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质量
2021-01-08亚啦
亚啦
摘 要:随着高中历史教学不断深入,学生在实际学习期间的专注度也在不断提升。教师在设计教学策略和内容时,应当立足教学实际,进行教学创新,选取更科学有效的教法进行串联,使之能够切实提升学生们的综合学习能力。因此,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应由教师结合学生们的学习实际,进行相应的教法创新设计,使之能够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并全面提升其综合学习质量。
关键词:高中历史 教法创新 学习质量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3.047
当前的历史知识教学,需要教师同学生们紧密配合,找准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方向和策略,助力学生全面提升综合学习质量。为此,教师应当着眼于对日常历史知识的教学,使之能够切实打牢学生的认知基础。同时,结合更具信息化和科学化的教学方法,助力学生简化信息接收过程。此外,通过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以及历史感悟进行沉浸式指导,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
一、关于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分析
通过教师对高中学生的历史知识学习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学生们在实际学习期间,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认知不足。同时,结合教学过程中的信息汇总,可知学生的历史知识学习过于浅薄,对历史知识的综合应用分析不足。此外,教师针对学生的历史考试状况进行研究,发现学生对日常学习内容的认知不足,对相关历史事件的分析思路过于片面。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对原有的教学策略进行创新设计,使之能够迎合当前学生们的实际学习需要,从而全面提升其历史学习效率。
二、历史教法的拓展及思路研究
历史知识的教学,需要教师根据学生们的学习实际,进行相应的教学思路创新,才能够紧密契合其学习心理,并切实提升其综合学习质量。
1.历史基础知识的认知和强化
高中阶段的历史知識教学,教师需要明确学生的历史认知基础,才能够进行后续的综合性知识教学和引导,使其对所学历史知识内容产生更深入的认知。所以,对于学生而言,良好的历史知识基础,是其历史学习水平提升的根本。为此,教师应全面且系统地设计相关历史基础摸底问题,对学生的历史知识认知状况进行系统性排查,从而能够有效明确当前的教学重点和方向。有了基础性的教学侧重为支撑,便可使高中历史的知识教学变得有的放矢。也正是因为有了教师为学生们设计的基础性知识教学课程,才能够帮助学生深化对所学历史知识的印象,从而全面提升其综合学习质量。
例如,在教师为学生们讲解关于《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的知识内容时,便可设计对应的基础性历史内容,使之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学引导作用。结合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学习状况分析,可以发现学生对中国和同时期重要大国的知识认知不足。所以,在教师设计基础性学案内容时,便可罗列同时期相关大国的关系,以及在此国际局势关系影响下,有哪些因素会切实影响世界格局的变化。结合教师的基础性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得以有效且全面地掌握相关知识细节。所以,通过教师为学生们串联基础性的知识内容,并进行系统性的问题讲解,可以助力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印象。
2.以信息化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认知
在教师为学生们讲解高中历史知识内容期间,可以发现学生难以长时间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因此,教师需要结合信息化的教学策略,进行对应的教学内容创新和转化,使之能够真正契合学生们的学习心理,让学生能够真正喜欢上历史知识的学习过程,并且有效拓宽其对所学历史知识的认知范围。在教师看来,高中时期的历史知识学习,需要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从中获得自己的真实感悟,才能够真正有效地将其内化成为自身的知识组成部分。
为此,在教授学生们学习关于《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的知识期间,便可利用信息化教学的便利性,为其延伸对应的历史资料内容,使之能够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进行立体性的知识讲解,为学生们呈现整体的历史事件过程。在此期间,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展示不同国家对于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评价资料,以及当时苏联施行的“新经济政策”。此外,教师可以为学生们设计更为生动形象的教学视频,使之能够切实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历史知识学习兴趣,并全面提升其历史知识认知水平。
3.结合现实进行知识拓展
通过教师对学生日常学习实际的分析,可以发现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期间拓展的时政内容有着强烈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们设计对应的实践性教学内容,使之能够关联学生的学习内容,以及其感兴趣的时事政治内容,从而真正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历史知识,同现实生活情境相关联,并有效提升学生的历史知识迁移分析能力。
故而,教师为学生们讲解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的知识时,便可串联当前的国际局势进行对应的知识深化讲解,使之能够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从而全面提升其学习效率。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将“二战”后的国际秩序和对应的战争影响,与当前的国际状况相关联,切实锻炼学生们的历史分析能力。
4.教考结合,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历史知识的教学需要进行有效的考核,这样才能够真正系统性提升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能力。因此,在教师为学生们讲解相关历史知识内容时,便可设计对应的考试内容,使之能够真正起到教学引导的作用,并针对学生在考核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汇总和整理,从而全面优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细节的理解。此外,教师在为学生们设计考核内容时,应当立足学生们的课堂学习内容,并对问题进行相应的难度梯度设计,使之能够检验不同学力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通过教师将课堂教学和考核内容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全面加深对历史知识内容的理解。
例如,教师为学生们讲解关于《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的内容时,即可设计对应的教学考核内容,使之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应用,从而全面提升其对所学知识内容的理解。因此,在教师教授学生们学习古代民族关系的内容后,便可设计“如何看待中国当前和其他国家的关系和交往状况”的问题,使之可以引导学生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并结合国家交往的根本进行分析,从而使其能够对当前国际关系的认知更为透彻。
5.探析分析问题的思路
良好的历史学习成绩,必然需要学生有极为出色的问题分析意识和能力。所以,在指导高中生学习当前阶段的历史知识内容时,教师对学生们的问题分析思路和能力训练便极为重视。为了能够使其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更为全面深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学生的历史考题内容,进行相应的教学指导,使学生能够跟从教师的教学引导,展开系统性的问题分析和探索,从而真正深化其对所学知识细节的理解。基于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知,展开分析的过程,需要教师对其进行记录和分析,并积极引导学生以更科学的方法进行学习和思考,从而使其历史知识学习更为优质高效。
为此,学生们在学习关于《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内容时,教师便可设计对应的问题,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教学问题引导,使之能够结合历史事件,并基于时空观展开科学客观地问题分析。为此,教师引导学生们分析“当下英国‘脱欧’的经济影响”以及“中国当前在国际经济局势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使学生能够在正确的历史时空观念下,按照地理位置、时间、空间等关系,展开更为系统性的问题分析,从而使其问题分析更为深入,对相关事件的认知更为透彻。
综上所述,教师在指导高中阶段的历史知识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们的实际学习表现进行分析,并创新对应的教学策略和内容,使之能够契合当前高中生的历史知识学习心理,进而全面提升学生们的历史知识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惠强、梁超《培养证据意识 提升“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出土文献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
[2] 郑世雄《聚焦核心素养,提高教学实效性——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亚太教育》2019年第2期。
[3] 王凯《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微观史学应用——基于“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