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2021-01-08赵云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24期
关键词:语感词语词汇

赵云

摘 要:语感作为直接对语言文字进行理解感悟的能力,能够为学习者更加深入全面地认知学习内容提供引导,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感的培养能够为教学效率的提升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是素质教育深入贯彻落实背景下的一项重要内容。语文课堂教学是让学生在语文实践的过程中获得感知理解能力的主阵地,在培养学生语感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的分析,探究如何有效增强学生的语感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感 教学实践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4.026

人才需求的转变是影响教育观念和教学实践活动的关键因素。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下,教师的教学重点由讲解与传授知识逐渐转变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旨在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小学阶段正是学生系统化接受祖国语言文字教育的开端,因此在这一时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对学生进行语感能力的培养,帮助其更加高效地感知与理解语言文字,获得语文素养和综合认知能力的提升,为促进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奠定坚实基础。

一、夯实词汇基础,帮助学生形成语言认知

《荀子·劝学》中曾提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在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语感能力主要通过语言实践和语言分析来提升,语言实践的基本途径是听、说、读、写等教学活动,扎实的词汇基础能够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地开展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提供保障与支持,是促进学生语感发展的重要动力。如何让学生的语感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与培养呢?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从词汇教学入手,帮助学生增强语感。教师对学生进行的词汇讲解与引导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词汇含义,是实现其知识储备扩充以及语言认知能力增强的重要途径。比如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教师在执教六年级上册课文《桥》时,是这样来进行词语的积累与理解的:

师:这些词语认识吗?谁来读一下?

生:咆哮、狞笑、放肆、势不可当

师:听出来了吗?势不可当(示范,把重音落在当的读音上),我查了一下字典,这里的“当”和带提手旁的“抵挡”的“挡”意思完全一样,但是在这里应该念“当”,请你再读一下。

师:完全正确,大家一起读。

师:发现没有,这些词语在课文当中都是描写什么的?

生:都是描写洪水的

师:咆哮的洪水,两个字都带有“口字旁”,推想一下,张着大嘴,这洪水像什么?

师:那猛兽发出来的巨大的声音就是——

生:(齐)咆哮。

师:那能不能想象猛兽大声怒吼的样子?想象一下,然后再去读这个词,你来读——

生:咆哮。

师:聪明的孩子一点就透,谁能接着往下读。

生:咆哮、狞笑、放肆、势不可当

师:同学们,如果我们推想一个词的意思,然后再想象它的画面,就能把这个词读得有滋有味了。

在进行词汇教学时,王老师把词汇的理解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帮助学生读准字音、正确理解语意,从而使其能夠更加高效地理解并感知语言的具体含义,获得语感的有效增强,为后面深入的语言学习活动打下坚实基础。

再如以下片段的教学:

师:(多媒体出示:祭奠)这个词认识吗?

师:祭奠是什么意思?

师:来纪念他,是吗?(多媒体)同学们来看这两个字,这两个字是祭奠的象形文字,古人来祭奠的时候要摆上贡品,其中有肉、有酒,大家看第一个字,祭字,多像一个人在伸开双臂,捧着三块肉,往一个桌子上放,像不像?右边这个就是一个大酒坛子,对不对?形象不形象?所以叫象形字,继续往后看,随着岁月流逝,这些字发生变化。(多媒体)金文、小篆,还有今天的楷书。你觉得中国的汉字怎么样?

生: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

师:变化万千,这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文字。拿起笔来,在课文后面生字表格的旁边写一写这个字。

从以上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王崧舟教师在开展“祭奠”一词教学时,透过文字追寻到它的根源及根源的延伸,将这些词语与课文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从学生表现看,学生从对词语没有感觉,到还原词语的形象、情感、分量,课堂的学习生态发生着积极的变化,学生的语感能力在教学中得到提升。

二、引导阅读,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语言

阅读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更加多样化的信息与知识,是提升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在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借助对关键字词的品读进行引导与培养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语感,同时使其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语言的奥秘,为增强学生的语感提供支持,同样以王崧舟教师执教的《桥》为例。

师:现在就请你拿起笔来默读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到最后,用不同的符号划出表现老支书语言、动作、神态的词语或者句子,认真地读一读,静静地想一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生:老汉突然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读完全文,我们知道这个小伙子是老支书的儿子,他对自己的儿子像豹子一样,可以看出,他爱他的儿子,更爱他的乡亲们。

生:在第二十自然段,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我从“推”字看出,其实他也很爱他自己的儿子,他宁愿自己被洪水吞没也不愿意自己的儿子被吞没。

师:两个同学找到了两个动作,一个是“揪”,一个是“推”,这一揪一推之间,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从这一揪一推我感受到了他对人民的爱和他对儿子的爱。

生:他是村党支部书记,他应该保护全村庄人的安全,因为他的儿子也是党员,也应该承担责任,所以他把他儿子揪出来。

师:那一“推”呢?

生:一“推”表现了他对儿子的爱,因为他希望儿子活下来。

以上片段中,王老师从文本词句出发,删繁就简,紧紧抓住老汉的动作“揪”和“推”来引导学生理解,通过动作指向人物的心灵,从而体会老支书的人物形象,进一步感悟到语言表达的奥秘所在。

三、鼓励表达,帮助学生强化语言应用

在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能力训练,是帮助其提升表达流畅性,梳理表达中的逻辑关系的重要途径。口语水平的提升能够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增强以及综合素养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机会,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课堂上,教师设计有层次、有梯度的口语交际活动,并鼓励学生参与表达,能够让学生通过表达练习强化语言应用,从而实现学生语感能力的增强。

以我校彭雨欣教师执教的二年级《神奇的蛋壳》一课为例,彭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有层次、有梯度的口语表达:首先,用一句话说清楚图片的内容,并运用“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进行规范表达;第二步,将四幅图片的内容连起来,口头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第三步,展开想象,将画面的内容说生动、说精彩。经过这样的三步走,让学生的口语表达像上台阶一样,一级一级地提高,从而说出充满个性化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四、指导写作,帮助学生熟练转换语言

语言的表达包含了口语和书面语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学生在写作时要能够熟练地将口语化的信息进行书面化的转化,使表达更加规范严谨。教师可以通过“读写迁移”引导学生進行语言实践,使其能够更加熟练地进行语言转换,促进学生言语表达能力的提升。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的小说单元时,学生第一次接触小说类的课文,从第一课《桥》开始,我们就试图通过品味语言,让学生感受本篇小说的主题、环境描写和情节设置,在接下来的《穷人》和《金色的鱼钩》两课中,我们再次强化学生对小说的认知,感受小说这种文体的环境描写、人物形象和主题设定,提升他们对小说的感悟,最终迁移到学生自己的小说创作。让学生的语用能力在读写迁移中一步步提升。

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语感能力的锻炼与培养,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讲解词汇夯实基础,帮助学生形成语言认知;引导阅读,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语言;鼓励表达,帮助学生强化语言应用;指导写作,帮助学生熟练转换语言,从而在一系列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得到真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魏志琴《以读为引,提升学生语文能力——谈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华夏教师》2019年第29期。

[2] 毕育新《良好的语感  语文的命脉——浅谈小学生语感的培养》,《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年第4期。

猜你喜欢

语感词语词汇
容易混淆的词语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找词语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