心,从而让课堂拥有更加蓬勃的生机。最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开展与法治新闻相关的各类活动,让小学生可以更加快乐地学习与思考,从而营造出更好的学习氛围与学习情绪。
参考文献:
[1] 万茹《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年第6期。
[2] 吕莉《学科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四部曲——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第7期。
[3] 王圣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本土红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年第3期。
[4] 赵静《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活动情境创设》,《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年第1期。
[5] 张磊《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中国教育学刊》2020年第S2期。
[6] 李文海《例谈道德叙事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教育观察》2020年第47期。
[7] 刘洪流《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实践智慧的培养》,《山海经:教育前沿》2021年第14期。
[8] 江庆佳《“生命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构建策略》,《黑河教育》2020年第1期。
[9] 黄中平《基于榜样教育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策略分析》,《考试周刊》2020年第37期。
[10] 胡晓雪《信息时代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202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