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在书页,注出思想
2021-01-08王江游
王江游
摘 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占主要部分,批注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手段。在进行语文阅读的过程中,首先要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基本内容,然后浏览问题标出问题关键,最后精读文章带着问题进行批注。在阅读三步骤中每一步批注都是不可缺少的,所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首先就要从教会学生如何做好批注做起。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方式 培养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3.012
高中阅读文本相对于初中小学阅读文本,篇幅更长,内容更全面,问题更加深奥。为了使学生适应高中语文学习,教师要做的首要工作就是化复杂为简单,让学生能更好地接受文章,并且更加深入地剖析文章,最终去理解文章,在理解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完成重点内容的圈点勾画,为后续阅读提供帮助。
一、当前高中语文阅读现状
经过调查发现,许多刚上高中的同学无法适应高中快节奏的学习方式。可能初中一篇文章只需要十五分钟左右的粗读,就能快速准确地找到答案,但是在高中语文阅读中,通常读一遍只能基本了解文章大意,对问题还是一头雾水。所以要想学好高中语文,首先要改变学生之前的阅读习惯,在带领学生做阅读题的时候,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分散步骤进行阅读文章的讲解,并让学生掌握高中语文做题三步骤,粗读、略读、精读,在这三步骤中将重点逐步地批注出来,使文章内容能在批注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学生通过反复训练阅读,可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基本阅读体系,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此举对于学生今后阅读文言文、小说、议论文和说明文,都具有一定积极影响。
二、培养学生批注式阅读习惯的重要性
批注式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还能在学生日常積累方面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面,起到一定促进作用,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价值观,在学生终生发展和学习中都起到非常有利的作用。
三、培养学生批注式阅读的相关策略
1.粗读文章批注文章基本大意和梗概
在粗读文章的过程中,学生要尽可能一口气将文章读下来,在不理解的地方,直接进行圈点勾画,以及对文章主要人物进行标注,以便于后期人物分析。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对文章主要讲述的事件进行总结归纳,了解文章类型及基本组成框架。思考文章的写作目的以及写作对象,进而整体感知文章,知道接下来应该细读哪些部分。对于一些比较长的文章,学生可能做不到在短时间内通读全文,所以可以让学生采用细读首尾段的阅读方式,因为一般的文章在首尾段就是文章的主旨段。在第一遍粗读过程中不要浪费过多的时间,在考试过程中一般粗读时间不要超过五分钟,浪费过多的时间,会导致后面的习题无法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切记粗读文章不是囫囵吞枣地一遍看下去,也不要求将文章大意完全理解,但要对关键的字词、段落进行圈点勾画,要使自己粗略读了一遍之后有一定的印象,以至于在后面看问题的时候,知道问题对应文章的基本位置,为后面的阅读减轻负担,以便能更好、更快、更准地找出答案。
2.浏览问题,批注问题关键及出处
浏览问题是解题的关键,在读题的过程中一定要仔细看问题,并对问题中的关键字眼以及一些表示不确定的词进行批注,学会分析题干。根据以往做题经验了解题目是要考什么,以及学生要按照什么答题套路如何作答,然后根据第一遍粗读文章留下的印象,去找到文章对应的内容进行标注,重点是要找到问题所对应的位置,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性地去读一篇文章,而不是盲目地去看一篇文章,导致最后一无所获。看完问题后再去读文章,会使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更有逻辑性,去思考文章的大意,接下来应该怎么去回答文后所提出的问题。相比第一遍的阅读,第二遍的阅读更加有目的性,带着问题去读文章会使学生更加自主地去学习文章,思考文章,以此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使其投入到文章中去,像侦探一样去寻找问题的所在之处,在找到问题的所在之处后再进行批注,会有成就感,想继续读下去。带着问题去读文章可以让学生思维更加明确,逻辑更加清晰,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文章的基本大意。通过问题所给出的信息,也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去阅读文章,去感悟文章的中心内容,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在带问题读文章时,笔不能离手,应该边读边写,边读边画。读写是一个桥梁,只有边读边写,才能更好地完成问题与文章的结合,使文章与问题联系起来,可以更好地完成对文章问题的解答。
3.细读文章深度分析问题
通过第一步的粗读文章以及第二步细读文章问题后,学生可大概对文章基本层次进行划分和标记。所以在接下来的细读过程中,就是对所标记出来的文章段落及关键词,逐字逐句地去分析问题以及问题所对应文章内容。在细读文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一遍又一遍地阅读,会对文章由浅入深形成新的看法,并且通过细读,学生可以与作者在思想上进行深度的感情交流,对于关键的段落进行鉴赏感悟,并在此过程中将问题的答案找出来并进行标记,此举可使得学生在重难点上能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能够准确找出问题所在之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且能够很好地提高阅读效率。细读文章的过程,不仅是学生大脑高速思考运转的过程,也是让学生用心去感受文章的过程,使学生自己融入文章,去感受文章内容的跌宕起伏。
学生通过批注式阅读对文章进行逐层分析,形成属于学生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够更加准确地完成阅读问题。在批注的过程中还能让学生边写边思考,养成一种笔不离手、思想不离文章的习惯,并且在批注的过程中,学生可积累写作素材,使得学生在后期的写作过程中,可运用这些写作素材,丰富文章内容。
四、新《课标》背景下语文学习中批注的重要性
新《课标》中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起到一个引领的作用,不能完全帮助学生阅读,导致学生最后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找到做题方法,而不是帮助学生找到答案,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将课堂交给学生,并在教师的辅助下完成课堂教学。
对于高中语文阅读的学习,批注是最重要的阅读方式之一。学生在边读边写的过程中能够抓重点找疑点,赏析文章中的关键语段,与作者进行深度感情交流,并在此过程中逐层分析文章内容,最终透彻理解文章内容,进而提高阅读效率。学会批注不仅仅使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有一定的提升,而且也会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批注式阅读后,学生可以在初步阅读中了解文章大意然后在字、词、句、段中注入自己的情感,达到融情入字的目的,感受文本语言内涵,进而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和文本进行对话,通过批注式阅读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批注式阅读是很重要的一种阅读方式,批注式阅读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时勾画出学生自己不懂的部分进行深刻思考,并且通过自己查找资料再进行批注解释,可以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况且当代学生阅读水平普遍有所下降,部分学生很少阅读,而另一部分即使有阅读的习惯也是将文章随便看看,读完一遍下来对文章所讲述的内容,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全然不知,所以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养成批注式阅读的习惯,这样才能使阅读在学生的学习中发挥作用,此阅读习惯的培养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有一定积极影响,可帮助学生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树立较好的价值观念,便于学生今后优秀人格的养成,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由此可见,加强此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
参考文献:
[1] 周飞飞《浅谈批注式阅读在高中语文阅读课中的有效运用》,《试题与研究》2021年第28期。
[2] 林瑛《借助批注让高中语文阅读更走心的策略》,《高考》2018年第32期。
[3] 王海玉《高中语文文言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4] 陈智娟《批注式阅读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江西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