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视域下初中名著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探究

2021-01-08陈肖瑜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23期
关键词:名著整本书支架

陈肖瑜

摘 要:在新《课标》视域下,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在名著导读方面具有完整的整本书教学思路。本文通过剖析初中生进行名著整本书阅读的现状,提出在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过程中,采取读前导读、读中推进、读后分享几个步骤进行指导,通过授之以“渔”、设置有意义的阅读任务、搭建典范的阅读支架、创设分享和展示的平台等策略,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名著 整本书阅读 指导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3.00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2019年秋季,全国中小学采用的部编版语文教材根据课标的需要,在名著导读方面,出现了课程化的倾向,通过读书方法指导、专题探究、精彩选篇、自主阅读推荐,加强名著阅读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课内外结合形成完整的整本书教学思路,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然而,在升学压力和教学任务的层层重压下,初中语文开展名著整本书阅读的时间有限。由于课时量的问题,大部分教师都是采用常规阅读教学的方案,主要的教学流程是让学生课前先读,课堂上教师讲解一下名著的主要内容,或是人物、情节、环境,甚至采取以做题为主的教学形式。有时在阅读指导课上,学生的感悟点与教师的感悟点不同,难以形成共鸣,大部分学生处于消极被动参与状态,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学生参与度低。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学生按照教师布置的任务进行阅读,缺乏动脑和思考,对整本书的阅读认识肤浅,学生收获甚微。导致学生在进行名著整本书阅读时兴趣不浓、时间不足,教学效果不明显。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聪明起来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髓,名著阅读是提高学生文学和文化素养的有效途径。目前,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的推进应该是要让学生愿意读、渴望读、必须读、好好读,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时多想法子,多下功夫。笔者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授之以“渔”,掌握阅读方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新《课标》视域下,整本书阅读教学对教师的挑战性极大,整本书教学需要教师自己先读。教师对整本书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后,在整本书阅读的指导上,才能组织有价值的学习和讨论,学生的阅读才会有成效。笔者认为指导整本书阅读的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步骤:读前导读、读中推进、读后分享。读前导读这一环节尤为重要。

以《西游记》为例,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介绍西游记的主要内容,通过介绍作者,放视频来介绍小说中的一些内容。通过与学生的研究和交流,使学生对作品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激发学生对作品的阅读兴趣。可从唐僧师徒的八十一难引入,让学生在作品中寻找八十一难。接下来再对学生进行导读。

部编教材在每部名著阅读篇目后都明确指出相应的阅读方法:如七年级下册《骆驼祥子》是“圈点和批注”,八年级下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摘抄和做笔记”,八年级下册《傅雷家书》则是“选择性阅读”。

阅读《西游记》,教师可以先布置任务让学生在课前阅读,对作品产生大致的印象。在名著导读课时,教师可选择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的故事来指导学生如何精读。教师可在课堂上先让学生看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的相关视频,然后指定学生思考:孙悟空借芭蕉扇为什么会遭到拒绝?引导学生阅读作者的回叙,理解“借扇”的艰难。教师也可指定学生阅读其中的章回,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对话描写、神态描写等描写方式,对名著中的重要内容、精彩片段加以解读欣赏,从而感受经典名著的魅力。而对于书中一些描写人物外貌、打斗场面或环境气氛的诗词,可以略而不读,提高阅读的效率。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手段,理出主要线索、人物和情节等,形成整本书的思维网络,理解作者的匠心,了解这部作品的思想和特色。

在导读课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小组制定阅读计划,学生根据读书计划完成整本书阅读。在计划中,要合理地安排课外时间进行阅读,如每天拿出二十分钟,阅读其中的一小章节内容,这样,既有利于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又可以对名著产生比较细致的认知。

二、设计有意义的阅读任务,实现深度阅读

新《课标》中对课外阅读的评价要求是: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了解其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因此初中阶段名著阅读的考察层面应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体悟以及自主阅读的能力水平。在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后,就要对学生进行读中指导。教师要精心设计有意义的阅读任务,为学生指明阅读路径,体现“整本书阅读”的特点。如阅读八年级下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可设计以下专题阅读任务:(一)梳理、整合与保尔相关的内容,为保尔写小传;(二)梳理小说中的主要冲突事件,体会保尔的成长;(三)梳理书中的环境描写,分析环境描写与情节、人物的关系;(四)探讨“保尔”和“祥子”不同命运的原因。

前面三个专题阅读任务,完成后就体现了“整本书阅读”的特点,第四个专题阅读任务,是让学生去对比 ,把七年级下册的《骆驼祥子》和八年级下册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联结起来,发现不同的作品间的“点”和“点”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的思维习惯和阅读能力,由浅入深,从而实现深度阅读。

三、搭建典范的阅读支架,体现专注阅读

教师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指导和实践中,要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和对阅读重点的把握向学生提出可操作性的阅读策略,通过搭建谈话式的教学支架,来培养学生阅读阐释的技能。建构主义教学中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来源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最先将“支架”用于学习领域,“支架”是指为学习者提供的暂时性支持,即通过支架作用使学生从现有发展水平达到较高发展水平。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搭建各种学习支架,进行知识介入等教学实践,发展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情感体验能力、思维思辨能力与文化理解能力等。如读八年级上册的《昆虫记》,教师可让学生先读部编版教材第五单元中的《蝉》,再对照原著读《蝉的地洞》《蝉的蜕变》两篇文章。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读原著中的《蝉的地洞》,比较后让学生思考,选文少了什么?要求学生要把这些不同的地方圈畫出来。然后教师再让学生按照这个范例支架来读《蝉的蜕变》。在比较辨析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发现《昆虫记》的语言表达形式非常丰富,而课文的选文《蝉》只有对蝉的生活习性的介绍,只是简洁的知识普及作品。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昆虫记》作者那真实严谨的观察过程和详细逼真的情景描写,以及爱憎分明的情感表达。

四、创设分享和展示的平台,提高语文素养

在开展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活动中,课后分享是检验学生阅读成果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创设各种平台让师生进行成果的分享和展示,如“读一本好书有感”征文比赛、优秀读书笔记评比、演讲比赛、“我最喜爱的文学作品人物”大家谈等活动,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学生要在这些活动中有所表现,就必须根据活动的要求,深入阅读整本书,再根据种种比赛的要求创作作品,通过这些活动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从而落实好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几个步骤来指导推进初中语文名著的整本书阅读,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思维能力和阅读习惯。整本书阅读必须借助精心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安排,达成具体的教学目标。如果说课外阅读是兴趣导向的,那么,整本书阅读则应该是一种结构合理化、有效提升教学效率的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 温儒敏、巢宗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编写《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 王跃平《一书三课: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模式建构》,《语文教学通讯》2020年第3期。

(本文是增城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新课标视域下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指导策略研究”,课题编号:ZC2020045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名著整本书支架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论语》整本书阅读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