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文本分析

2021-01-08重庆市云阳县教育科学研究所

天津教育 2021年6期
关键词:学科文本小学生

■重庆市云阳县教育科学研究所 方 兰

小学语文这门学科在当下的小学教育中地位极高,因为小学语文学习是培养小学生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再到感性思维的过渡,同时也是小学生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所以在新课改中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更为严苛,不仅要让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掌握、理解语文课本中的基本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小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深度挖掘教材,从而达到“创新育人”,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一、教材中体现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习惯和方法

对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方法的掌握是其中之一。因此通过对语文统编教材的分析,可以深刻地解读关于学科核心素养中针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文本体现形式。

比如: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我们不难发现,在语文园地板块内有相关的文字提示,在生词认识(识字)板块中也有相关的学习方法,这些是“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方法的掌握”的具体文本体现,旨在让小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更加轻松地掌握知识点、理解知识点,这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体现。不仅如此,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在教学内容中也有学科核心素养的体现,如在小学语文一年级统编教材《我上学了》的单元中,教材中明确地指出了学生正确读写的姿势和习惯,其中示例规范学生的握笔动作、书写动作等,这样的教学内容对小学生的正确读写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大有裨益。在这个单元对于小学生握笔动作、书写动作是强调小学生的书写规范,要求小学生在写字的时候将汉字写在田字格内。当然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在教材中有具体的体现,比如在《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教学内容中,其中就涉及小学生的阅读方法,而该文的编写意图是让小学生初步掌握阅读学习的方法,要先从文中的基本名词入手,掌握这些名词的含义,再将这些名词带入教材的语句中,理解该语句的具体含义,最后对整篇文章进行掌握。同样地,在《四个太阳》中,再次提到了学生阅读学习的方法,本文用不同的颜色、地点将教学文本进行了类分,强调在学生阅读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积累,而本文用显眼的颜色帮助学生积累,从而让小学生初步接触类比的学习方法。

二、教材中体现学科核心素养之二——发散思维

对于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思维发散能力是重中之重。思维发散能力不仅是学生感性过渡到理性的先决条件,也是学生感性地再表达理性的关键前提,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语文学科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形成有效的互通桥梁,比如数学学习、自然学科学习等。因此在统编教材中对于“思维发展的培养”也有一定的文本体现。

比如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的阅读和写作文本中,都有体现发散学生思维的重要性,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对于发散学生思维的具体文本体现,可以从如下例子进行阐述。例一:《乌鸦喝水》的童话故事教学内容,本文的基调是站在小学生的视角上的,通过童话故事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小学生的性格特征作为教学出发点,在《乌鸦喝水》的教学文本中培养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让学生意识到做事情换个角度想问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发散学生的思维。例二:《坐井观天》的童话故事教学内容,通过对青蛙井中观天的描述,旨在培养学生不“盲目短浅”的思想,自己知道的东西并不代表是该事物的所有,只有源源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才可能不“固步自封”。除了以上两个教学具体文本之外,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有很多关于发散学生思维的具体文本体现,体现最为充分的便是《四季的脚步》这篇课文,要求小学生对本文进行归纳总结。虽然这是一篇选读课文,但是文本中对于四季的描写都有总结,每小段都有相应的归纳总结,这充分体现了“发散学生思维”的教学重点。

三、教材中体现学科核心素养之三——审美鉴赏

新课改之后,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增加了很多诗词歌赋的内容。众所周知,诗词歌赋是蕴含名家思想的文本体现,同时也是我国历史进程中的结晶,诗词歌赋不仅拥有优美华丽的辞藻,更为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的思想可以指引小学生提升审美情趣。比如在李白的《静夜思》中,作者通过对中秋月圆之夜失眠的描写,勾勒出了一副独坐窗台的画面,烘托出作者的思乡之情。对于小学生审美鉴赏的提高,《咏柳》作为文本体现得更加充分:“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教师为了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教师要做到如下几点:第一,要边读边让小学生注意文中生字的读音,如妆(zhuang)、绦(tao)等,教师读完之后,再进行一遍朗读;第二,让小学生跟着读,注意诗中的语句断句,过后就让小学生自行朗读三到四遍,最后教师抽点几名小学生在课堂上朗读本诗(这里需要教师鼓励学生,要让学生勇于发言,勇于参加);第三,在完成朗读教学之后,教师要讲授整首诗的大意,让小学生注意其中运用隐义的词语,如“碧玉”“二月春风”“剪刀”等,“碧玉”是我国古代对柳树的特有描绘,碧玉在古代代表了女子,如我们现在常说的“柳腰”;“二月春风”暗指此首诗的时间线,是对早春柳树的描写;“剪刀”用到的是比喻手法,将柳树的枝叶比作“剪刀”,更将整首诗的基调上升了一个档次,因为古往文人骚客对于柳树的描写没有想到过用剪刀做比喻,这无疑是一个时代先河的开创。通过绘声绘色的讲解,学生对此首诗的学习兴趣会大幅提升,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也会得以培养和提升。

其实以上例子只是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对于小学生审美鉴赏的文本体现中的“冰山一角”,还有很多诗词具体体现了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如《白鹅》中的写作手法和描述方法,如《荷花圆圆》中的修辞手法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如今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教育教学的主要宗旨之下,要求小学语文教学不再过度重视小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让小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收益。为了达到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目的,教育部编写的教材优化了教学内容,教师也要跟上时代,要更新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方法、深度挖掘教材,旨在让小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发散自己的思维;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高度认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传承文化,进而推动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学科文本小学生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超学科”来啦
我是小学生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