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指引大学生挫折教育的思考
2021-01-08白婕
白 婕
(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天津 300250)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接续奋斗的光荣使命,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主力军和生力军,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根据世卫组织对于健康的定义,即大学生身体上的健康和心理上的健康均为同等重要。大学生的大学阶段时期正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最重要阶段,但是由于大学生在大学阶段面临生活环境的改变、社交模式的探索、情感需求的加剧等一系列变化,加之大学生往往有着身为大学生的骄傲,自尊心相对较强,充满对自由生活的渴望,而受挫能力和抗压能力又相对较差,容易产生出一系列因无法承受挫折导致的事件。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在快速发展的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就要从黄炎培先生的职业教育思想中挖掘出核心的内容,可以指导教师特别是思政教师有效进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引导、教学内容注重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相结合、重视教学实践与理论结合的工作启示,从而推动思政教育,特别是大学生挫折教育自身不断向前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一、对大学生接受挫折教育的应然性理解
龙应台曾说过这么一段话:“我们拼命地学习如何成功冲刺一百米,但是没人教过我们:你跌倒时,怎么跌得有尊严;你的膝盖破得血肉模糊时,怎么清洗伤口、包扎;你痛得无法忍受时,用什么样的表情去面对他人;你一头栽下时,怎么治疗内心淌血的伤痛,怎么获得心灵深层的平静;心像玻璃一样碎了一地时,怎么收拾?”
很多人在对孩子的成长教育中都有过这样的失误,这类家长都拼命催促孩子跑,教孩子怎么成功,却从不教他们如何面对失败。综艺节目《最强大脑》中有一集是中国天才少年李云龙与意大利天才少年安德烈的一场比赛,当比赛进行到一半,李云龙以为自己输了开始当场崩溃,哭瘫在座位上。知道后来他得知是自己赢了,才又展露出笑容。好多大学生都是从学习的“竞技场”直接过渡到大学这个即将走出社会的“预备场”,面临人生考验时往往应对能力匮乏,面对即将到来的挫折有时会显得无力承受。
一般意义上理解的挫折就是在完成某种活动目的过程中,因受到阻碍和困难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或者是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表象来阻碍我们完成这件事情或达成目的。国内学者冯江平、陈选华等从不同方面提出挫折的自有属性和所属状态,并指出挫折在不同的情况下能够对人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多种作用,而一个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之后的行为选择。
抗挫折能力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专家——罗森茨威格提出,他认为抗挫折能力是指“抵抗挫折的能力,且没有不良反应”。通识中的挫折教育是指使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就感受到挫折,从而激发出自身对抗挫折的潜能,并使大学生在走向工作前的内心变得更坚强,相应的抗挫折的能力也越强。因此,在大学思政教育中强化挫折教育,可以使大学生的内心变得更加刚强和坚毅,能够对未来产生和充满希望,从而树立正确的利益观等价值观念。
二、大学生遭遇的挫折来源性分析
(一)对人生实践准备的不足导致的挫折
大学生对于人生的美好有着充分的想象,而对现实的艰难和奋斗的艰辛准备不足的话,很容易会导致因对人生实践问题准备的不足导致产生挫折感。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每个人从出生之日起,就从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与周围人发生各式各样的社会关系,如产生家庭关系、亲友关系、学习关系、经济关系、道德关系、法律关系、政治关系等。正是人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一个人的本质。大学生就是在这种客观的、又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关系中不断塑造自我,成了真正现实的、具有每个鲜明个性特征的人。大学生只有在面对各种不同境遇,在客观的、不断变化的社会关系中实践自己的人生,通过现实生活的体验逐渐地思考和感悟人生,才能顺利完成人生实践。但如果大学生对人生的困难估计不足,应对难题的能力和方法不够,必然会产生人生艰难的困惑,从而产生挫折感。
(二)理想现实之间的差距导致的挫折
大学生所处的人生阶段常常会感觉到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矛盾。对于思想活跃的大学生来说,也非常容易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对实现理想的方式产生困惑。在日常生活中,当大学生在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复杂关系时,往往只看到二者对立的一面,即恐惧于现实的客观性,而看不到二者的统一性。在这样的困惑之下,一些大学生一种认识的偏向是用理想来否定现实,即只要当他们发现现实不符合自己理想预期的时候,就开始对现实大失所望,甚至对现实进行全盘否定。另一些大学生产生的认识偏向是用现实来否定理想,在自己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一旦遇到困难就开始产生畏难情绪,觉得理想是那么遥不可及,从而开始丧失为理想而进行艰苦奋斗的勇气和决心,直至最终因此放弃理想。以上两种认识误区会给大学生带来从未体会过的挫折感,究其原因是由于大学生不能辩证地看待和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差距。
(三)个人情感需要无法得到满足导致的挫折
大学生的年龄大多都在20岁左右,他们对亲情、友情、爱情的情感的需求开始大幅度增加,不仅对亲情、友情更加珍惜,开始对爱情也有了新层次的渴望。但当他们对感情理想中的温暖和美好与现实的情况存在差距时,便感受到了来自情感的挫折。而因个人情感需要的矛盾导致大学生轻生事件也时有发生。这类挫折主要表现在:第一,来自原生家庭中的情感挫折。原生家庭亲属关系之间的不和谐直接导致大学生处理情感挫折能力的强弱,容易缺乏面对情感挫折的自信;第二,来自校园恋爱中的情感挫折。当前,部分大学生爱情观不成熟,以及面临就业、分手等现实的问题时焦虑不安情绪的出现,导致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感觉受挫;第三,来自人际交往困难的情感挫折。因自身性格或交往能力不足等原因引发的人际冲突,导致产生对友情失望甚至绝望的挫折感。
三、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挫折教育
一般可将大学生按照意志力的坚定性程度不同分为以下模式。第一:小富即安型,即前期设定目标不高,满足感的阈值较低,耐挫折能力不强。即使能够在困难面前有所作为,但是持续的时间也不长,有效性不够。第二:性格软弱型,即畏惧挑战,不愿面对困难,在重压面前容易放弃既定的目标。第三:坚韧不拔型,即对未来有清晰的人生目标,同时有高度的执行力,面对困难,迎难而上。大学的挫折教育目标应是将第一第二类大学生引导成长为第三类大学生,从而肩负起时代新人的历史重任。从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中挖掘出能引导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工作启示,从而推动大学生挫折教育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一)塑造完整人格、坚定人生目的以增强抗挫折抗风险能力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中,“敬业乐群”、“人格必须完整”和“劳工神圣”是三个重要组成方面,一定意义上说,也是核心组成方面。“敬业乐群”的思想在今天尤为重要,其思想内涵按照今天的话就是团队精神,对所从事的工作有高度的认同感,具备合作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通过长时间的努力工作,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有极大的工作热忱。
对大学生提出的人格要求既包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处事品格,还包括“责在人先、利居众后”的甘愿奉献精神。所以说,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中“人格必须完整”是大学生提高自身修养,有效面对社会工作的有效途径,只有大学生人格完整、德才兼备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与社会。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大学阶段教学的重点,思政课教师应通过引导让大学生勇敢面对人生挫折和现实困难,并将挫折转化为内在的奋斗动力,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对人生观的探索和思考,能够更理性的主动寻找人生目的,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让学生明白人为什么活着、人如何活着和怎样实现生命价值等一系列人生观的认识和探索。思政任课教师与辅导员可以有效模拟挫折教育,在挫折教育中通过环境假设,模拟遇到困难时候摆脱困境的有效途径。通过这种方法,学生的意志力会得到有效锻炼,增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锻炼,实现自身人格的有效提升。
(二)客观看待人生中遭遇挫折的不可避免性
每个人都会犯各种错误,都可能会遭遇人生挫折。既然失败每个人都无法避免,更重要的就是我们应如何应对失败。人生是一个旋转的阶梯,每位大学生人生中的坎坷、磨难,说不定会随时出现在大学生今后的人生历程中。在看待人生挫折方面,可以学习黄炎培先生,他把自己的儿子送入中华职业学校就读时说:“黄家世代清寒,却不能培养出一个贵族子弟来。”黄炎培先生认为,人们要转变观念,要正确看待劳动和劳动者,并给予他们真诚的认可和尊重,便能把学生从盲目追求人生中的金钱、地位、名誉的“枷锁”中解救出来。大学生正视挫折是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的基础,通过挫折教育大学生对自己会产生有信心、相信自己,不被困难所吓倒。任何人的生活和工作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辩证的、发展的看待人的生命历程,就会发现人生难免风风雨雨、坎坷不平。挫折既能给大学生带来打击,带来损失、痛苦;但也能让大学生奋进、成长和成熟。大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工作和生活会教会大学生改变不了挫折和困难的事实,但可以改变应对的态度和找寻积极的解决方法,能让大学生在面对失败时能正视失败,并明白人生中遭遇失败的不可避免性是人生观教育的重要内容。每个人实现理想是有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理想的实现必须是一个过程。理想越远大,其实现过程就越复杂,需要的时间也就更漫长。针对大学生开展的挫折教育要引导大学生决不可失去追求希望的勇气和信心。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得失观,非常有助于大学生实现理想、创造未来,以及产生战胜种种艰难险阻的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三)树立正确得失观解决择业难题等人生困惑和道路抉择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终极教育目标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指导”的最好方法是“有业”和“乐业”。也就是黄炎培先生所倡导的择其业而乐之。黄炎培先生认为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在从事职业的时候,每个人要按照自己的天性和后天养成的才能,选择与自己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在其中的功能就是强化学生的这种认同,通过有效的教育职业指导,在谋个性之发展的基础上,通过个人职业才能的充分发挥,实现个人谋生、服务社会、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的效果。不争的客观现实是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也应当认识到,当今的大学生比黄炎培先生所处时代的大学生面临着更多、更复杂的就业选择。伴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化,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重在知识理论体系的构建,同时更要重视行,重视理论指导下,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大千世界丰富多彩,既要成功的喜悦,又有失败的懊恼,要想有效地提高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有效的挫折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中介环节,同时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
新时代的历史大背景下,黄炎培先生所倡导的职业教育,所阐发的教育思想,所取得的历史成果,在当下大学生职业教育、思政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领域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高校的思政教育、特别是大学生挫折教育仍可以从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中获得借鉴和启示。大学开展有效的挫折教育会使大学生明白既然在人生中无法控制挫折的出现,但可以同时学习和成长、提升遇到挫折时的承受力,在遇到挫折时可以更能理解、更能包容、甚至可以自我以安慰和同情,并增加自身对抗挫折的责任感,从而有效提升大学生抗挫折应对风险的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