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新探索
2021-01-08吴云妹
吴云妹
摘 要:“双减”政策的实施,促使小学教师寻求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各科知识。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多媒体教学以及网络教学已然成为教师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如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合理运用新型信息技术逐渐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所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 多媒体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3.018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小学语文教学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同样也带来了巨大的难题。如今,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活动的日益成熟,如何将新型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已然成为教师所重视的问题。若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充分融合,不仅能够促使语文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还能够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从多方面、多角度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小学生主动参与到小学教学活动中,以此保证信息技术能够真正意义上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工具。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语文学习情境,诱发学生学习动机
兴趣作为学生最好的教师,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就会迸发出浓厚的学习热情,并在日后的学习活动中主动思考,争取获得更多的知识。相较于传统教学活动,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活动在呈现相关知识点时,形象更加直观、内容也更为丰富,所提供的图片、视频以及文字等更加生动、丰富。不仅能够协助小学生快速获取知识,更利于学生储存知识。因此,语文教师在具体开展教学活动时,应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特征以及教学秀,合理運用新型信息技术构建教学情境,从多方面、多角度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并在教学情境中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具体内容,从而品鉴精美的语言文字,领会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例如,在教学《观潮》这篇文章时,作者通过精美的语句,详细描述了钱塘江大潮的场景,但由于时空的束缚,学生无法在学习此篇文章时难以观赏塘江大潮的精彩风光,此时,语文教师就应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搜寻一些钱塘江风景的图片,并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并积极鼓励学生运用场景,声情并茂地阅读文章,边阅读边想象钱塘江的精彩风光,合理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感悟作者在描写此篇文章的心情,从而达到预期目标。
二、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如果语文教学只是单纯依靠教材、参考资料等信息,并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能彰显出网络优势,当语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搜寻更多的信息资源时,不仅能够提升教学的信息量,还能够进一步提升语文教学资源,并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将图片、文字以及声音融为一体,从而实现智能化双向教学活动过程。其次,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不仅能够降低教师教学的压力,还能够使语文教师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教学本身,从多方面、多角度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与此同时,还可以运用计算机图文声像并茂的特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而计算机所包含的储存、自动编排归档等各类功能,能够以最快的速度,为教材编入更加新型的语文信息,并随时通过不同的教学情况提取以及积累。通过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将不同的课程信息,有机结合在一起,方便教师展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以及内在联系,将枯燥乏味的图片以及文字转变成相应视频,并对学生进行多种感官刺激,将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学活动中。除此之外,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时还可以通过电教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中所描写的事物,此时教师可以联系课文内容,积极引导学生揣摩作者对造词、造句的应用程度。由此可见,这种对照学习的方式能够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阅读、理解以及写作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猫》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课前运用多媒体工具搜寻一些猫咪的日常生活片段,当观看完视频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在视频中看到了猫咪的哪些日常习惯,通过这种声乐画同步展示的方式,仿佛将学生带入到与猫咪日常玩耍的情境中,从而保证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够准确了解作者对于猫咪的描绘。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运用计算机技术的各类特征,突破教学难点,例如,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详细说明作者围绕猫咪的可爱叙述了几层意思。由此可见,教师通过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文章化静为动,既符合教学预期目标,又从多方面、多角度进一步提升了教学效果。
三、学生学习更加轻松
由于信息技术具备直观性以及形象性等各类特征,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具体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将课文中的难点、疑点化繁为简,积极引导学生运用各类感官去感受知识,以此确保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更加生动活泼,学习兴趣不断高涨,同时将课文中的难点、疑点巧妙化解。其次,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将死板的语言材料转变成可感的声音,让课文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渗透到学生心中,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例如,教师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文章时,首先可以播放一些红歌,再播放一些相关视频,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应引导学生了解和平年代的到来是多么不易。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合作交流作为一种学习手段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将学生划分成相应的学习小组,共同进步,当小组成员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时,应积极与其他小组成员交流探讨,共同探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时,学生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豆荚,并要求每个学习小组共同说明一种蔬菜,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合理运用网络资源,查找蔬菜生长的需求以及生长过程,当每个小组的学生完成讨论后,运用计算机进行优化处理,将相关信息实现“共享”,方便其他学生在计算机上浏览蔬菜的相关知识。由此可见,通过这种交流探讨活动,使学生产生思维火花,同时还能保证情感认知的交流,进一步将学习深化。这种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充分彰显了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优势,学生自主能力也在逐渐提升,协同合作精神也得到了相应锻炼,从多方面、多角度进一步促使语文教学活动焕发出全新的活力。
五、自我评价的实现
传统类型的语文课堂评价环节,多数是由教师或者学生进行评价工作,不仅浪费了有效时间,还会对小学语文教师造成相应的压力。当运用计算机管理教学时,不仅能够实现学生自我评测,还能够根据自身成绩的状况,合理分配学习任务。现如今,主流发展趋势就是在网络上建立相应的电子学档,主要包括学生电子作品、学习活动记录以及学习评价信息等。合理运用电子学档不仅能够优化语文教学评价工作,还能促使学生正确面对评价,当每节语文教学活动完成时,学生可以根据对语文教师预设问题的回答进行自我评价工作,由此可见,这种方式已然成为解决评价方式单一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学生在平台内进行交流时,学生可以相互评价,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评价,从多方面、多角度进一步实现多元化评价,使评价工作更加丰富,更加注重细节。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在第一时间指正错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主动性也会明显提升。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结合,使语文教学改革工作不断完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具体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应了解并掌握新教材的意义,运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融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并不断总结经验,积极反思,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主动接受新型的教育方式。除此之外,各种现代化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广泛运用,促使教学方式、内容也要不断变化,不仅提升了教学活动的灵活性,还充分彰显了学生的主导地位,唯有如此,语文教学活动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重要渠道之一。
参考文献:
[1] 马小《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探索与实践》,《新课程(教研版)》2019年第8期。
[2] 马晓芳《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探索与实践》,《语文课内外》2019年第13期。
[3] 周媛《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之我见》,《散文百家(国学教育)》2019年第4期。
[4] 李聪聪《试论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整合》,《求知导刊》202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