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罗哌卡因对自然分娩产妇的影响
2021-01-08朱建萍遂平县中医院妇产科河南遂平463100
朱建萍 (遂平县中医院妇产科,河南 遂平 463100)
椎管内分娩镇痛效果良好,但会导致阴道助产比例增加、产程延长等[1]。穴位注射容易被患者接受,且创伤小,将穴位注射应用于分娩镇痛中具有不错的效果[2]。罗哌卡因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分娩镇痛中[3]。本研究探索自然分娩前合谷穴和三阴交穴注射罗哌卡因对产妇疼痛、分娩和应激反应的影响。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到2019年10月期间遂平县中医院产科自然分娩的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55例自愿要求分娩镇痛且同意进行穴位注射的产妇作为观察组,同期未要求进行分娩镇痛的5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所有产妇均为头位妊娠、单胎,>37周,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潜伏期出现羊水Ⅱ~Ⅲ度浑浊、合并产科并发症、骨盆产道畸形、头盆不称、有阿片类药物滥用史或曾服用镇痛催眠药者。收集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观察组年龄(28.7±2.49)岁,孕周(39.93±0.72)周,体重(68.23±3.98)kg,身高(162.14±2.97)cm,ASAⅠ级33例,ASAⅡ级22例;对照组年龄(29.1±3.02)岁,孕周(39.85±0.67)周,体重(67.93±4.01)kg,身高(162.25±2.84)cm,ASAⅠ级29例,ASAⅡ级21例。两组产妇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两组产妇均行常规分娩前准备,待产妇进入第一产程活跃期(即宫口开至不低于3 cm)时,开始进行分娩前镇痛。分别对双侧三阴交穴和合谷穴进行穴位注射。以垂直于皮肤的方向将针头刺入穴位,回抽无血且产妇胀、麻、酸的感觉较为明显后缓慢注入药物,每个穴位各注射1 mL(观察组为0.2%罗哌卡因,对照组为0.9%盐水)。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镇痛前(T0)、镇痛后0.5 h(T1)、宫口开全时(T2)及胎头娩出时(T3)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产妇的疼痛程度。评分标准:疼痛严重影响睡眠和食欲,难以忍受,且逐渐加重为7~10分;疼痛尚能忍受,轻微影响睡眠和食欲为4~6分;疼痛较轻,完全可以忍受,几乎没有影响睡眠和食欲为1~3分,无疼痛为0分。比较两组缩宫素使用情况、第2产程时间、产程活跃期时间,新生儿窒息例数、产后出血≥500 mL例数。比较胎儿娩出时、注药2 h后、注药前两组产妇血液皮质醇浓度。
2 结 果
两组产妇疼痛程度(VAS评分)结果见表1,两组产妇应激反应(皮质醇浓度)结果见表2,两组产妇分娩过程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结果见表3。
表 1 两组产妇疼痛程度(VAS评分)分)
表 2 两组产妇应激反应(皮质醇浓度)
表 3 两组产妇分娩过程
3 讨 论
穴位注射是中医镇痛的一个常用方法,常用于治疗各种急慢性疼痛[4-5]。罗派卡因目前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较为广泛,是较理想的分娩镇痛药,可产生感觉与运动阻滞分离,属于新型的局麻药。本研究表明罗派卡因穴位注射的分娩阵痛效果可被广大产妇接受,且操作简单,产妇抵触心理较低,几乎没有临床禁忌证,对保障母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可能原因为罗派卡因注射到三阴交穴和合谷穴中可产生神经阻滞作用,药物压迫和机械刺激都可延缓疼痛的传导,同时还使得β-内啡呔的含量增加。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镇痛效果,患者疼痛减轻,对机体的刺激作用较小,皮质醇浓度也随之降低。产妇疼痛程度减轻有利于产后尽快康复,因此产后出血量也减少。
综上所述,分娩前在三阴交穴和合谷穴分别注射罗派卡因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都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