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英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经验

2021-01-08陈洪铃古英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3期
关键词:眼干生津神经节

陈洪铃,古英

(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5;2.绵阳市中医医院,四川 绵阳 621000)

0 引言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累及外分泌腺体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临床局部表现以口干、眼干为主,系统表现可有紫癜样皮疹、关节肿痛、肾损害、间质性肺炎、慢性腹泻、感觉和运动障碍等各系统受累。干燥综合征属中医“燥痹”[1]范畴。

古英主任医师为绵阳市名中医,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西医临床、科研工作二十余年,善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笔者有幸随诊学习,受益良多,现将其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经验总结整理如下。

1 病因病机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按照中医理论分析,古英主任医师认为,其基本病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阴虚津亏

机体阴平阳秘,则寒热得调、津液得布。素体阴虚或先天禀赋不足、阴阳失调或久病脏腑功能失调致脏腑阴虚,体内阴液亏少,无以制阳,致使阳气偏亢,其滋润、濡养等功能减退,内热耗伤津液或复感燥邪灼烧津液,导致阴虚津亏,津液干涸,肌肤孔窍失去滋润,出现口眼干燥等一片干燥之象。临床常表现为口干、眼干、眼部异物感鼻干,潮热、汗出、心烦,小便短黄,大便干,舌质红少津、少苔、脉细数等。

1.2 湿热阴虚

患者涉水冒雨、久居湿处或气候潮湿之地、水中作业等致湿邪侵袭人体,湿为阴邪,易伤阳气,然脾主运化水液,性喜燥恶湿,故外感湿邪,常易困脾,致脾阳不振,运化无权,从而水湿内生、停聚,加之湿性黏滞、易阻气机,使湿邪停留久久不散,湿郁化热蕴为湿热,或患者过食肥甘厚味,内生湿热,湿则阻滞气机,气不行则津液不布,热则耗津、灼伤阴液,病程缠绵演变为湿热阴虚,或素体阴虚之人复感湿热之邪,热而化燥出现咽干舌燥之象。临床常表现为口鼻干燥、咽干口渴而不欲饮、皮肤干涩,身体困重、肢体肌肉关节酸痛,潮热、汗出,小便黄,大便偏干,舌质黄腻,少苔,脉滑数等。

1.3 寒湿化燥

患者多因淋雨、下水、衣单、露宿、在冰雪严寒处停留、食生、饮冷等感受寒湿之邪。人体气血津液畅行不息全赖阳气的温煦推动,一旦寒邪侵袭,阳气受损无以温煦,气血津液易运行不畅,甚至凝结阻滞不通,且湿性黏滞,寒湿夹杂久之化热化燥,出现口眼干燥。临床常表现为口干、眼干、肤干,全身关节冷痛,小便清,大便质稀,舌淡红,少津,薄白苔,脉滑紧等。

1.4 气阴两虚

久病脾胃受损,水谷运化失常,则生气之源匮乏,正如《灵枢·五味》说“故谷不如,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年老体弱、劳累过度等导致肺主气司呼吸、肾主藏精、主水、纳气功能失常,使元气不足,气的推动功能失司,则津液输布障碍,同时肺肾阴功能失调导致肺肾阴虚,气阴两虚同时存在,日久而成燥,出现眼干、口干。临床常表现为口咽干燥、眼干、肤干,潮热盗汗、心烦,神疲懒言、气短自汗,小便黄,大便干,舌质淡红少津,少苔,脉细数等。

2 治疗

根据本病的病机特点和临床表现,古师认为本病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肝肺脾肾,属寒热虚实夹杂之证。所谓“寒、实”,即寒湿化燥,所谓“热”,即湿热阴虚,所谓“虚”,即阴虚津亏、气阴两虚。本病是因阴津亏虚、湿热阴虚、寒湿化燥、气阴两虚而为病,其治应滋阴生津,清热利湿滋阴,散寒祛湿润燥,益气养阴为大法。

2.1 滋阴生津

本病在病机上主要表现为阴虚津亏,故其治应根据《临证指南医案·燥》:“其法以纯阴静药、柔养肝肾为宜”,《素问·至真要大论》曰:“燥者濡之”之理,其治应滋阴生津。临床常选用石斛、南沙参、北沙参、麦冬、天冬、玉竹、桑葚等,使阴虚内热退之,津液渐生,则阴虚津亏之证自消。

2.2 清热化湿滋阴

《素问·至真要大论》[2]“热者寒之”“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临证指南医案·燥》:“其法以纯阴静药、柔养肝肾为宜”,湿热,湿则阻滞气机,气不行则津液不布,热则耗津、灼伤阴液,病程缠绵演变为湿热阴虚,或素体阴虚之人复感湿热之邪,热而化燥出现咽干舌燥之象,其治应清热化湿,滋阴生津。清热常选用黄芩、白鲜皮、野菊花、生地黄、赤芍、茵陈、滑石粉等;化湿常选用茯苓、薏苡仁、苍术、豆蔻、厚朴、砂仁等;滋阴生津常选用生地黄、玄参、石斛、沙参、麦冬等。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化湿滋阴生津之功,使热清、湿化、津液生之,则口眼干燥自除。

2.3 散寒祛湿润燥

《素问·至真要大论》言“逆者正治,从者反治”,即“寒者热之”;“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燥者濡之”之理,其治应散寒祛湿润燥。临床散寒祛湿常选用羌活、独活、木瓜等;润燥常选用玉竹、石斛、麦冬等。诸药合用,共奏散寒祛湿润燥之功,使寒湿得去,津液得生。

2.4 益气滋阴

《素问·三部九候论》“虚则补之”,本病因寒、湿热、燥邪等邪气外侵,脏腑失调,病情反复,日久则气阴两虚,其治应益气滋阴。临床常选用党参、黄芪、白术、山药、沙参、麦冬、枸杞子、墨旱莲等。使气虚得补,阴虚得养,则燥病自除。

古师认为,滋阴生津对改善患者口干、眼干症状且维持疗效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因此,强调滋阴生津应贯穿治疗本病始终。

3 内治与外治法相结合

蝶腭神经节是位于翼腭窝的副交感神经节,主要由岩大神经组成,发出节后神经纤维到达泪神经,支配泪腺。古师认为,针刺蝶腭神经节通过刺激泪神经从而支配泪腺分泌泪液,改善眼干症状,在给药途径和作用机理上虽与内治法不同,但皆有滋润眼部作用。对于干燥综合征的治疗,在内服中药的同时,配合针刺蝶腭神经节的外治法,可迅速缓解临床症状,且疗效持续,降低复发率。

3.1 蝶腭神经节定位

采用新吾穴定位法:体表投影位置从眶下孔(四白穴)向后经颧弓表面到同侧外耳道孔中央连线的中点。内平行线将其虚设在55mm深处,以蝶腭神经节为中心,向其后延伸,与外平行线等高、等距、等长。

3.2 针刺操作

选用直径为0.35mm,长55mm的一次性不锈钢毫针,左右交替取穴。医者与患者均采取正坐位,医者坐于患者针刺侧后方,患者头稍后仰,医者左手食指在颧颞结节的稍后方向上轻轻按压寻找到弓形切迹,指尖向下按压约1~2mm左右,使其离开颧骨弓下沿,露出进针缝隙。用75%酒精消毒针刺部位后,右手拇指、食指持针柄,将针尖置于左手食指指甲尖中央的弓形切迹骨缘下方中央最高点处,针尖刺入皮肤后,朝向对侧额角,从蝶骨外翼板、上颌骨后缘之间的翼上颌裂缓慢进入翼腭窝,到达蝶腭神经节,针身完全没入皮内,医者连续向深部刺动,针尖毫无阻力感,患者面部、眼部、鼻部出现麻胀感、电击感,即证明刺在翼腭窝内。刺激3~4次后按毫针出针法将针缓慢拔出,并立即用干棉签按压2~3min,1次/周。

4 预防调护

4.1 饮食有节

本病的发生与加重均与饮食有关,喜食肥甘厚味、辛辣者病情较易反复。因此,宜清淡饮食,平素口含乌梅干促进津液分泌,忌肥甘、辛辣之品。

4.2 起居有常

《素问遗篇·刺法论》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本病的发生与机体正气不足有关。因此平素作息应规律,劳逸结合,适度锻炼,保持体内正气充足,抵御外邪侵袭。

4.3 积极治疗

本病可损害肾、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等,如治疗不及时,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应积极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5 病案举隅

患者张某,女,70岁,无业。2019年9月26日初诊。患者反复眼干、口干20+年。于外院长期服用西药治疗(具体不详),疗效不明显。于2019年9月26日来古主任门诊就诊,症见:眼干,口干,大便质稀,小便正常,舌红少津,舌下脓脉瘀滞,少苔,脉细数。查:抗R052抗体:阳性(+++)。西医诊断:干燥综合征;中医诊断:燥病,证属气阴亏虚,脾气虚,夹瘀。治以益气滋阴,清热生津,补脾,活血化瘀。处方:黄芪20g,南沙参30g,生地黄15g,麦冬15g,枸杞子12g,连翘20g,栀子12g,白芍15g,建曲20g,白术20g,莪术30g,甘草6g。5剂,水煎服,每2日1剂,3次/天,饭后服。同时予以外治:针刺蝶腭神经节,操作如前诉。嘱患者清淡饮食、忌辛辣油腻饮食,平素含服乌梅干。

2诊:2019年10月16日,患者经上诉疗法治疗后,眼干、口干明显缓解,腹胀、纳差、嗳气、偶有疼痛,大便不成形,小便正常。药已中病,仍按前法治疗。处方:黄芪20g,南沙参30g,生地黄15g,麦冬15g,枸杞子12g,连翘20g,栀子12g,白芍20g,建曲20g,白术20g,木香12g,知母15g,厚朴12g,乌梅15g,甘草6g。3剂,水煎服,每2日1剂,3次/天,饭后服。外治疗法同前。连服3剂后停针刺治疗,中药汤剂改为制蜜丸继续治疗。

猜你喜欢

眼干生津神经节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白露
——勿露身 防“燥”伤人
96例北方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证候特点及方案汤剂治疗效果观察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滋阴润燥养生操结合心理护理干预干燥综合症眼干不适
双花二汁饮 生津且润肺
喝夏菊茶清火明目
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特发性耳鸣的中枢化机制探讨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喝夏菊茶清火明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