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活动构建的策略探究
2021-01-08王爱红
王爱红
摘 要:在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当下,语文教师要转变过往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使其真正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魅力,为未来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要将能力提升理念代入到课堂之中,了解小学语文教育现状,创新教学方法,通过相关的措施与对策,推进教学水平的提升。因此本文将结合笔者教学经验,对这一问题进行简要阐述,为部分同仁提供参考。
关键词:能力提升 小学语文 教学活动 构建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3.027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小学语文课程是小学生学习好其他的学科的基础。但是传统的语文教学在学习模式和教学方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小学生的年龄段偏低。当前小学生一般从6岁开始进入一年级。6岁的小学生在专注力和学习能力上偏弱,传统的语文教学不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在学习拼音时教师的教学方式枯燥乏味,学生很难记住,后期在拼读时也会遇到问题。有些学生在升入二年级以后仍旧不会读拼音字母。第二,学生有厌学现象。小学生年龄偏小,他们适应了幼儿园里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小学一年级的课程相比幼儿园学的知识加深了难度,让学生产生了厌学的现象。第三,部分教师学习能力不足,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把握不准。教育一直在变,但是部分教师不再继续深造,放弃了对教育课程的学习,一直采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教学质量下降,教学效果不佳,导致传统的语文教学单纯的讲解课本知识,脱离实际。
二、能力提升背景下语文教学的意义
能力提升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符合小学生的教学课程,增加课程内容的娱乐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专注力,让学生能够轻松掌握课程内容。因为课程内容有趣,学生不仅不会厌学,还会爱上学校。能力提升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师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的知识。教师会定期接受学习培训,教师的教学内容会发生新的变化。能力提成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要采用先进的教学设备,例如多媒体设备。在讲到一些课程的时候教师会为学生放映有关的纪录片或者相关的图片,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理解课本知识。
三、能力提升背景下的语文教学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中,“说”与“写”是建立在听与读的基础上的。创设情景教学,构建以课堂教学为主的科学方法,能够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创设情景教学让学生融入情景,感受当时课堂的氛围,在愉快的情绪中,轻松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例如在学习《坐井观天》的课文时,教师可以用箱子制作一个“井”,然后要求一名学生扮演青蛙坐在“井”里,另一名学生扮演小鸟在“井”外。两个学生根据课文里的内容进行表演。让其他的学生在台下观察。然后教师问坐在“井里”的学生你看到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我坐在井里看到的天空确实只有井口那么大。因为我们所在的地方不同所以看到的事物就不同。”因为学生在井里真实地感受到井里的视野只有井口这么大,很容易就把要表达的意思叙述出来。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轮流到井里去感受一下,从井里出来的时候每个人都要说一下自己的感受。当同学们都体验过以后,要让学生说一说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自由发挥。这样能提高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表达力。
2.开展团队协作,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开展团队协作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同时还能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共事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有利于班级的团结。阅读在语文的学习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小学生从入学开始坚持阅读,有助于学生快速地掌握字母的拼读,完成语文生字的积累,在后期的学习中能够很轻松地理解其他学科的学习内容。开展团队协作让学生完成阅读内容,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还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团队协作完成语文课程的阅读任务时,可以把班级分为3个小组,小组之间进行比赛。让团队成员比赛阅读课外书,阅读完成后写一篇简短的读后感。以星期为比赛周期看哪个小组交的读后感最优秀,判定哪个小组获胜。小学生的荣誉感很强,他们为了让自己所在的小组能够赢得比赛,会阅读很多书籍。学生在阅读后,还会写一篇简单的读后感,加强对书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还可将同桌作为一个小组,一个学生读给另一个学生听。听得学生要认真做笔记,当同桌读完以后要告诉同桌读错的音节,帮助同桌顺利学习。当同桌遇到不会的字的时候可以帮助同桌告诉他正确的读法。同桌之间互相帮助,让两个人同时都能了解阅读知识,使两名学生相互监督,相互学习。同桌作为一个团体,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团队意识,互帮互助一起阅读,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书籍能够使人类进步,学生在书籍中会得到很多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在学生今后的学习中很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3.借助微课教学,提升学生自主能力
能力提升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师要提升创新能力。微课教学就是教师把重点知识录制成视频,以供学生快速掌握。学生可以利用空余的时间拿出手机或者笔记本,快速地选择出与自己薄弱环节有关的视频。学生能够方便快捷地观看视频,使得学习效率能够提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主能力。例如在学习古诗《梅花》时,学生只是在课堂上了解梅花的相关特点,在课下的时候对梅花的生长特点,以及梅花的香气等不是很了解。梅花的特性有很多,教师仅用课堂时间是不能描述明白的。教师可以把梅花的特性制作成视频。为学生讲解梅花的外形,梅花的生长特点,梅花什么时候开花,梅花会不会结果等知识。教师也可以做一个关于《梅花》作者王安石的视频。把王安石的出生年月,当时的作者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下的《梅花》这首诗展示出来。视频中可以包括作者王安石都在什么地方做过官,有什么样的政绩,以及王安石为什么喜欢梅花,王安石做这一首诗是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等。教师也可以把写梅花的诗歌都收集起来,朗读关于梅花的诗集并录制成视频。通过微课教学,能全面地掌握关于梅花的特性以及《梅花》作者王安石的经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开始自己探索《梅花》,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加强文学积累,提升学生作文能力
文学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学生的日积月累。文学素养的提升能够让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积累足够的素材。学生写出的文章有思想,有内涵,在考试中能得到阅卷教师的喜爱,作文得分也会提高。例如教师让学生以“让我印象深刻的事情”为题写一篇课文。有文学积累的学生可能会想到,自己之前看过《西游记》,里面的主角是石猴出生,他不畏世俗的眼光,自己苦练本领,在受到玉皇大帝的搪塞时大闹天宫,后来受佛祖指点跟唐僧一起取得真经。看过《西游记》的学生,就可以写其中让自己触动深刻的情节,学生先简短描述,然后根据故事里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来表达为什么会触动自己,和自己因为读了这个故事有什么精神方面的变化等。假如没有文学积累的学生写此作文,学生可能只会想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学生的作文思路会受阻,作文水平难以提升,写出的文章会平平无奇,很难得高分。因此教师要注重让学生在平时进行文学积累,继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能力提升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活动是教育领域的创新,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加学生的文学素养,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通过以上几大方面,创设教学情境,提升学生表达能力;开展团队协作,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借助微课教学,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文学积累,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最终在多元化教学中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
參考文献:
[1] 李丽《纸上“读”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浅谈新课程标准下阅读能力提升的教与学》,《安徽教育科研》2021年第27期。
[2] 赵裕宁《论基于思辨能力提升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新课程》2021年第38期。
[3] 吴文燕《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提升策略研究》,《新课程》2021年第38期。
[4] 严小香、苏新春《整本书阅读与语文思维能力提升——以四年级下册〈芦花鞋〉为例》,《语文建设》2021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