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1-01-08郑秀平
郑秀平
摘 要:在新课改推进过程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相关方面都要与时俱进,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使小学生能够更有效融入语文的教学和改革过程中来,以此为其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提供必要的支持。然而在小學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或者不足,对此,应该探究问题的根源,且提出和落实相对应的解决措施。结合这样的情况,本文重点分析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等相关内容,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改革 问题分析 对策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3.016
在新形势下,针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而言,进行改革创新是大势所趋,也是必然要求,这样才能为小学语文取得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提供必要的支持。同时,在具体的改革过程中,也要看到仍然存在的问题,针对各类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究,把握问题的根源,然后有效应对和处理,为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提高提供必要的支持。
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1.兴趣与教学主题存在一定的冲突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往往更加关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调动,在具体的教学环节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其积极性和主动性。然而,在具体的改革过程中,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兴趣和教学主题存在偏离的情况,为了使课堂更具有趣味性,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得到激发和调动,教师的教学往往偏离了主题,学生们往往对于相应问题讨论过于热情,在讨论的过程中存在偏离课堂主题的情况,不能充分体现出应有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成效,进而导致实际教学效果不如意,学生无法掌握相对应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教学《我要的是葫芦》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激发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但学生针对相关问题进一步拓展,占据了课堂很多时间,导致原有的哲理不能被学生理解,甚至存在喧宾夺主的情况。这种课堂的趣味元素导入是必要的,但是兴趣的激发和主题的集中往往存在一定的差距,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语文教师把握两者的有效融合,注意课堂秩序和教学要求,才能体现出应有的改革效果。
2.多媒体利用不够科学合理
在信息化时代,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而言,通过多媒体的有效应用,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必要的载体。但通过具体调研可以看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滥用多媒体和互联网平台的情况,某些教师过度依靠多媒体教学手段,存在不同程度的急功近利的情况,通过多媒体的应用,放入大量的图片或者视频,学生兴致颇高,但是却没有发挥传统板书教学模式的优势,两者存在比较明显的割裂,没有充分体现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往往把它作为最为核心的内容,应用时间过长,导致学生无法沉下心来进行阅读,进而导致学生缺乏足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不能充分体现出应有的独立思考性和自主探究精神,而这样的情况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
3.师生之间缺乏良性的互动和反馈
在新时代背景之下,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们的思维普遍比较活跃,同时十分具有个性。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某些教师往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没有真正意义上体现出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个性化特征并没有充分进行分析和掌握,进而使其在小学语文改革和教学工作中,没有充分体现出应有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在具体教学环节往往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在教学理念、教育方法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创新,由此导致课堂教学环节无法体现出良好的教学成效。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和反馈,不能及时有效分析和掌握学生所面临的相关问题或者疑惑,对于学生的客观诉求也不能进行根本上的解决,此类情况导致学生和教师无法互相理解,不能实现换位思考,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成效都会造成严重影响。另外,教师和学生没有真正沟通和交流,并没有确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和朋友关系,由此导致学生和教师往往有很大的距离感,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意见,从而陷入恶性循环,这类情况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和教学成效的提升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二、相应对策
1.在确保学生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激发和调动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主题规范下的讨论
在语文的教学改革过程中,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精神得到充分激发和调动,是改革的核心所在,也是必然要坚持的基本原则。在明确该改革原则的基础之上,要充分把握小学语文的教学主题和教学要求,以此为规范进行相应的讨论,这样才能取得应有的教学成效。在实践的过程中,要围绕语文主题进行更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讨论和交流,以此呈现出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
例如,在教学《我要的是葫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提前针对相对应的资料进行整理,把握有关于葫芦的具体信息,然后在课堂上留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们对自己收集的知识或者信息进行分享,提出自身的观点,同时让学生进行讨论,以此让学生更有兴趣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来,这样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给学生预设相对应的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更有效地互动和交流,不断探寻问题的答案,有足够的兴趣和思维发挥的余地,如: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故事?你喜欢哪些句子,为什么?文中的主人公喜欢葫芦为什么种不好葫芦?你从这个故事中发现了什么道理?通过创设符合教学主题的问题,让学生去寻找答案,这样能够取得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有足够的兴趣,同时也可以把握教学主题,以此呈现出良好的教学效果。
2.科学合理地应用多媒体
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进一步融入多媒体和信息化手段是十分关键的内容,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和互联网手段的融入,可以使教学内容进一步丰富,实现多元化和丰富化,这样可以进一步拓展教学容量,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学服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着重把握多媒体的应用时间,不能过于依赖多媒体,在时间和课堂容量方面要有效控制,尽可能在10分钟以内,同时要充分结合教材的相关要求和教学目标来进行针对性融入,把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以此呈现出信息化教学成效。同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具体反馈情况,选择5分钟的微视频,针对相关课文内容进行故事讲解,在导入时间、重点问题突破等方面有效完善,确保多媒体的应用和传统的板书形式进行充分融合,实现线上和线下的优势互补,以此体现出更加良好的教学实效性。
3.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要充分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不管怎样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有效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重中之重,也是关键所在。在具体的教学改革创新过程中,要有效把握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创设出更加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和教师进行良性互动,做好沟通交流工作,树立良好的感情基础,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接受和认可教师的相关教学内容,从而在坚实的信任和情感基础之上,实现更有效地互动和反馈,使师生之间的沟通机制进一步完善,进而让教师掌握学生存在的问题或者不足,这样可以营造更高效的教学氛围。
总而言之,从上文的探究之中可以充分明确,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而言,在当前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或者不足,对此,应该查漏补缺,在问题导向意识的引导之下,落实相对应的解决对策,为各类问题的处理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进而确保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取得更加良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李艳《浅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校外教育》2019年第5期。
[2] 程玉凤《浅谈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学周刊》2018年第4期。
[3] 刘定伟《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考试与评价》2018年第12期。
[4] 张晶《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现存问题及对策》,《才智》2019年第23期。
[5] 陈维英《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考试》201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