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改革引发的新思考

2021-01-08石永发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23期
关键词:投档选科科目

石永发

摘 要:新一轮的高考改革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新高考改革的变化在于:一是高考科目结构从“3+X”转变为“3+3”模式,学生的选科范围扩大、更加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对学生的学科选择、志愿填报、职业规划和发展影响较大;二是高考志愿首次采取“专业(类)+高校”的填报方式,不仅有利于培养专业人才,更加有利于高校的专业发展和高中教学方向调整;三是采取平行志愿,确定“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次投档”的原则,对考生志愿填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大限度避免因志愿填报造成低分高就的现象。本文着眼新高考的变化,对由此引起的学生学科选择、志愿填报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应对之策,希望能对当前的高中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高考 高中生 学科选择 志愿填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3.040

从6省(市)新高考政策的试点情况来看,社会各界对新高考的反响强烈,尤其是学生、家长及学校对如何选科、如何施教、如何填报志愿等问题最为关注。一些即将步入高二的学生和家长面对“3+3”新高考时感到迷茫,特别是一些优势学科不突出的学生甚至出现了“选科困难症”,由于前几年的高考数据不能直接参考使用,很多学生及其家长在高考之后又出现了“志愿填报困难症”,与此同时,教师也需要紧跟新高考的要求帮助学生有计划、有侧重地学习和强化知识、科学选科,规划人生和职业,助力学生顺利升学。

一、新高考的新变化

1.选拔模式三位一体

新高考实行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统一高考“三位一体”的多元化招生考试评价体系。

第一,学业水平考试又分为合格考和等级考。合格考(必修水平),一年两考。等级考(高考水平),在高三下学期,学生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科目中选择3科参加考试。外语考试也变为了一年两考,听力和笔试分别进行,第一次只考听力,学生享有2次参考机会,采取PETS-2级听力考试,考试时间设在高三上学期末。第二次考试在6月份,只考笔试部分。

第二,统考部分仍然是“语、数、外”3门,每科满分150分。统考中,英语为第二次笔试部分考试,最终成绩综合两次考试结果,将较高的卷面分记入高考成绩。

第三,综合素质评价。普通高中学校通过使用“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网络平台”,建立“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成长记录袋”,全面反映高中学生的德、智、体、美等素质水平。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表将作为电子档案,与学生的报名信息、成绩信息、志愿信息和体检信息等一并投档至招生院校,作为高校录取考生的必备材料。

2.考试周期相比以往更长

新高考实施后学生的考试时间将比改革前更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实行省级自主命题,考试时间全国统一。选科考试为6选3在统考后进行。比如学生的选考方案为物理+化学+历史,则他首先要在6月7-8日参加语数外三门必修课考试,然后在9-10日分别参加选科考试,考试时间从原来的2天延伸为4天。

3.学业等级考试成绩采取赋分转换

由于不同学科之间试题内容、形式、难度、考查角度等存在差异,各科目原始成绩简单相加会造成学科之间不公平现象。山东省采用等级分数的表达方式,将学生的每门等级考试原始成绩划分为A-E共八个等级区间,参照正态分布原则,确定各等级区间人数所占比例。等级考试科目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时,将各等级区间的考生成绩进行等比例转换,对应八个分数区间,最后得到考生的等级成绩,并计入总分参与录取。

二、新高考对学生学科选择的影响

新高考的“6选3”赋予了学生自主选择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科目,但挑战性也比较大。

1.组合方式多学生难以取舍

“6选3”打破了原文、理综合的科目限定,6个选科按照随机组合方法有20种组合形式,每一个学科都有10种被选可能性。对于理科较好的学生可以直接选择“物理+化学+生物”或“物理+化学+地理”,文科有优势的学生也比较好选,一般为“历史+政治+地理”。但是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学科成绩不平衡的现象比较普遍,在选科中常采用文理混合的形式,但又非常纠结,不愿放弃优势学科又不得不增加不擅长的学科,这对学生的综合成绩会造成不小影响。

2.志愿报考对选科限制大

志愿填报模式由原来的“学校+专业”模式改为“专业(类)+学校”模式,由原来的学校为主变为以专业(类)为主,数量也从12所高校变为96个“专业(类)+高校”。学生高中所选科目直接决定了大学专业填报,进而影响学生升学和发展。比如多数高校的计算机专业都对物理选科有特殊要求,而学习临床医学专业也要求学生必须选理、化、生三科中的至少2科,选择史地政组合的学生不能报考天文、地质、能源、交通等专业。

3.志愿数量多但机会极少

比如山东省的新高考,虽然看起来96个志愿比以往多了许多机会,但是“平行志愿,一次投档”的原则,决定了每一个志愿都是第一志愿,实际上比以往的“服从调剂”增加录取机会反而更加严苛了,这就要求学生了解20种学科组合里每一种学科组合的优劣,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慎重选科,尽量避开自己的弱项,确定学科组合后,还要对全国高校中该学科的高下有个大概的了解,以确定自己从高到低选择高校,顺利进入心仪的高校。

三、应对新高考的教学和指导策略

1.转变思想观念,调整教学思路

面对新《课标》、新高考、新材料,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应从“教教材”转为“用教材教”,围绕新《课标》和新高考《考试说明》要求,科学设计课程内容,让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高三复习阶段更要研究题型示例及变化,把握高考试题命制特点及导向,从历届高考试题中挑选典型试题进行重点突破。注意模拟题型的指向性,要注意题型示例所反映题目的呈現方式,如材料选择题、图表选择题,组合选择题、逆向选择题等形式,综合分析和研究性学习内容。

2.立足学生实际,做好选科指导

高中教师在抓好日常课堂教学外,还需要给予学生选科的合理建议和有效指导。从踏入高一开始,教师就要为学生详细解读新高考政策、高校招生形势等,让学生提前了解相关事项,同时要对20种选科组合的特点和优劣进行分析,让他们了解选科与志愿报考的相互关系,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从高一开始有意识地发展专长,培养优势学科,提前规划专业(职业)发展方向,为高二选科做好充分准备。高二阶段,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联合学生家长一起指导学生合理选科,按照突出优势、整体平衡、便于志愿填报的原则,指导学生在学文、学理两个主体方向上,进行科目搭配,既考虑到自己的整体分数水平,也要为志愿报考留足空间。高三教师重点研究新高考试题和最新精神,把握规律性的东西,做好高考前的学生复习训练工作,指导学生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合理释放学习压力,保持乐观积极的应考心态,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书写质量和答后检查,避免因卷面不整洁和粗心大意而白白失分。

3.结合招生要求,指导志愿填报

新高考方案“三位一体”评价体系中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总原则,依据考生高考成绩的全省位次由高到低进行依次投档,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录取时不折合成分数、不在高考总分中占权重。招生院校对投档考生的高考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部分学校的某些专业招生中可能对身体素质、学业水平考试、等级考试、英语成绩等有特殊要求,教師要指导考生仔细阅读高等院校招生章程,科学填报志愿。同时注意,在“专业+学校”志愿模式下,考生直接被投档到学校的具体专业,不再进行专业调剂。平行志愿的考生,如果体检、单科成绩、英语口试、综合素质评价等因素不符合高校要求的可能被退档,且退档后不能再补投到后面的专业平行志愿,因此考生必须谨慎填报平行志愿,填报时最好要有梯度。

新高考背景下,教育教学不光要紧紧围绕着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要求,更要注重学生的专业选择和职业规划与发展。教师应指导学生按需合理选科、明确专业发展方向,指导学生梯度性填报志愿等,为学生的升学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海燕《探究新高考适应新形势》,《数学教学通讯》2021年第27期。

[2] 王本广《新高考下如何应变化学新课程标准教学》,《新课程》2021年第41期。

猜你喜欢

投档选科科目
山西省近两年普通高校专升本录取普通批院校投档最低分
2020-2021年在晋招生第二批本科C类部分院校录取统计表
2020-2021年在晋招生第二批本科C类部分院校录取统计表
长春外国语学校新高考选科走班先行先试探索成功
2024年拟在河北招生的普通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发布
新高考综合改革下选科走班的思考
新高考改革选科制下功利取向分析
尝试课前随机提问,应对生物选科重压
让讨厌的科目“牛”起来
汉语或成俄罗斯高考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