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历史课堂中运用史料进行教学的探索及反思

2021-01-08宋旭英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23期
关键词:史料高中历史历史

宋旭英

摘 要:历史是高中阶段的重要课程,而史料是历史课程必不可少的教学资源,积极运用史料进行教学可以显著提高历史事件的还原度,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亲身感受历史的发展与变革,增强他们对历史相关事件的理解程度,提高他们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本文着重探究中学历史教学中合理运用史料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中学历史 史料教学 探索 反思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3.046

在某种程度上,史料是人们还原和研究历史最重要的资源,是人类在漫长发展与进化的过程中留下来的宝贵资料,这些资料不仅能够带领人们还原历史,同时也是中学历史课堂上的重要参考资料,有着促进中学历史教育发展的作用。高中历史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史料的教学价值,积极将其运用到高中历史课堂当中。

一、高中历史课堂中史料运用的现状

随着我国新课改逐渐推进,学校开始鼓励将史料教学融入高中历史课堂当中,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然而,教学模式的变革需要循序渐进,对于绝大多数教龄较长的高中历史教师来说,他们的传统教学思想早已根深蒂固,他们拥有一套独有的教学体系,凭借对课本知识进行讲述以及让同学们在课余时间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来保证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导致学生普遍缺少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教学质量无法在现有基础上稳步提升。

再者,虽然史料教学的观点已经提出,但是部分教师仍觉得借助史料进行教学会违背教学大纲,导致教学内容与大纲不符,进而给同学们造成额外的学习压力,使整体教学质量不升反降。再者,高中阶段一节历史课只有45分钟,教师在设计教学计划时往往因为时间不够而忽略了许多拓展内容,只是将课本内容进行简要讲解,再给同学们勾画重点内容,让他们在课余时间进行死记硬背。部分教师认为史料教学拥有一定的实际作用,但受到时间限制,无法将教学想法落实到实际教学过程中。针对以上问题,教师需要及时改变自己的认知观念,史料并不完全与教学大纲脱离,历史的发展本身就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史料不仅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还可以将历史发展历程以时间顺序串联起来,为同学们建立更加完整的历史图谱,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单向灌输,史料运用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推动中学历史教育稳步发展。

二、将史料教学作为课堂导入环节

课堂导入环节作为课堂学习的起始点,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将史料融入课堂导入环节中,可以创设出良好的历史教学情境,让同学们高度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历史事件往往都有着非常鲜明的历史背景,这些历史背景都被记录在史料当中,这些史料内容通常都有很强的故事性,其中出现的一些经典人物更是同学们的主要学习目标,在课堂导入环节融入史料可以快速激发学生的思维,进而达到促进教学的目的,教师通过史料引导出事件发生背景,留给同学们遐想的空间,借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勾起他们学习的浓烈兴趣。学习兴趣一旦形成,同学们的思维与认知自然就会进入一条十分有利的发展道路。正如前文所说,史料是串联整条历史长河的关键资源,因此没有一份史料是孤立存在的,教师可以结合史料的特点,运用相关的图片资源或者视频资源带给学生全新的视觉学习体验。

例如,教师在教学部编人教版历史必修三课本中的“孙中山三民主义”这部分教学内容时,应当明确主要教学目标,让同学们明白“三民主义”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孙中山为什么要提出三民主义?他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三民主义?有了这三个导学问题,教师就可以及时穿插史料帮助同学们解答,孙中山少年时代先后在美国夏威夷和香港学习,接受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在回国之后,他深刻认识到中国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急需新的思想将其救赎,因此,他率先在国内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其两大标志事件就是兴中会的成立与广州起义,在兴中会成立之后,孙中山又建立了中国同盟会并提出了三民主义,在这一刻,宣告孙中山革命思想正式形成。通过史料串联起时间线,让同学们深入了解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史料的积极作用。

三、深挖史料的价值

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有目的地选取史料进行教学,历史资料的有效教学基础就是选取的资料具有非常高的价值,让同学们能够真正受益其中。其次,解读史料是一个非常耗费时间与精力的过程,因为时代发展迅速,先辈们留下了太多足迹,同学们需要漫长的过程将其消化并吸收,以达到正确解读史料的目的。在课堂上,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建立自身与史料之间的联系,让他们明确部分史料之所以价值连城是因为它们与我们今天的生活息息相关,当同学们真正意识到这一点,明确了史料的深刻内涵,就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热情。

例如,教师在教学部编人教版必修一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这部分内容时,就应当让同学们建立起自身與史料的紧密联系,充分了解中国统一的艰难历程与现在依旧存在的台湾问题。这个时代出生的孩子对中国统一前的历史缺乏深刻了解,但是这部分历史与所有中国人都有着紧密联系,深深烙印在我们的脑海中,尽管现在台湾问题依旧存在,但是在二十多年前,我国通过“一国两制”的办法收复了澳门以及香港,让他们重新回归祖国的怀抱,当同学们将自己与史料之间建立起了真正联系,就会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与兴趣,他们对于一国两制方针的理解也会得到相应提高,对现存的领土问题也会更加重视,教师应当借此机会帮助学生建立起坚定不移的爱国意志,明确台湾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国的无数先辈抛头颅、洒热血,为祖国统一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如今,先辈们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他们的责任却落到了我们肩上,我们应当以身作则,坚决支持祖国统一,在这种教学氛围之下,史料在课堂中发挥了其真正的作用。

四、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合理融入史料教学可以让学生对相关历史事件有更全面的认识,教师也可以借此机会实现对教材内容的拓展,同时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历史是需要被铭记和讲述的,在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学生努力记忆历史课程内容的主要目的是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他们对已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非常差,这种教学模式违背了教学初衷,如果学生经过三年的刻苦学习最终学习能力却未获得丝毫长进,这又何尝不是教育的悲哀。因此,利用史料转变自身的教学角色是教师的职责所在,教师应当更加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史料教学对他们进行引导,让他们自己寻找其中的因果关系,并进行适当的归纳总结,借此在脑海里建立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培养灵活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让学生能够长期从中获益。

例如,教师在教学部编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本中的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将班级中的同学依照学习能力的不同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的综合学习水平相当,再准备精美的史料教学课件,带领他们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包括鸦片战争的起因以及日本为什么敢侵略领土面积远大于本国的国家,并在教学课件中加入大量的图片以及视频,给同学们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当同学们对当时的历史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就可以让他们自己进行讨论,并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问题:当别人向你问起这一历史事件时,你会怎样同他讲述?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同学们就脱离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而变为主动学习,在主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需要依照史料提出自己的想法与观点,学生的学习就会更具目标性与针对性。

总的来说,史料是历史课程的灵魂,将史料合理运用到高中历史课堂当中一定能够取得不错的教学成果。教师应当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在选择历史资料时反复斟酌,既要避免错误引用史料误导学生,也要确保史料对历史教育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真正实现教学内容与历史资料的结合,从而提升同学们的综合学习能力,培养其更加灵活的历史辩证思维。

参考文献:

[1] 王彦斌《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探索及反思探析》,《高考》2020年第90期。

[2] 张生《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探索及反思》,《考试周刊》2019年第87期。

[3] 黄建英《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探索及反思》,《考试周刊》2019年第57期。

猜你喜欢

史料高中历史历史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二则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历史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