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房屋建筑中高支模关键施工技术应用要点研究
2021-01-08吴仕江
吴仕江
(云南建投第四建设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00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及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房屋建筑在满足基本生活、商业及商务需求的同时,也有着更高的发展需求;同时,土地资源紧张,人地矛盾日益加剧,于是超高层建筑成为主要的发展趋势之一。超高层建筑相较于传统建筑,其结构更加复杂、施工技术难度较大。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其对于降低施工难度和保障施工质量有着重要作用,但仍存在诸多技术要点与标准需进行深入研究。研究高支模施工技术有利于促进超高层建筑水平提升与发展。
1 超高层房屋建筑高支模施工技术概述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建筑业的完善与优化进步。在现阶段的建筑工程发展中,超高层建筑逐渐兴起,建筑结构也向大跨度与超高层发展,在实际施工中,高支模施工将随之成为工程的核心,能够提高结构承载力并降低事故发生率。
1.1 超高层房屋建筑高支模施工技术简介
高支模技术是一项现代建筑工程中的新型先进技术,主要的技术应用为在建筑施工的高空作业中搭设支撑性模板以提高建筑荷载力并保持施工过程的建筑稳定性。此项技术属于高危技术之一,模板建设要求高程大于8m、横跨大于18m,且垂直方向的模板要求高程大于6m,使用浇筑方式进行设计、计算、制作以及安装模板工作。
1.2 房屋建筑高支模施工难点
在房屋建筑高支模施工中,有诸多难点与问题亟需解决,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方案确定。高支模施工需严格考虑荷载,并详细计算支架与模板工程量,取得准确荷载值。高支模施工整体难度较高,故方案的编制尤为重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是必要环节;(2)安装阶段。立杆与水平杆的设置应符合工程方案,模板支架的稳定性需严格保障,各构件质量会严重影响整体安全性;(3)拆除阶段。拆除阶段的拆除顺序较为复杂,模块化处理安全隐患较多。
2 超高层建筑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意义与特点
2.1 超高层建筑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意义
由于高支模施工技术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加之超高层建筑本身也具有建设风险,因此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极其重要的保障环节之一。高支模技术可以提高整体建筑的强度与结构稳定性,有效提高超高层建筑的结构承载力并减少为此所消耗的各项资源。随着超高层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建筑安全重要性的不断提高,只有有效应用高支模施工技术,才能更好地保障施工安全性与稳定性,降低施工危险性。可在保障超高层建筑高空作业顺利进行的同时,保证施工人员安全和工程效益,提高超高层建筑建设的整体水平[1]。
2.2 超高层建筑高支模施工技术的特点
高支模技术不仅能够保障高层施工项目顺利进行,还可以有效提升工程安全水平,提高项目施工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保障项目质量。高支模施工技术是利用支撑性模板,通过逐层浇筑方式施工,有着技术配备齐全、保障工程施工成本、安全水平高的特点,可在资源紧缺与社会经济发展放缓的态势下,保障项目稳定安全并节约资源、创造效益最大化,实现建筑科学与社会经济效益的和谐发展。但超高层建筑高支模施工仍存在一定难度,工程危险性仍相对较高,高空作业不确定因素众多,还应研究此项技术的众多要点并加以重视,实行防护措施,以此保障超高层建筑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2]。
3 超高层房屋建筑中高支模关键施工技术应用要点
3.1 高支模施工检查
在高支模施工支架设置过程中,安装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资质,在施工过程中应对各承载构件、剪刀撑、各杆件进行多项检查,降低误差率,减少问题出现的次数,以保障支架整体的稳定性与承载力。各施工人员还应在保障项目安全与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准确把握高支模工程架设的总体进度,严格检查工程各项细节与施工进度,如发生任何质量与流程问题,或与前期方案有所冲突,应立即停工并采取相应措施,以保障工程的顺利安全进行。
3.2 高支模安装
在安装过程中,应切实做好总体工程的标高设置,并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做好基础并保障基础的准确性,确保高支模工程的稳定与平衡。在脚手架、模板以及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脚手架与模板的安装必须符合相关规定与步骤,配置混凝土时应进行材料检测,使之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各项误差应严格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高支模施工的安装是一项存在诸多难点的工程,相关人员应着重注意基础部分的施工和加固,务必使工程整体保持平衡与稳定。在施工过程中应定期检查是否存在构件活动或变形的问题,如出现该问题,应第一时间上报停工并进行问题排查,在找到原因后及时处理与检测,采取相关措施并二次加固,避免因后期续重增加而产生安全隐患问题。在安装过程中应注意压实回填土,严格注意沉降问题,采用分层法压实。在安装过程中还应注意施工人员的行为规范与技术管理,加大对施工的管理力度,保障各工程细节符合规范,避免承载能力的下降。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与施工时期各项特点,优化完善浇筑流程,时刻注意浇筑质量与安全。高支模施工是一项整体性工程,受众多外界因素影响,应做好各类事件的应急预案,保障安装过程的顺利进行,在保障质量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总体的承载能力,以此实现工程目标[3]。
3.3 高支模拆除技术
高支模施工在安装过程中难度较大,在拆除工作中对难度与安全性的把控同样是一大问题。在拆除工作中,各工作人员不能因项目收尾而放松警惕,应着重考虑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和有可能造成质量或安全问题的因素,逐一排查与检验各项问题。在拆除前的工作中,施工人员在对混凝土工程进行最后的确认后,检验部门应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强度检测与观察,在确认无误后审批拆除工作,审批通过后方可进行模板拆除工作。高支模工程较为复杂,切忌盲目冒进、不顾细节,应严格按照拆除顺序进行模板拆除,拆除过程中设置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和监督,避免因拆除过急和监管不到位而出现各类安全问题。做好已拆除模板的处理工作,施工人员的监管应贯穿于拆除工作的全过程,把控拆除标准时应经多重检验,现场管理人员应与施工人员相互配合,顺利完成超高层建筑高支模施工的模板拆除工作[4]。
3.4 严格规范与方案编制
在超高层建筑高支模施工中,大多数安全问题以及质量问题的根源是未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或未进行严格的方案编制。在高支模施工中,应根据建设地的建筑安全管理条例与各项文件规范进行项目施工,从项目安装到拆除,都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高支模施工方案的编制,应在由专业人员进行过详细的现场勘查与测量后进行,与项目相关的各部门应与编制人员进行计算书和设备与软件的统一,对各项信息例如工程概况、项目材料、工程基础、编制程序、监测方案、计算程序以及相关各项安全管理条例、浇筑方法和安全事项进行统一。施工方案与编制应逐级审批,通过项目评审及详细推算论证后才能进行实际施工。项目施工应严格按照项目编制进行,如遇方案整改与变化,也应按方案计划执行并避免纰漏,确保高支模施工的质量与安全。
3.5 加强技术措施
施工技术是高支模施工的关键环节,在高支模整体施工中,应严格按照各项要求进行技术规范。在模板安装中,外防水层在侧模板和连续墙之间实现合理布置。两侧钢管需对称布置,并保障各分部受力水平的平衡。合理固定构建支架与脚手架,找到合理的支撑位置与方法,按相关依据设置剪刀撑应(如图1所示)。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为防止模板受力不均的情况,浇筑应注意平衡进行,避免稳定性受到影响。在技术控制中,技术监管同样重要,应严密监管施工技术,避免因技术问题而出现质量与安全问题。只有严格把控技术标准,才能确保高支模施工的整体质量与安全性,确保项目工程顺利进行,保障工程整体经济水平[5]。
图1 剪刀撑搭接示意图(单位:mm)
3.6 高支模施工检测技术
高支模施工的支架设计有一定困难性,此方面工作需要施工企业与相关设计人员进行沟通,以解决矛盾问题并提升支架的整体安全性和各项性能。此项工程的设计还与施工特殊情况处理方案和图纸准确度有一定关系,故应进行多方考虑。确定高支模方案设计后,在进行技术交底时,施工方面人员应与设计方沟通交代重难点及细节,以确保高支模工程施工质量。如在工程中遇到紧急情况与各种问题,检测人员需第一时间进行问题排查与检测,避免问题恶化及再次出现。在问题难以解除或安全隐患过大的情况下,如检查与改进已无法解除工程风险,则需重新进行支模施工。在二次施工完成后,检测部门需重新检验工程并再次审核评估。在评估通过后,才可正常投入使用。在检测方面,多数企业是在整体支模后再请检测单位进行检验,当工程不合格时,就需再次施工,会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和项目资金。为此,在施工过程中应进行实时监督与检测,时刻把握项目情况,避免因检验不合格而带来的各项问题,在保障合格率与安全性的同时,提高项目整体的经济效益。
4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高支模技术正凭借其优势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与关注,但随着现如今建筑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建筑超高层化发展,工程的危险性不断提高,在施工中因高支模工程质量问题而引发的项目安全事故屡见不鲜。为此,应切实加强高支模施工的稳定性,发挥其安全性的特点,同时各方应真正认识到高支模施工的优越性,加强管理和监督,严格按照各项标准进行施工操作与验收,充分发挥高支模技术的作用,以此提高工程安全性,在保障工程顺利进行的同时,促进超高层建筑安全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