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几点反思
2021-01-08蔡仁
蔡仁
摘 要: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需要着重关注新课改的相关内容,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相对应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而体现出更加良好的教学成效。针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而言,也需要不断反思和完善,对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进而为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提供必要保障。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等内容,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为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提供必要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童话教学 现状 解决措施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3.017
对于小学生来说,童话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使学生的思想内涵进一步丰富,对提升其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童话教学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要着重做好童话教学的优化和完善工作,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更有效地融入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进而使整体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升,为强化童话教学的意义提供必要保障。同时,要关注当前童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者不足,从学生的真正需求出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现状
1.童话内容存在一定的偏差
从总体情况来看,在当前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或者相关内容往往都是改变过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对童话原著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或者破坏。同时,童话故事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赞扬主人公的优良品质,而这类情况使得童話故事往往成为固化的教材或者说教的工具,并没有充分体现出童话的本质,与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相关要求也不能充分吻合,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天性。
2.教学方式并没有创新
在新形势下,针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而言,往往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满堂灌地进行相关知识的灌输,并没有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这样的情况下,导致整体的课堂教学氛围十分枯燥乏味,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缺乏感染力和创意,特别是对童话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能进行充分地呈现和展示,进而无法调动学生的思维,不能呈现出良好的童化教学效果。学生也无法从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充分感受童话故事的无穷魅力,并沉浸其中,这对于整体的语文教学来说,也容易产生事倍功半的负面影响。
3.语文教师本身缺乏足够的童话素养
在童话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童话素养和综合素质对于实际的教学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某些语文教师本身缺乏足够的综合素养和童话知识,创造力和想象力偏弱,没有充分理解童话故事,由此导致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无法全面的阐释童话故事的相关内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只是习惯进行讲解和说教,并没有充分结合童话故事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涵进行童话故事的演绎,教学环节通过成人化的视角去讲解童话内容,进而导致师生之间无法形成默契和良性的互动,这对于整体的教学效果会造成严重损害。另外,教师并没有充分应用多媒体手段,没有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有效创设出相对应的模拟情境,不能让学生积极有效地融入其中,由此导致学生不能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严重影响教学效率的提高。
4.童话题材往往缺乏生活的质感
在童话教学的操作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千篇一律,缺乏新意的情况,在童话故事的选择上缺乏足够的新意,并不能带领学生进入到奇幻、独一无二的世界,由此限制学生思维空间的拓展,同时也不能确保童话故事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融合,进而导致学生的视野也受到很大局限和桎梏,在这个模式的推进过程中,从某种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和想象力。
二、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对策
1.针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教材的相关内容进行不断优化和完善
通常情况下童话的篇幅相对来说都比较长,在把童话融入教材的时候,往往要进行相对应的删减,这样才能符合教学要求。然而在删减的过程中,对于原本的童话内容会造成很大的损害,进而导致童话失真,这对于学生理解童话故事的内容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对于童话教材内容要不断丰富和完善,要确保童话的原汁原味,这样才能有效引导学生对于原有的童话故事进行深入理解。例如,针对《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种经典童话来说,要尽可能保持童话故事中的语言词句,人物,结构等,不能对童话故事的主旨进行更改或者破坏,要充分保留童话中的精华部分,这样才能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童话的世界中感受童话的美好和童真的珍贵,这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增强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进一步优化和创新童话教学方式
在新形势下,要进一步把握新课改的相关要求,针对教学方式进行有效创新和完善,把富有创意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们进行呈现和引导,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充分体验童话故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通过故事情境法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特别是针对低学龄的小学生来说,通过精彩的故事,利用引人入胜的情节可以激发其兴趣,通过创造情境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融入童话世界中,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对于童话的角色进行呈现,这样可以更加快速地进入到童话故事中,充分感知童话的相关内容和童话的精妙之处,并且在潜移默化之中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进而为其实现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例如,在针对王尔德的童话故事《快乐王子》进行教学和引导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扮演其中的快乐王子的角色,让另一位同学扮演小燕子,通过其中的对话感受童话故事的情境,在这种童话的氛围之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快乐王子内心的纯净善良,同时对于小燕子的无私奉献的精神也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融入具体的教学情境之中,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学生感受到童话教学的魅力和深刻内涵,同时也能够起到良好的德育效果,让学生感受到童话的无限美好和纯真,这样才能获得更加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3.教师要从根本上增强自身的综合素养和教学能力
针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来说,教师的童话素养和综合素质水平对于整体的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进一步优化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客观需求和发展特点,打造高质量的课堂,进一步提升自我的童话素养和教学能力,从学生的视角针对童话故事进行讲解,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积极性,使学生更有效地融入教学情境中来。同时,有效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反馈,这样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要注重做好教师的培训和考核工作,使教师在严格细致的培训过程中进一步提升自我的岗位胜任能力,同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引导作用得到切实体现,进而为童话教学效率的提高提供必要保障。
4.多视角、全方位进行童话选材
针对童话教学来说,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当前的童话选材内容,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选材,使更多题材的童话进入到学生们的视野,同时要富有创意,避免教条化和刻板的印象,选择富有创新内涵的童话故事融入其中,让学生们感受到童心的美好,用童心感悟人世间的真善美。要突破课堂的狭隘性,放眼到课堂之外,让学生们到自然界中去观察,听听大自然的声音,感悟大自然的美好,这样可以在生活的情境中体会到童话教学的无穷魅力和深刻内涵。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充分看出,在当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文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或者不足。对此,在童话教学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有效优化教学内容,在教材方面不断改进和创新,同时提高对教学方法、教师的专业技能以及题材的拓展等方面的重视程度,落实相关应对策略,以此确保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水平得到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洋《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相关问题的应对和处理》,《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年第2期。
[2] 谢芊《关于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现实意义的探索》,《亚太教育》2016年第13期。
[3] 张明友《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几点反思》,《科普童话(新课堂)》2017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