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节日文化的策略探究

2021-01-08唐嘉奇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24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传统语文

唐嘉奇

摘 要: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华传统节日作为我国文化的综合体现,在我国文化构成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和意义。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彰显了我国自古传承的民族精神与民族内涵,是我国道德思想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文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入手,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节日文化融合的意义,针对当前语文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 传统节日文化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4.020

我国的每一个节日都诞生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并具有深刻的内涵,经过历史的积淀传承到今天,对于语文教学也产生了莫大的帮助,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将传统节日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能够在小学阶段有效降低外国文化大肆入侵带来的冲击。因此,使傳统节日文化与小学语文有效结合,是培养小学生树立民族意识、理解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

一、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节日文化的融合意义

1.系统提升学生能力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国节日文化更是各领域文化的综合体现。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方针,落实在教材中,继承、弘扬民族文化,增强学生民族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同时还应该以丰富的文化、深刻的精神内涵,深入贯彻到学生的思想中,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以系统的知识架构和教学体系,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意识。

2.增强语文教育效能

以传统节日文化作为基础展开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不断提高教学创新能力,把传统节日文化以创新的形式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才能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能。同样也要求相关工作者不断强化对小学语文学科的体系建设,完善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结构,深化学科的思想内涵,明确教育核心,使小学语文学科教育在传统节日文化渗透的同时,实现教育效能最大化。

3.全面弘扬传统文化

一种文化是否具有深厚的内涵和意义取决于其是否经过了历史的沉淀,只有经过千百年的传承,才能使其具有丰厚的底蕴。所以通过语文教学与传统节日文化的互相融合与渗透来弘扬传统文化很重要。因为在当前这个文化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各国、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不断交流,外来文化在我国迅速发展,电子产品的普及使当今的青少年很容易沉迷于繁杂的外来文化,导致其对外来文化的盲目崇拜,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节日文化来弘扬我国传统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能够减少外来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能够培养新一代接班人的民族使命感和责任感,既能有效传承传统文化,也能培养小学生民族自信精神。

二、传统节日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现状

1.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手段单一

传统节日文化主要以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和传统风俗组合而成,这些都是引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通常会以传统的教学思想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手段上较为单一,缺乏创新性。常见的教学方式如,带领学生通读课文,当教学内容是古诗词或古文时,则会增加翻译的环节,最终要求学生进行背诵。在这样的教学下,古诗词中的蕴含的传统文化及其价值未能得到完全地开发,也就因此不能达到最初设计这一教学内容的目的。学生在缺少创造力的教学模式下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学习,也缺少对内容的深刻理解,这使他们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下依旧“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2.趣味性低难以调动学习积极性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能够有效完成的重要因素,小学生年龄段较低,好奇心强,课堂教学趣味性不高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来说是非常困难的。枯燥、乏味的课堂内容使学生无法对学习产生兴趣。尽管有一部分教师已经为学生展开传统节日文化方面的拓展教育,但是毫无趣味性可言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不愿主动进行学习,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因此丧失学习兴趣,丧失主观能动性。这样的结果无疑使传统节日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失去了意义。

3.对课堂教学作用挖掘不够充分

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节日文化知识,对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小学语文学习水平有重要作用。但就当前的教学实际情况来看,教师仅仅只是片面的将传统节日文化以极其生硬的形式带入课堂,这也说明教师们对于课堂教学的作用和意义的理解不够充分。大部分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需求,只是一味地追求完成教学目标,从而使课堂教学的作用无法真正地发挥出来。

三、传统节日文化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措施

1.创新教学思想,丰富教学手段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不仅积极引用外来的先进技术,还能进行自主研发,这些都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其中,多媒体的使用已经成为我国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在过去传统的教学思想和单一的教学手段下,多媒体教学通常只出现在公开课的课堂中。如今的多媒体教学已经走进了千千万万的小学课堂,成为小学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例如,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国庆节阅兵的视频片段,然后为学生讲述国庆节的由来,带领学生了解先辈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做出了那些牺牲和奉献,然后再引入到课文中,使学生们怀揣着对先辈的崇高敬意和爱国热情学习课文。这样将传统节日文化背后的内涵融入教学过程中的做法,既体现了教师在教学思想上的创新性,也加强了对先进教学手段的应用,有效丰富了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具学习兴趣。

2.开展实践活动,增强教学趣味

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是教学中常采取的有效措施。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要将教学思想转变过来,重视实践活动在教学中的意义,然后适当的引入传统节日文化知识,使学生们在以参与者的角度,在实践过程中对传统节日文化进行了解,进而发展学生弘扬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同时实践活动与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也使教学内容充满趣味性,学生也能在这种氛围下产生自主学习的意愿。例如,可以在重阳节这一天带领学生开展放风筝、登高等活动,这些都是重阳节这天的传统节日习俗,其中登高就是指带领学生爬山,体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这些活动中要穿插讲解重阳节的由来、开展这些活动的原因等,使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在实践中有深刻体验。等到学习《暮江吟》这一课时,可以结合当日的活动经历,让学生们回忆登高望远时的初秋景色,对诗作内容产生深刻感悟。

3.利用课堂导入,开阔学生视野

开展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积累知识、应用知识,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导入环节,以更加直观的多媒体教学为主要导入手段,辅以报刊、文学作品等进行课堂导入,使学生能够通过不同途径,更加广泛地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产生了解,进一步加深对教材内容的学习。例如,在学习《嫦娥》这首诗时,教师可以为学生科普传统节日中秋节的节日习俗,以视频的形式展示过节的画面,并讲解习俗背后的意义以及相关的神话故事,这样不仅能够将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下去,同时还帮助学生加深对诗词的理解,也进一步拓展了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有效提高语文学科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是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有效手段,优秀传统节日文化的渗透不仅能够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增强教师的创新能力,同时也使小学生建立更加完备的知识体系,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不仅如此,传统节日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还能够满足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对教育行业的要求,对于培养学生优良品质,建立正确价值观具有实际意义上的帮助,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爱国主义情怀,建立文化自信心。

参考文献:

[1] 匡菊凤《小学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亲切感》,《教育观察》2018年第2期。

[2] 胡建勋《探究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文学教育》2021年第1期。

[3] 芝世珍、刘银霞《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推广策略》,《文学教育》2021年第3期。

[4] 高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学理和实践探索》,《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年第7期。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传统语文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