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语文教学改革创新研究

2021-01-08陈建德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23期
关键词:培育初中语文核心

陈建德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初中生还不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主观能动性也没有得到有效提升,所以在实际教育当中,教师应当在学生的年龄基础上,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优化语文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

关键词:初中语文 核心素养 改革创新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3.038

一、优化语文教学方式,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通过对知识的生活化运用,能很好地为学生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带来便利。身为教师,还需要掌握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导入,这种导入方法,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语文学科没有想象中的那样难,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肃,消除了负面的心理,才能让学生以一个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不断强化自身核心素养。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掌握多元化的课堂导入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导入自主学习,互相探讨,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调度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一些爱国事例的分享,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言传身教,让学生养成优秀的道德品质,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加强学习党与国家的政策,创新自己的教学思维,更新自己的教学模式,不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培育爱国的情怀。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审美鉴赏情景,例如在《渔家傲·秋思》的教学中,根据教学要求和课文内容,我自制了多媒体教学课件,把诗词中的情和景作为本课的切入点。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运用多媒体平台设计ppt教案。通过信息技术,诗词以生动形象的图片或者视频展现出来。或者补充一些初中语文词语的运用,将生活与教学有效融合,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学生可以通过积极的研究,实现有效思考和初中语文水平的提高。学生根据自己需求的不同,获得不同类别的相关信息,只有积累了一定数量的信息后,才能输出更好的信息。

二、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语文既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语文课堂所教的不单单是语言知识,而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但是,传统文化有时缺乏趣味,使得学生无法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要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方式,增加趣味性,积极鼓励学生学习中华优秀文化。

比如,语文教科书中会写到二十四节气,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于二十四节气的了解不多,接触的机会也不多,但是二十四节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农民进行耕作的时令。又如,“高邻”“避讳”“亚元”“解元”等一系列古代名词,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并未接触到,所以在开展相对应的教学时,教师应更加注重教学方式,要以形象生动的方式来講解,加深学生对于这一类知识的理解及印象,积极学习,了解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学习、积累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内涵。初中生处于需要他人肯定自身价值的阶段,教师和父母的肯定与赞扬会给他们极大的动力,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一时期的心理需求,积极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引导初中生培养爱国理念

如今,时代奏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乐章。身为教师要树立爱国主义观念,在语文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授课者的角色,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学生,通过立足于教材,立足于生活,引导初中生培养爱国思想。

基于教材的内容,我们要努力挖掘生活当中真实的爱国素材,将这些素材进行整合,进而吸引学生的兴趣,高效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可以合理引用党史,党史中讲道:百年苍黄路,实则不易;百年奋进史,实属感慨;百年辉煌迹,实为人民。在两个“一百年”关键交汇点,我们当代教师要更加认真全面地学习百年党史,提高自身本领,开拓崭新征程。学习就是要走进生活,提升情感。通过语文的教学,学生就能感悟到党和国家发展的目标,激发他们从内心树立爱国的思想理念,培育爱国的思想情怀。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任何东西都在不断变化着。初中语文教师要随时根据自身的情况,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不断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国家意识及民族自信。在加强自我修养的同时,教师要发挥自己在学生的人生道路上作为启蒙人的作用。

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语文核心素养

在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师的教育应当与课堂教学及培育语文核心素养紧密结合,促使青少年培养健全的道德品质和语文核心素养。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融入学,懂得换位思考,仔细观察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做出最佳的核心素养教育。

在开展民族自信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提高个人本领,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如今这一句话对我来说是真正的刻骨铭心。教师在学生的人生道路上扮演的是引路人的角色,管理着一个班的同学的学习和生活,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引导者,在引导的过程中要注意渗透语文核心素养。学生的路会不会走歪,学生的思想会不会出现问题,教师的教导和引导很重要。

例如,在开展《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熟悉课文,把握文章主旨大意,通过对文章的深入理解,鼓励学生用心去感悟,让学生深刻体会祖国的伟大,帮助学生培养语文核心素养,帮助他们培育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当发现语文教学存在问题时,教师也应该及时指出来,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商量解决方法,调动每位同学参与语文建设的积极性。初中学生的发展,不仅包括学习知识,更包括学会做人做事,以及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

我们要联系社会生活,构建语文文化,发展正确的语文核心素养培育模式,使培育语文核心素养工作的效果及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为初中生日后的成长及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另外,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在语文文化的影响下培养爱国意识和民族自信,提升道德水平。在这一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学要把握核心素养的理念和内涵,对培育语文核心素养的模式进行创新。

五、创造审美鉴赏情景,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初中生对于情感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够从文章、古诗词当中去提炼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情感,他们能够很好地去体会作者所描写的事物是好是坏,所表达的精神是否值得弘扬,等等,具有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所以,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要以学生的情况来进行选择,创造审美鉴赏情景,打造高效教学课堂,在高效课堂中不断渗透核心素养,强化学生的学习理念。

例如,在《乡愁》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各种方式来营造作者的思乡气氛。文章当中描写到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种意象都能够很好地代表家乡。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将邮票、船票、坟墓以及海峡的照片或者相关的实物,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从教科书过渡到实际事物中,让学生能够通过看见真实的事物来体会余光中写这一首诗时的思想情怀。通过营造思乡的氛围,让学生能够在充满思乡氛围下,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能够很好地去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以及撰写这首诗的目的。

又如,进行《我爱这土地》这篇文章的教学时,作者在描写“土地”“河流”“风”“黎明”的时候都运用了不同的修饰方法,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情朗读,注重每一个修饰词的力度,进而去感受这一篇散文的魅力。经过深情朗读,学生能够很好地感受到作者在这一篇散文中表达的情感,为接下来深入地学习为什么作者要这样描写,作者写这一篇散文的目的等内容打下基础。通过对作者写作主题的不断揣摩探究,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总之,一切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基础情况为落脚点,教师运用多样的教学方式,以生动、形象的方式来展示知识,赋予较为枯燥的知识以“生命力”,这些富有“生命力”的知识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好地激发兴趣,高效培养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胡春艳《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科教导刊》2020年第3期。

[2] 郁珺《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方法初探》,《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年第22期。

猜你喜欢

培育初中语文核心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