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体育家庭作业设计与实施

2021-01-08童嘉恺厦门市松柏中学

体育风尚 2021年9期
关键词:家庭作业体育锻炼体育教师

童嘉恺 厦门市松柏中学

体育家庭作业是依据学生兴趣爱好、年龄、性别、体能和健康等情况,体育教师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合学生在校外时间完成,以强化课堂学习成果、提升体质健康水平的锻炼渠道[1]。将体育家庭作业纳入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对课堂教学知识与技能的巩固和迁移具有重要价值。国务院办公厅于2016年发布的《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强调“中小学校要合理安排家庭体育作业”[2],但有学者研究发现:校外体育锻炼时间低于10 分钟的学生有近75%[3];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发布的数据: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70%参与居家体育锻炼的学生中,有55%运动时间不足一小时,呈现运动缺乏、强度不足特征[4]。因此,本研究围绕中小学体育家庭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先进经验及自身实践展开论述,以期促进体育家庭作业常态化开展,拓宽初中体育课程,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行为的养成。

一、体育家庭作业设计

(一)设计主要原则

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家庭作业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体质与健康发展状况、兴趣爱好需求、居家锻炼条件、气候等影响学生居家体育锻炼完成的诸多现实因素,并进行周期性、针对性的内容设计和布置。

1.依据学情进行设计

体育家庭作业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各个学段及学生个体体质健康状况、课堂学习情况、体育锻炼兴趣爱好等,设计由易到难的作业。首先,发展学生阶段身体素质敏感期能力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中学生是耐力和力量等素质发展的相对敏感期;其次,结合中小学生各个水平国家体质健康测试项目的内容及标准,需要根据学生个体体质健康情况进行相应锻炼内容设计;最后,中小学生对运动项目的兴趣爱好也是重要参考依据,在设计过程中具有弹性选择空间。

2.根据课外锻炼条件进行设计

社区、公园、家庭是学生完成体育家庭作业的主要场所。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家庭作业设计时,需要调研学生生活体育环境,根据家庭体育锻炼场地和设施等实际条件,设计徒手或简单器械的锻炼内容,如爬楼梯、俯卧撑、深蹲跳、波比跳、跳绳、仰卧起坐、举小哑铃等运动;结合社区或附近公园等免费场地、设施条件,设计耐力跑、球类活动、轮滑、骑行等运动。另外,可以设计同学之间、学生与家庭成员协作的作业完成形式,如集体类或亲子类的体育练习活动。

3.根据气候条件进行设计

天气、季节的变化对于学生校外体育运动选择产生重要影响。上课期间体育家庭作业布置完成时间多为晚上,另外,还有雨季,应以家庭室内身体素质类锻炼项目为主,或者观看体育比赛作业;周末或者节假日可进行户外运动项目设计;根据地方四季气候特征,在相应季节、寒假和暑假,设计的内容也要有所差别,如夏季布置游泳作业,秋冬季节布置慢跑等。

4.综合安全保障进行设计

体育家庭作业的布置和实施一定要充分考虑安全措施,加强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安全教育和健康常识教育,包括完整的体育锻炼流程(运动前准备活动和运动后的放松)、场地和设施的检查、运动结束的饮水要求、运动损伤的规避和突发处理等,使学生在校园、家庭、社区、公园等安全的环境里参与体育锻炼。另外,体育家庭作业应该在合适场地和合适时间完成,整个过程注意不影响他人,不妨碍他人合理休息。

(二)设计主要内容

体育教师在进行初中学生体育家庭作业需要根据不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同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爱好需求布置不同身体素质内容,内容设计既要具备全面性又要保证针对性,且留有可选择的弹性空间,既激发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又巩固体育运动技能。在体育家庭作业设计上,可以结合学生年级水平阶段学习效果、学校体育特色、学业水平考试内容、体质健康测试内容等。体育家庭作业内容分为技能类内容:游泳、乒乓球、羽毛球、排球、足球、篮球等,以及体能类练习内容:50米跑、箭步跳、引体向上、仰卧起坐、俯卧撑、耐力跑、实心球等。

二、体育家庭作业的实施

(一)体育家庭作业布置

体育教师在体育家庭作业布置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几个方面因素: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进度、课堂教学效果、生活化体育锻炼内容、体育作业锻炼强度等。综合诸多学者关于体育锻炼研究表明:就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效果而言,中等强度运动成效明显,运动时间保障是运动量的重要前提,半小时以内的运动参与无法有效动员人体各器官机能,身体锻炼效果不明显。研究证明,30~40 分钟及中等强度的体育家庭作业练习就健身效果而言较为理想。另外,一般观点认为,每周体育家庭作业练习频数保持在3~4 次,即隔天进行一次身体锻炼效果最好[1]。

(二)体育家庭作业记录

体育家庭作业的记录是学生体育锻炼效果的重要依据,也是需要锻炼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依据,准确无误的记录方式显得格外重要。根据体育家庭作业各个项目锻炼方式和特征的差异性,可将记录方式分为:① 时间记录法。运动项目完成方式是不间断、连续的,无法且不必要记录起始点,该类家庭作业完成量需要用运动时间进行记录。比如耐久跑,学生需要在社区或公园进行20 分钟练习,连续运动20 分钟即完成该项体育作业。② 次数记录法。运动项目完成动作有清晰可辨的起始点,可用计次数形式进行完成。这类项目在进行家庭作业量布置时可采用完成动作次数进行确定,例如,仰卧起坐,初中阶段要求学生做50 次,完成2 组,学生体育作业评价,依据其规定次数的完成情况。③ 混合记录法。综合前面两种记录方式的项目特征,主要呈现为间歇组成运动,在记录方式上既需要计时,也需要计量。比如学生进行一分钟跳绳练习,200 次一组,重复3 组,记录每一组完成所需时间。但是,无论哪种练习项目及记录方式,根据运动生理学120~140 次/分钟的最佳运动心率区间范围的证实,需要在体育家庭作业结束后对学生的平均心率进行记录。

(三)体育家庭作业检查与评价

体育家庭作业质量保障与检查、评价和反馈等环节息息相关。通过对学生体育家庭作业进行定期抽查或全面检查,落实监督和检查环节,对学生学期体育作业进行综合评定,并将之纳入学期体育期末成绩及学业水平综评内容,推进中小学体育家庭作业的常态化发展。对体育家庭作业进行检查的方式包括:① 体育家庭作业“登记簿”。根据体育家庭作业所需内容,对学生体育家庭作业“登记簿”进行设计,对学生每天体育家庭作业完成效果如实进行记录,采用每周回收、每月数据录入和分析,并反馈结果的方式,以督促初中学生进行改进;② 小程序打卡记录。将每天体育家庭作业完成情况,在指定的QQ 群、微信群,或专门打卡小程序,以照片或者小视频的形式上传进行打卡,以激励学生作业参与热情,长期性的坚持完成体育作业。与此同时,教师可在线为家长解决作业练习过程中的疑惑,并及时调整作业内容;③ 手机软件记录。体育教师可以引导家长和学生通过手机下载成熟的适合初中学生运动的服务软件,并执行软件指导、监督、分享、分析功能,既可以提醒和帮助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运动损伤事故得到有效减少;可以分享运动参与状况,提高体育运动参与成就感;还可以通过软件记录于分析,对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状况及改进策略提供指导性建议;④ 课堂“擂台”比拼。体育教师可以根据体育家庭作业计划,每月在课堂开展体育类项目竞赛活动,设定“突飞猛进奖”“最强王者奖”“最棒家长奖”等奖项,除了定期检验体育家庭作业效果,还可以激发学生体育锻炼兴趣,提高作业完成效率和质量。

体育家庭作业逐渐成为学校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体育功能和目标的延伸和拓展具有重要价值。家庭体育是体育的重要一环,能有效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行为的养成,但始终处于边缘化。通过家庭体育作业布置,循序渐进,层层推进,逐步丰富家庭体育锻炼形式,使之成为家庭教育的组成部分,成为学生体育自主锻炼能力发展的重要方式,最终实现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培养,及体育特长的形成。当然,家校联动,教师和家长的密切配合是理想效果取得的关键。

猜你喜欢

家庭作业体育锻炼体育教师
特殊的家庭作业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Special Homework 特殊的家庭作业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谁帮派翠克完成家庭作业
当孩子的家庭作业过多时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