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精品专栏/专刊,助力《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持续发展

2021-01-08

天津科技 2021年9期
关键词:专刊编委科技期刊

付 宁

(《红外与激光工程》编辑部 天津300308)

0 引 言

专栏/专刊的出版是提升科技期刊创新性、增强竞争力、扩大影响力的重要手段。打造专业性、明确指向性的结构单元(精品专栏)能够更好地吸收、引导该专业领域的科研人员深耕细作,学习共勉[1]。

《红外与激光工程》是集学术研究、技术研发与工程应用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光学、光电子及交叉学科的学术论文与工程研究报告。自2017年10月始,《红外与激光工程》在原有栏目的基础上开辟了特约专栏,旨在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最前沿且具时效性、更专业、更有针对性的技术热点成果,并进一步助力期刊发展[2]。笔者以《红外与激光工程》为例,介绍科技期刊打造专栏/专刊的途径和方式,并列举实例就专栏/专刊对科技期刊发展产生的重要作用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1 专栏/专刊出版方案及刊发实例

1.1 专家引领,全程参与

选题和组稿是科技期刊编辑流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3]。具有前沿性、反映某一领域研究进展的选题可以提高关注度,促进学术成果交流[4]。《红外与激光工程》始终秉承“专家办刊”的原则,为保证专栏/专刊组织协调工作顺利开展,在策划选题时,特邀请某一专业研究领域的编委、权威专家、青年编委担任“专栏主编”或“特约组稿专家”,与主编一起对选题进行论证。此外,他们要负责专栏/专刊序言的撰写,拟定征稿范围及约稿对象,至少撰写一篇本人第一作者或本人所在团队最新研究成果的高质量稿件,对稿件质量进行评审把关,安排专栏稿件整体布局、选定封面文章、参与封面设计,与约稿对象联络沟通,确保约稿在截稿日期前到位等工作。

例如,在充分发挥编委作用方面。《红外与激光工程》2019年第2期“微纳光学”、2019年第6期“计算光学成像技术与应用”、2019年第11期“光限幅材料与器件”、2020年第1期“新型红外器件”、2020年第3期“光学三维成像与传感”、2020年第4期“近程激光探测”、2020年第5期“深空探测技术”、2020年第7期“红外消光技术”、2020年第9期“超表面波前调控”、2020年第11期“星载激光测高技术”等特约专栏均由编委及/或青年编委担任“专栏主编”,为期刊邀请到更多高质量稿件,充分调动了编委的积极性,为期刊发展发挥了引领作用。

1.2 追踪学术会议热点

聚焦学科领域热点打造专栏/专刊也是获取优秀稿源的重要方式[5],参加行业内高水平的学术会议是争取优质稿源的有效途径之一。《红外与激光工程》精选光电领域学术会议,选择会议专题主席或知名专家担任“专栏主编”。需要注意的是:会议约稿论文要确认其未被会议文集收录。

1.3 纪念性及重大事件

纪念性专栏/专刊是精选具有国际和国内重大影响力的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节点而策划出版的,可提高关注度,实现科普功能[6]。

举例:围绕行业重大事件出版专刊。2020年是“激光器诞生60周年”,《红外与激光工程》于当年12月出版了“纪念激光发明60周年专刊”。期刊荣幸地邀请到周炳琨院士为专刊撰写出版序言,并力邀激光领域6名专家担任“特邀组稿专家”,分别策划了“先进激光器技术”“激光材料与光电子器件”“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3个主要栏目,主题与国际前沿基本同步,专刊共发表了34篇论文(12篇综述、22篇科技论文),均为特邀,集中展示了我国在激光领域的最新高水平研究成果。

1.4 携手高校,实现共赢

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四部委关于推动中文科技期刊创世界一流,以及“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文件精神,《红外与激光工程》积极开展“走进高校,携手共建”系列活动,目的是充分利用高影响力期刊平台,与高校共同开展学术交流和论文出版等方面的合作,大力推动高校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工作。

例如,2022年2期即将出版《红外与激光工程》之“南京理工大学”专刊。为此《红外与激光工程》编辑部走访南京理工大学,双方就专刊出版工作达成一致,期刊将联合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理学院等单位,共同出版一期包含该校“光电成像”“超快激光”“计算3D成像与显微”“测试与光学设计”“量子探测”“微纳光电子器件”等热门专业领域最新科研成果的合辑,集中展现南京理工大学光学工程学科“十三五”期间的丰硕学术成果。此次专刊的出版必将极大地助力期刊发展,对高校及学科影响力的提升更是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 专栏/专刊出版流程及推广宣传

2.1 评审、编辑出版

专栏/专刊文章的评审采取“三审”制,由编辑部和“专栏主编”或“特约组稿专家”进行初审,专业领域至少2位审稿人进行评审,主编进行终审,专栏/专刊负责编辑跟进整个评审与编辑出版的过程。专栏/专刊的审稿和发表周期务必要快。具体流程如下:

①专栏主编(特约组稿专家)+编辑部发约稿函→②受邀专家及投稿作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交稿→③初审→④同行评议→⑤终审→⑥录用+网络首发→⑦专栏主编(特约组稿专家)根据文章类别进行整体编排,选定封面文章→⑧安排卷期定稿→⑨排版+编辑校对→⑩印刷出版+最终网络版。

通常,①~③阶段需要3~5个月,三审周期不超过15天,⑥~⑦阶段历时一个月完成,故整个专栏/专刊出版周期不超过半年。

2.2 网站、公众号等推广宣传

精品专栏/专刊出版后,如何最大限度地传播、提高关注度是更加关键的工作。在“互联网+”背景下,期刊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开展推广宣传:

①在期刊网站上开辟“特约专栏”板块,将各专栏按照出版先后时间进行汇总,可根据专业关键词进行检索,所有专栏文章均为开放获取。

②每期专栏出版前和出版后,期刊网站均在醒目位置发布征稿通知和专栏文章列表。

③每期专栏出版后,通过邮件向当期作者、期刊编委、相关领域专家等进行推送。

④制作专栏/专刊约稿通知、专栏文章合集、特邀文章推介等公众号报道进行发布。

⑤邀请优秀专栏文章作者撰写制作科普化的公众号推文。

⑥制作精品专栏宣传册及抽印本,在参加相关学术会议时进行宣传。

⑦与专业学会平台微信公众号合作共同推广。

2.3 会议展示、走访院校

除了利用网络媒体进行推广宣传外,积极参与专业领域学术会议,利用展台展示推介期刊专栏/专刊成果,是最直观、最亲切的与专家、读者互动的方式,更是宣传推广期刊最有效的途径。此外,《红外与激光工程》编辑人员多次走访各大高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对不同专栏/专刊进行了有针对性、专业性的宣传推广和传播。

3 出版专栏/专刊的成果

3.1 期刊指标提升

例如,精品专栏之一。《红外与激光工程》于2020年3期出版的特约专栏“光学三维成像与传感”共刊登20篇文章,中国知网数据统计显示:该期专栏文章篇均下载量为258.85次,该期其他论文篇均下载量为92.8次。期刊官网数据统计显示:该期专栏文章篇均浏览量为813次,篇均下载量为229次;该期其他论文篇均浏览量为269.3次,篇均下载量为34.3次。可见专栏文章的浏览量和下载量远高于当期出版的其他论文。特别是由该专栏主编、《红外与激光工程》青年编委,南京理工大学左超教授撰写的首篇文章《3D真的来了吗?——三维结构光传感器漫谈》被下载898次,被引用14次(CNKI);期刊官网浏览量为1634次,下载704次,此文公众号阅读量为1376次。此外,该专题推文的微信公众号阅读量为1204次,均居于微信公众号推文阅读量前列(以上数据均截止到2021年5月29日)。

专栏的出版、优质的稿源使得期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红外与激光工程》连续7年(2014—2020年)荣获“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全国科技期刊Top10),2020年入选“第5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在全国159种“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期刊中,影响力指数排名第9位。

3.2 吸纳更多专家和科研人员

通过组稿专家和编辑邀请,期刊纸媒、网站、公众号、会议媒体等渠道宣传推广,与各专栏专题相关领域的专家和科研人员积极参与,不吝赐稿,显著扩展了期刊原有的受众群体,许多原本对期刊不了解、不熟知的院校和师生开始关注期刊动态,许多青年专家加入期刊审稿人、青年编委的队伍中,为期刊注入了新的活力。此外,通过组稿,期刊微信公众号也吸纳了更多新力量加入公众号撰稿人的队伍中,为公众号推文形式和内容的丰富添砖加瓦。

3.3 提升编辑业务能力

专栏/专刊组稿的过程提升了编辑与专家沟通交流的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加强了编辑的自信心与责任感,对学科前沿和专业热点追踪的触觉更加敏锐,宣传推广期刊的形式更加灵活和多样化。

4 结 语

目前,《红外与激光工程》的专栏/专刊组稿工作蒸蒸日上,光电领域的领军专家、青年才俊纷纷为期刊组织优质稿件,牵头组织策划专栏出版工作。截止目前,《红外与激光工程》共出版了26个专栏的288篇专栏约稿,邀请到了70余位专家担任“特约组稿专家”。2021年下半年的专栏安排已完成,2022年的专栏策划已启动,与高校合作即将出版的院校专刊系列工作已经展开。

实践证明,打造精品专栏/专刊能够促进学科专业发展,丰富期刊专家库资源,提升期刊行业地位,扩大期刊学术影响力,加强编辑队伍建设,是一项助力期刊长足发展的有效举措。

猜你喜欢

专刊编委科技期刊
编委简介
编委简介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定义和特征
编委简介
本刊编委简介
专刊
专刊
亚运专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