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学习成效评估方式改革与实践
2021-01-08张义东丁建飞颜秀花
张义东 邵 荣 丁建飞 颜秀花
(盐城工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1)
1 前言
2017年6月12日,教育部正式发布《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明确指出高校要研究制订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教师评价标准和专业评估体系,开展多维度的质量评价等。在此背景下,全国工科专业进行了深入的教育教学改革。化学工程与工艺作为典型的工科专业,一直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领域,因此,化工专业学生需要获得更加广泛、全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如何检验学生的预期学习结果显得至关重要,在目前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学习成效评价系统的应用极其广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种评价方式,获取教学反馈信息,学生在完成学习过程后,应该了解、掌握或者熟悉相关的知识内容。然而,基于新工科建设的标准要求,更侧重于学生对相关能力的获取,这也是基层教育工作者经常容易忽视的重要环节。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传统的学习成效评估方式存在较大的滞后性,没有与时俱进,缺乏先进的评价理念、深刻的评价目标、全面的评价内容以及科学的评价方式[1]。
建立完善的、多元的学习成效评估方式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参与新工科建设的高校教师的足够重视,落后的学习成效评估方式危害无穷。将会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狭隘地关注检查学生有限的学习成效,既无法给教师提供准确的教学反馈,也不能使学生按照既定的培养目标进行全面发展。长此以往,将形成恶性循环,甚至可能以不可预见的方式扼杀学生的好奇心,进而摧毁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为了有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工科人才,本文将基于盐城工学院化工专业“化工原理实验”教学实际案例,从以下几方面对多元学习成效评估方式改革进行思考与讨论。
2 建立对学习成效评估方式的科学认知
教师既是学生学习成效评估方式的制定者,同时又是使用者,因此首先必须对学习成效评估方式的科学性具有足够的认识。学习成效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是驱动教师教学目标达成的动力来源。以实验课程的目标达成度来说,学生应该能够从实验室观察和测量中获得关键数据,并将它们与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合理正确的原理解释。基于这样的培养目标,学习成效的评价重点应该放在学生及其学习上,而不是教师和课程内容上。这种评价导向有利于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工科教育,使学生成为更积极的学习者,促进学习成效和能力的评价、识别,形成良性循环,产生短期和长期的积极影响。“化工原理实验”课和其他基础实验课的不同之处在于更加接近工程实践,从整个化工专业的角度而言,“三传一反”更侧重于“三传”的单元操作,绝大部分脱离了化学理论课程涉及的化学反应部分,更多的是研究实际反应中传递过程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评价体系时应考虑到科学性,转变传统理论课程评价的思维,弱化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考察,提高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要求,强化理论联系实际思维方式的引导作用[2]。
此外,不应该忽视的是,除了动手能力以外,“动口”能力同样非常的重要,它关系到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问题。根据对历年毕业生的相关能力调查,这一问题恰恰是工科专业学生的薄弱环节。科学的评价体系,应该充分涉及到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引导,鼓励学生在完成实验操作的过程中,边做边说,用系统化、简洁化、专业化的语言,对实验步骤进行描述,对实验机理进行分析。基于这种科学的认知,逐步将学习成效评估方式,从传统的只考察学生的实验报告,提高到理论考试与动手操作并重,再完善至理论、“动手”与“动口”三管齐下。例如盐城工学院“化工原理实验”课程,首先在教学大纲中明确课程目标,以完成学生的毕业培养要求为基准,充分考虑工科教学特点,逐条定向制定相关的考察内容。为完成毕业要求指标点 “具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在课程考察体系中对应制定了“学生解说实验过程占平时成绩的20%或以上”的规定。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工科类课程的基本特点和规律,与时俱进,建立更加全面、更加科学的学生学习成效评估方式,以高质量达成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本专业的教学培养目标。
3 明确传统学习成效评估方式的主要问题
首先,对学习成效的评价,其实质是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的双重考察,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对评价结果影响较深。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的作用,大量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习惯于“满堂灌”、“全程讲”、“一直说”等错误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在工科实验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通常介绍包括实验流程等在内的所有内容,事无巨细,并且教学内容以验证性实验偏多,缺乏设计性的综合实验,导致学生缺乏探索积极性,不利于工程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其次,评价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始终是教师,而教师对专业培养目标的把握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完全凭借积累的教学经验进行学习成效评价,缺乏一定的客观性,不利于发挥学习成效评价在教学中反馈调节作用。第三,以实验课程为代表的工科教学过程复杂程度较高,现有的评价方法落后,难以对一些抽象的学习效果进行具象评价,如终生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综合素质能力等。第四,传统的评价方式单一。长期以来,学习成效评价都以纸笔考试为主,听力考试形式也只在英语课程中使用,其它诸如访谈、开放式调查、概念绘图等新颖方法似乎都没有经过验证,在普通工科课程中可能不容易实施,也缺乏相关的有效性。仅以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评价,会产生不良导向,误导学生进行死记硬背,错过重要的能力学习机会。第五,学习成效评价结构失衡。目前高校课程成绩结构中,绝大多数还承袭传统的“30%平时成绩+70%期末成绩”组合,对于实验课程也都以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缺少对实验操作现场的评价内容。导致学生只关注书写与记忆,对知识缺乏理解的同时,不能进一步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加工,动手能力较差,不具备运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随着新时代教育理念的深入推进,对学生学习成效评估方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学习成效评价方式还存在着严重不足,既影响了工科专业教师的教学目标达成度,也不利于现代工科教育为社会培养、输送合格的人才,因此,基于以上问题,亟待进一步完善对学习成效评估方式的改革和实践[3]。
4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多元学习成效评估方式的构建
遵循着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新工科培养理念,以加快构建化学化工理工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为目标,本文提出以下改革措施:
4.1 采用先进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摒弃传统的教师为主型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实验开始前,采用现代媒介技术,如QQ、微信、钉钉等软件,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强调重要实验原理、仪器使用方法等的难点所在,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实验过程中,以问题讨论的方式加以引导,促使学生开展讨论,要求学生在操作步骤正确的同时,能够讲述相关的实验原理,以边做边说的新颖教学方式,活跃实验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转换学习成效评价主体
传统的评价主体为教师,容易形成一言堂,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应当在评价体系中引入学生互评,赋予一定的权重比例,与教师评价结合起来,作为最终学习成效评价的依据。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预习分组,实验开始时,部分学生进行操作,部分学生进行观摩并对操作过程进行评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又可以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检验。评价主体的转换有利于形成更加客观公正的结果,弥补教师评价的缺陷。
4.3 改革实验成绩评定方式
实验成绩要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可结合现场考核、报告评阅、纸笔考试等考核方法,制定与毕业目标相对应的评分细则。现场考核可以引入语言评量的考察,例如,作者在“化工原理实验”课程的评价中引入“说实验”的考核,要求学生能够完整叙述实验步骤,并熟练解释不同实验现象对应的实验原理。另外把“知识辩论”环节作为成绩附加项,加强对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的关注。此外,现场考核还包括对学生实验操作熟练程度、仪器仪表的使用规范以及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等,并将现场提问情况也作为评价的一部分。
对于实验报告的评阅可以划分为多个部分,如实验前的预习部分、实验过程中的数据记录部分以及实验后的数据整理部分,利用权重对相关的能力进行调控引导。而纸笔评价则更侧重于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思考,弱化对死记硬背型知识的考察。此外可调整成绩组成结构,平时成绩可由传统的30%左右提升至70~80%,以着重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比传统评价体系更加侧重现场考核部分,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可引入近几年广泛应用的线上课程技术,例如中国大学MOOC网站,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的优势,可以对学生的学情统计、课堂测验以及课后作业进行线上考核。总之,建立多元化的学习成效评估方式,是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工科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有助于高效培养造就综合素质型人才。
5 结语
传统的学习成效评估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新工科建设的要求,基于科学的认知,建立更加全面的多元学习成效评估方式,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通过初期的“化工原理实验”教学实践,学生普遍反映良好。在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我们将抓住专业认证的契机,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加强课程建设,为社会输出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