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家必争“元宇宙”
2021-01-08马点秋
马点秋
10月29日,扎克伯格创办的社交网络巨头Facebook宣布,公司将更名为“Meta”
今年10月29日,在线社交巨头Facebook正式宣布更名为“Meta”,让元宇宙这一新颖概念为人们所熟知。
在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于公司大会“Connet 2021”上所展现的愿景中,元宇宙是一个实体化的互联网—人们可以借助VR、AR、MR等“XR”扩展现实设备,置身其中,与亲朋、同事一起学习、玩耍、创造;用全息投影的方式将自己传送到办公室,省去通勤时间;还可以如游戏《堡垒之夜》中说唱歌手Travis Scott举办的演唱会一般,参加线上超大型音乐会,或者单纯地在客厅里追赶彼此,而无须担心摔倒受伤。
早在Facebook更名之前,元宇宙已經成为了2021年下半年的互联网风口,在全球范围内啸聚投资和人才。那么,元宇宙究竟该怎样定义?它的到来又意味着什么?
“元宇宙”由单词“Metaverse”译来,其中“Meta”源自希腊语前缀,意为“之后”“之外”“之上”,“verse”即单词“宇宙”(Universe)的后半部分。
Metaverse这一单词,初见于美国作家史蒂芬森于1992年所著的赛博朋克风格科幻小说《雪崩》。小说中的Metaverse,是一个在现实世界之外的网络空间;中译本中,其被称作“超元域”。现实世界中的人们,可以以“化身”(Avatar)的形象接入这一网络世界,网络世界的货币也可在现实世界中使用。
小说中的这一设定,至今仍是各类科幻作品的热门题材。前些年大热的《黑镜》系列剧中,类似的虚拟世界题材多次出现;而《黑客帝国》中的矩阵网络、《头号玩家》中的Oasis绿洲、《刀剑神域》中的SAO等,也都描绘了一个又一个颇具规模的元宇宙社会,从各式角度探讨虚拟社会可能存在的问题。
通过Hapt X触感手套,可以控制机械手臂解魔方
由“95后”和“00后”组成的“Z世代”,月均使用网络时长近175小时。
目前来看,似乎大多数人正将元宇宙定义为一场游戏界的交互方式革命,正如诸多科幻电影与小说描述的那样,使电子游戏从传统的键鼠/手柄式的交互方式,变成更为直观的VR操作。
借助HaptX触感手套等新式体感设备,人类甚至可以通过自动控制几百个亚毫米级的微管内流体的精密流动,让手套模拟出虚拟物体的触感、温度、质地等,并辅以力反馈等效果,使VR设备达到与现实别无二致的触觉体验。
但笔者认为,元宇宙所代表的,更多是一个时间节点,是一个人们愿意将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投入虚拟世界的时间节点。关于这一点,QuestMobile今年年初发布的的数据统计足资参考。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由“95后”和“00后”组成的“Z世代”,月均使用网络时长近175小时,远远高出全网用户35小时的平均值。按照一个月480小时的可活动时间(减去1/3的睡眠时间)来算,175小时已占比接近40%。
Z世代的200元以上线上消费人群占比为74.5%,同样高出全网用户61.5%的平均水平。这些数字至今仍在迅速增长,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将浸润在数字化浪潮的影响之下,元宇宙的雏形正在自然而然地形成,并逐渐走向成熟。
谁能在Z世代线上市场中,率先打造出一款元宇宙世界并保持垄断地位,成了目前全球科技巨头首要关注的问题。
电影《头号玩家》中的绿洲
由此看来,元宇宙概念走红有一定必然性。尤其,新冠疫情迫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与数字化的联系更趋紧密。
而近年来,包括5G、WiFi 6在内的一系列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跨越大洲的长距离、低延时、大规模实时通信成为可能。在这一背景下,远程会议、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一系列现实生活的“数字化版本”,在全球范围内风靡开来,并逐渐被证实为一类颇具效率的办公方式。
在线视频会议软件Zoom的股价在2020年翻了4倍,常态化的“居家办公”模式也已经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流行。Facebook、Twitter、Google等科技巨头,早已施行部分员工永久居家办公的政策;中国的携程也启动了“2021混合办公试验”,探索居家办公的可能性。
在今年10月14日,“不设线下办公室”的开源软件工具商GitLab在纳斯达克上市。这家成立于2014年的公司拥有1350名员工,他们分布在全球65个国家。包括技术产品的设计、生产、市场与销售等,都由全员远程协作完成。这样的办公状态,其实已经与马克·扎克伯格“虚拟化办公”的构想十分接近,或者说,程序员的职业特性,本身就完美贴合了居家办公这一理念。
10月8日,香港举行亚洲数字艺术博览会,展示了NF T艺术等作品
在生活“元宇宙化”的阶段,“NFT”这一概念的火爆也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一环。它让人们看到了诞生于虚拟世界的艺术品盈利的巨大潜能。
NFT的全称是“Non-Fungible Tokens”,可以直译为不可同质化代币,其本质上是区块链的一种。
比特币等常见的加密货币型区块链属于FT,即“Fungible Tokens”、同质化代币:你的一枚比特币,和我的一枚比特币,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而且FT允许近乎无限拆分。
而非同质化代币与同质化代币的区块链形式的区别在于,任何一枚NFT代币都是独一无二且无法分割的。
假如你购买了一件NFT作品,不论它今后被如何复制、展示,NFT所具有的区块链特性,都将保证只有你是它的实际拥有者。这一特性,在现如今需要层层法规来确权的当下,十分难得。
NFT概念自诞生以来,受到了全球各地艺术创作者的热捧;NFT作品屡屡爆出的千万美元级别的成交价,显示着人们对于真正“拥有”一件物品的高涨热情。
虽然现实生活中的实物同样可以被加上NFT标签,但这一技术真正的意义似乎是,其赋予了虚拟世界中物品的所有权問题一个比较靠谱的解决方案,为未来元宇宙的发展打上了一剂强心针—当然,其风险同样不能忽视。今年10月,在名为OpenSea的NFT市场上出售的名为“Evolved Apes”的系列作品,其项目负责人突然人间蒸发;与其一起消失的还有798枚ETH代币,约合270万美元。NFT技术的合理运用,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可以预见的是,作为人类的本质属性之一,个体之间互相沟通的社交需求将一直存在。有人将人类互联互通的发展史,划分为无线电、移动电话、互联网、元宇宙、脑机接口几个阶段。狭义的元宇宙确实是朝这样的方向发展,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元宇宙其实一直在我们身边:基于流体力学和热力学的天气预报,便是使用超大规模的超级计算机,通过模拟出“第二个地球”这样的元宇宙来完成的。
千万美元级别的成交价,显示着人们对于真正“拥有”一件物品的高涨热情。
今年7月,宁德时代发布的钠离子电池中的关键材料“普鲁士白”,其和钠离子的脱嵌原理,也是通过高通量计算平台和模拟仿真才得以发现。“以细致入微的模拟技术重现现实”,一直是人类的终极梦想之一,元宇宙这一词条本身“用于解释宇宙的宇宙”的含义,便拥有这样的思想。
这样看来,元宇宙对于以医疗、工厂、建筑业等线下现实为主要工作场景的行业,同样可以在设计规划阶段为其赋能。“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诞生,让人们意识到未来远程手术的可能性;宝马基于英伟达的Omniverse技术所设计的“未来工厂”,以超高拟真度向人们展示了全自动化汽车工厂的样子;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的数字孪生技术,近年来也在建筑行业大放异彩,让盖楼这件事变得更加精细化起来。
未来,人们会发掘出更多元宇宙应用的可能性。元宇宙可以是人们能感受到的现实世界的一种拓宽,而不只是完全脱离现实世界的另一个分支。
责任编辑吴阳煜 wyy@nfcma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