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体验感悟,提升语言素养
2021-01-08江苏省滨海县实验小学李春霞
■江苏省滨海县实验小学 李春霞
古诗词与学生生活年代相距久远加之特有的意象使用,导致小学生难以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求细、求活、求趣、求美、求新,让诗意相融,在优雅生动的教学中促进学生语言素养的提升。
一、依托情境,促进深度理解
情境具有形真、情切、意远、理寓之效,教师以游戏、语言、扮演、朗诵、音乐等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给学生带来直观的感受,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暗示,能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深入理解。在古诗词学习中,由于学生阅历少,学生难以理解作者的处境、体会作者的心境,而情境能促进学生的感悟,与作者产生共鸣。如,在学习《芙蓉楼送辛渐》一诗时,教师播放歌曲《相见时难别亦难》,并导入如下:离别是最凄美的话题,古今多少文人墨客为此泼墨挥毫,成就了诸多美文佳作,唐代文豪王昌龄也不例外,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教师以歌曲渲染气氛,让学生体会离愁别绪,为文章的情绪奠定基调。教师让学生初读课文,结合自己的感受,说说脑海中留下了怎样的感受。学生借助注释、资料以及自己的想象,拉近了与古诗之间的距离,感悟空灵之美。教师让学生品读离别之“寒”、内心之“孤”,并为学生补充王昌龄两次贬官的经历,提出问题:你认为这个“寒”,该如何理解?背景的介绍,能让学生感受到世态之炎凉、仕途之坎坷,让诗人觉得寒心,而朋友离去更令诗人孤立无援,此时诗人的内心非常复杂。教师创设情境,促进学生的感悟,让他们理解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教师要带领学生赏析诗句,体会其中的意境,感受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相互融合。教师要引领学生抓住关键词分析,理解作者的“点睛”之笔。如,在学习《江雪》一诗时,教师引领学生借助工具书,通过串词连句、想象画面、体味情感等方法理解诗歌,并提出问题:这首诗给了你怎样的感受?你从哪里读出了环境之冷清?(鸟飞绝、人踪灭)这首诗哪些字词写人、鸟不见了,没有了?如果不用“绝”,你觉得用哪个词替代?此时有学生想出了“千山鸟飞尽”,教师让学生比一比,看哪种写法好?学生通过细细品味,体会到“绝”既有押韵之美,也能精妙地描绘出凄凉的环境氛围。教师让学生细细品读,找出能感受到蓑笠翁内心的孤独的字词,学生品读“寒”,体会到既有冬天之寒,也有心里之寒,借助天气表现人物内心的冷。教师要借助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搭建理解的支架,引学生融入情境中,调动感官体验,从而拉近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形成对文本内容的深度理解。
二、多样诵读,促进深度感悟
小学生爱模仿。教师要通过范读,促进学生对诗歌的整体把握,让小学生能读准字音、读顺诗句,提升他们的朗读、倾听能力,引发他们朗读的热情。教师也可以播放一些名家的朗读视频,感受他们的咬字清晰、富有情感的朗读,带领他们融入诗歌学习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诵读进行必要的指导,让他们能体味声韵之美。不同类型的诗歌能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李白的诗飘逸,杜甫的诗沉郁,苏轼的诗豪放,学生只有把握诗性,才能读出诗的特质和美感。教师也可以为学生的诵读配上背景音乐,引学生诵读,让他们读出节奏、读出音韵之美,让学生明白停顿之处,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读出轻重音,能引学生入情入境,与诗人产生共鸣,能促进学生对诗人所表达情感的理解。
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诵读,借助读,读顺、读议、读景、读情、读味、读韵。如,在学习《十五夜望月》一诗时,教师让学生大声诵读,将诗歌读顺,可以通过自由读、小组轮读等方式,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学生通过说读读懂诗意,并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学生默读并摘录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并概括出这些景物的特点;让学生议读,边读边议,说说诗歌所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意境氛围?诗人在中秋之夜仰望夜空,会有怎样的心理?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能读准、读顺、读意、读美,促进学生对诗歌的深刻感悟。
三、多元激趣,主动融入诗歌
兴趣能引发学生阅读、鉴赏、审美的动力。教师可以运用音乐渲染,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律、节奏、意境之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诗配乐,以声情并茂的教学给学生带来深刻的感触。在学习送别诗时,教师以低沉凄凉的音乐,营造依依不舍的情景,让学生体会到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往往是一别永远,从而能衬托诗人与友人间的深厚情谊。教师可以依据诗歌内容,以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知,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调动学生学习诗歌的乐趣。
小学生受年龄、阅历等因素的影响,他们难以感同身受,理解诗歌中委婉的情感。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诗中的人物,感受当时的情境,融入诗歌的意境,丰富自己的想象扮演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通过与诗歌的对话,与文本进行近距离的交流,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学生在扮演中能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也能学会临场应变,深刻地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在扮演中学生由被动听讲变为主动表演,能调动学习诗歌的积极性。
教师要鼓励学生改编诗歌,感受古人作诗的乐趣,这样能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教师要为他们提供一个创作的平台,通过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让他们在理解诗意、感悟诗韵的基础上,将古诗词改编为现代文,或让他们模仿创作,让他们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能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表达出来。教师不必对格律、声韵等方面提出过多的要求,要通过激励提升他们学习诗歌的兴趣。
古诗词中描写自然风光的内容较多,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走向生活,还原诗中之景,让学生获得真切的感受。学生融入自然中看一看、闻一闻、嗅一嗅、摸一摸,运用多种感官参与体验,从而感受诗人所表达的内容。如,在学习《宿新市徐公店》内容时,教师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乡村田园,让他们看一看金黄色的菜花,看一看儿童追蝶的情景,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学古诗的兴趣,让他们听一听,体会诗歌的意境;演一演,理解诗人的情感;改一改,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看一看,获得真切的体验。教师通过多样的方法让学生融入诗歌中,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总之,古诗词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要带领学生诵读、感悟,以多样的方法增进学生的感官体验,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以诵读促进学生的感悟,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促进学生的审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