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肝胆外科教学的探索
2021-01-08李培志丁雄苗春木
李培志,丁雄,苗春木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庆 400010)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由此可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高校的立身之本[1][2]。与其他科学相比,医学不仅具有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的自然科学属性,还具有丰富的社会性和人文性。医学的本质是对患者的关怀和对生命的敬畏,医学教育培养的是治愈和拯救人民的医生,这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3],因此医学院校对学生思想政治要求更高。课程思政是指把思政教育融入各类专业课程教学,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与价值引领,充分挖掘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探索多元化的德育教育途径,从而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4]。由此可见,课程思政建设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肝胆外科是外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主要包括肝脏、胆道、脾脏和胰腺疾病。肝胆外科疾病种类较多,急重症、疑难病症、急诊手术等均较其他 科室更多。这些患者大多数又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治疗难度大,手术并发症多[5],患者更加渴望得到医生的关心和关怀,这对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及德育要求就更高。将思政元素融入肝胆外科课程教学中,运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探索医学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是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的需要,也是“三全育人”的需要[6]。如何结合肝胆外科的特点开展“课程思政”工作值得我们深入的思考和积极的探索。
1 肝胆外科的授课内容和特点
外科学是医学高校专业课程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肝胆外科是外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肝胆外科以微创诊疗技术治疗肝胆胰脾等脏器疾病为特点,其诊疗技术和理念发展迅速、涉及的疾病种类较多,且危重症和疑难杂症患者均较其他科室多[7]。我院肝胆外科理论授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肝疾病、门静脉高压症、胆道疾病、胰腺疾病及脾疾病。其中要求本科生掌握的内容包括原发性肝癌的诊断;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病理变化;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管结石、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急性胰腺炎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除了掌握以上肝胆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临床理论知识外,学生还必须学习一定的基本手术和临床技能,例如切开、缝合、打结、包扎、换药等,为毕业后从事临床外科工作奠定基础。学习肝胆外科学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要能运用手术和非手术的处理,严格把握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克服以手术代替一切的偏见。肝胆外科的教学过程包括课堂讲授、示教和实习。每个教学阶段都有其侧重,课堂讲授内容以常见病、多发病诊治的理论学习为重点。示教课主要以临床真实的病例为基础,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际工作相联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增强学习动力的重要转折点。而实习阶段则是学生独立开展诊疗工作的开始,带教老师更需要给予学生全方位的指导,特别是教会学生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如何进行人文关怀等等[5]。综上所述,肝胆外科以微创诊疗技术为特点,其专业性和应用性较强,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较高,其教学既要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要有区别、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工作。
2 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肝胆外科教学中的意义
随着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全球化,各种文化理念和社会思潮正在渗透并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思想单纯,可塑性大,其心理上渴望积极向上,但也容易受外界影响,甚至误入歧途,抓住这个关键时期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2]。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一战略举措,影响甚至决定着接班人问题、国家长治久安以及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8]。由此可见,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期培养人才的需要,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需要。长期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但高校课程的80%是专业课程,教师的80%是专业教师,学生学习时间的80%用于专业学习[8],因此仅仅靠思想政治理论课难以达到“立德树人”的预期目标。这就需要高校教师转变观念,将专业课程教学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主战场”,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中,打破思想政治课教师“单兵作战”的困境,让每位教师、每门课程都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2]。医学院校培养的是救死扶伤的医生,这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因此,医学教育不但要传授学生过硬的“医术”,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医德”。只有医术,没有医德的医生不光会被人民群众所唾弃,还可能成为历史的罪人。例如,南方科技大学贺建奎公然违背伦理道德底线,对双胞胎婴儿进行基因编辑试验,引起了全世界的震惊。最终,他也因此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医德教育伴随医学的出现而自然衍生,并且始终是医学教育不可缺少的天然组成部分[9]。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就是要将思政元素融入医学专业知识教学体系中,培养既有高超医术又有高尚医德的医生。外科学教学是培养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提高职业道德水平的重要课堂[10],肝胆外科是外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课程思政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 “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肝胆外科教学中的途径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医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纲要》深入细致地阐述了医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目标和方案,为肝胆外科教学指明了方向。肝胆外科学教学中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但这些内容不是现成的,需要带教老师认真学习,仔细挖掘,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知识当中。
例如,在介绍肝胆外科发展史时,可以列举近代以来我国涌现出的以裘法祖、吴孟超、黄志强、汤钊猷、王学浩、刘允怡、陈孝平等为代表的一批报效祖国的知名肝胆外科学者,在他们的带领下我国肝癌的外科治疗、门脉高压症的治疗、胆石症的治疗以及肝移植等领域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通过这些榜样人物的事迹介绍,使学生见贤思齐,激发他们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家国情怀。
在讲解肝脏和胆囊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时,可以联想到“肝胆相照”“同舟共济”等成语,由此引出2020年新冠期间,各地医务工作者驰援武汉抗击疫情的先进事迹。特别是在除夕之夜,解放军3支医疗队共450人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分别从上海、重庆、西安三地乘坐军机出发,支援武汉开展新冠肺炎的救治工作的案例,以此弘扬医务工作者“舍小家,为大家”“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同时教育引导医学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
在讲到高胆固醇饮食是导致胆石症形成的重要原因时,可以以课堂提问或者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总结出哪些食物富含胆固醇,并布置课后作业,查询常见食物中胆固醇的具体含量,探讨哪些方法可以预防胆石症的发生,并以此为契机指导学生平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及生活习惯。
在介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时,我们既要讲解其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也要提醒学生注意该手术可能导致的严重并发症—医源性胆管损伤。针对这一点,可以列举真实案例,向学生讲解胆管损伤给患者带来的严重危害,以及其中可能涉及到的医疗纠纷。以此引导学生敬畏胆管、敬佑生命,进一步加强学生责任心教育,同时加大医疗法律法规的宣传。
在讲到肝癌的综合治疗时,我们可以特别介绍免疫治疗。免疫治疗虽然疗效好,但相关药物以往只能依靠进口,其价格昂贵,使众多肝癌患者望而却步。随着我国基础研究的不断进步,现国内已上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治疗肝癌的免疫治疗药物(如卡瑞利珠单抗),这些药物不仅价格便宜,而且疗效也能够得到保证。以此为例,可以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将科学研究聚焦于疾病的本质和治疗的分子靶点”,教育引导医学生应始终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把为人民群众谋福利放在自己职业规划的首位并为之奋斗终身。
以上思政元素与肝胆外科专业知识的融合是我们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初步探索,还需要不断的优化和丰富。
4 结语
肝胆外科是外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疾病谱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疾病的治疗方式和手段日新月异,教师应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跟踪学科最新发展动态,强化专业内在价值及社会价值的认识,充分挖掘其课程思政的育人元素,以符合自己专业特点的方式,构建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9]。将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学专业知识教育同向同行,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