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学生高质态就业实践路径探析

2021-01-08薛小霜严晓燕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院校高职专业

薛小霜,周 琳,严晓燕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重中之重。高等职业院校作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高等教育办学机构,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观,发展一部分有条件、有能力的学生创业,就成为了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育工作的重点。

江苏省就业情况调查报告[1,2]显示,2018 届高职学生就业率为66.87%,升学率20.65%,与本科生的63.32%和19.98%持平,创业率2%高于本科生的1.06%,就业学生中就业相关度为62.03%,低于本科生的71.25%,离职率高达32.00%,高于本科生的15.41%;2019 届高职学生就业率为63.57%,升学率为23.33%,与本科生的59.51%和20.94%持平,创业率1.98%高于本科生的0.90%,就业学生中就业相关度为62.64%,低于本科生的71.97%水平,离职率达29.90%,高于本科生的13.76%。就业难背景下,近20%的高职学生选择以游学、待业或创业等方式慢慢探索人生路,“慢就业”现象的出现向高职院校提出了新的考卷。高校毕业生选择“慢就业”的动因各不相同,但一旦选择“慢就业”,就会失去应届毕业生这一特定身份,就不能享受与其相关的有利就业政策,错失就业良机[3],高校就业质量势必下降。

1 高职院校在促进就业中面临的困难

高职院校意识到促进就业是高职人才培育的重点,设立就业指导中心分阶段开设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但课程多采用单一授课形式、传统教学。目前高职就业指导中最大的缺憾是:学生寻求专业方向意见时,大多数就业指导教师能给予的帮助和解答并不专业;高职学生个人能力存在劣势,或创业需要积累丰富经验投入大量资金等原因,创业并不能作为高职院校提高就业质量的主要方向和途径。现阶段,高职院校创业比例持平在2%左右[1,2],因此,高职院校要遏制逐年降低的就业率、提高就业质态,就需要在行业就业上下足功夫。此外,临近毕业的学生常常因找工作而身心压力空前巨大,“慢就业”成为一部分学生的应激保护措施,这就需要高职院校重视学生就业观的培育。

2 高职学生“慢就业”心理

慢就业不等于不就业。从心态上来讲,“慢就业”有主动和被动之分,其内驱动力不同,学校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同。

被动“慢就业”主要由个人原因引起,这部分学生自身工作能力差或个人能力达不到心理预期,心理落差造成他们不敢步入职场,一旦家庭能提供待业的物质条件,他们就会选择“慢就业”。究其原因,这部分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对自身进行良好的职业规划,或者没有对专业形成全面的认识,缺乏明确的就业观。这部分学生需要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因材施教,才能引导他们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专业方向的就业目标。

自主选择“慢就业”的毕业生在“慢”的过程中观望,有些打算学习深造,有些有创业意愿,还有的想从事新兴的自由职业等。究其原因,这部分学生发现个人心理需求并明确目标时已值毕业,他们没有及早着眼未来,只能在“慢就业”状态下寻求更大发展。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时将就业预警红线提前,给学生足够的视野,让他们提前权衡个人与发展,达到高质量就业。

归根结底,高职学生没有足够的眼界和能力为自己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高职院校要开展多层次的就业指导培训,多角度培育学生就业观,多方位辅导就业技能,就创业指导要从“培养什么人”这一根源着手,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将“慢就业”的预警红线提前,让他们提早接触行业、接触实践、接触社会,从源头上解决学生的“慢就业”思想根源。

3 高职院校“慢就业”成因及思考

高职毕业生选择“慢就业”的动因虽不相同,但折射出当今大学生在面对社会时是有思考的,高职教育应分析形成“慢就业”现象的深层次原因,从“培养什么人”的角度去思考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质量和就业观的正确措施。分析“慢就业”现象成因,涵盖四个方面:

3.1 社会层面:时代的冲击造就了摇摆的“慢就业”

“互联网+”信息时代、共享经济催生出全新的社会形态,任何人都可以从网络媒体获得海量信息,而高职学生甄别信息真伪的能力较差,这些没有得到有效筛选的信息给高职学生带来了巨大的观念冲击,部分学生在自身没有做好准备时就投入新职业中,势必影响高职的整体就业质量。另外,高校不断扩招,低廉的“二战”升学成本等,也无形中助长了“慢就业”的势头。

3.2 家庭层面: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催生了等待的“慢就业”

改革开放40 多年来,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很多家庭在子女毕业后仍旧能够提供经济支持和物质基础,在没有良好指导的情况下,学生更注重自身个性发展和选择,往往会任性决定毕业旅行、待业或继续深造[4]。同时,我国传统家庭过于保护孩子,条件好、父母要求高的家庭更是给孩子制定严格的计划、要求,以致部分学生从未自己解决过问题,面临从事什么职业,这部分学生就会踌躇,成为“慢就业”中一员。

3.3 个体层面:自我认知的偏差导致了期望值偏高的“慢就业”

就业实际上是学生角色转变、深入了解自己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学生如果不能认清现实、转变角色,将会迷失自我。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全面认识,分辨不出岗位间的差别,造成“伪多项选择”的困境;部分学生缺乏自信,想从学习、考察、创业上提升自我,沉溺于学生身份、不愿真正就业;还有部分学生认不清就业形势,高估自我,“高不成低不就”。这部分学生往往期望值偏高,在实践中又不能认清自我、校正就业意向,必将成为慢就业一员。

3.4 学校层面:行业就业指导与就业心理辅导不协调

高职院校要解决学生“慢就业”心态问题,需要从专业技能辅导和健康心态培育两个方面着手。高职院校开设的就业指导从素质拓展上辅导有实际需要的学生规划创业;心理健康课程能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冲击;但高校“慢就业”毕业生面临的根本问题,如无法甄别外来信息、缺乏专业指导、不能适应角色转变等,还需要从专业技能培育着手,这就需要配套的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要培育学生就业意识、提高行业就业能力,就业指导老师就需要具备专业储备,而培养非专业背景的职业生涯规划老师需要学校花费长时间统筹和培训。高职专业教师对专业市场的掌握比较客观,而现代学徒制教学强调的“师带生”模式,师傅能够针对学生本身专业、技能进行就业方向的专业指导,能够实现“培养什么人”的人才培养目标。

4 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实践与前景

现代学徒制是高职院校结合自身特点、利用企业资源,实现“做中教、做中学”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实践过程以市场为导向,将理论知识和素养教育相结合,是目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研一体化人才培养的一种高效形式[5]。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下,师傅能根据行业特点,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专业方向的就业目标,给学生提供思考就业的氛围和阅历;“师带生”的模式还能够及时给予学生行业就业辅导,保障学生的心理防线,督促学生提早思索职业规划。人才培养上开发专业能力,就业观塑造上明确就业目标,现代学徒制能解决“慢就业”学生的就业素质问题。

4.1 培训实习一体化,拉前就业红线

部分高职院校在招生阶段即采取订单式招生,这一模式具有很大的成效,但并不适用于所有行业。大部分学徒制教学下的高职院校在大一时设置相应的实训项目,学生从参观不同的项目开始接触实习,同时配备校内外专业指导老师做详细指导;大二时根据学生个人和教师双方意向确定学徒制教学培养方向,包括技能培训班、工种培训班等供师生双向选择,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分支的培养方向,教师进行专业化的学徒制教研,同步深化专业技能;顶岗实习时,学生可根据自身优势和企业需求,与单位双选确定实习岗位。这一过程中,实习与学徒制培训挂钩,在学徒制班级中就不断磨练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其深入研究专业前景,拉紧学生就业的思想线。

4.2 打造专业技能岗,明确就业意向

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过程中,学校根据企业的用人标准制定专业技能培训计划,结合目前的“1+X”证书要求,跟当地行业先锋企业合作开设技能竞赛班或工种培训班等,“以赛促教、以赛促建”。比如:借助1+x证书,和企业联合培养,开设系列培训班;与企业合作开展高职类技能竞赛,鼓励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实践技能水平,拓展就业方向;顶岗实习阶段,部分学生以企业委托职业化教育培育代替顶岗实习,学校开设技能竞赛班,专项培育先进技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路、想法和灵感。这些举措提高了学生的行业参与度,让学生对行业、岗位投入更多的思考,在氛围中引领学生对就业前景进行评估,找准自身定位。

4.3 校企互聘“双导师”,前瞻职业规划

“双导师”是目前高职院校常用的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在这支队伍中教职员工和企业先锋都承担着学生智育、德育的功能。双导师教育可以在专业知识、实践能力上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专题讲座、企业见习等引导学生平稳进入企业,明确人生目标,做好职业规划[6]。剖析“慢就业”学生心理状态,高职“双导师”建设中要加强学生就业心理的构建,促进学生的就业意向,需要包括四个环节:一是学校教师和企业行业先锋组成的“双导师”队伍,要对行业前景有足够的认识,能给学生提供先端、前沿专业知识,让学生对专业的认知“有方向”;二是要按行业方向和就业岗位设置导师队伍的梯度,保证指导老师能够给学生提供多项就业选择,让“有的选”成为学生的就业动力;三是要加强导师聘任、进修培训、实践锻炼等机制,以教师提升带动学生提升,引导学生“有提升”的探索,做好职业规划;四是导师工作激励机制要与学生就业质态挂钩,学徒制教学下,学生的就业质量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师傅的指导水平,一定的激励和淘汰,能督促高职教师全员参与到就业指导工作中,给学生提供“有帮助”的前瞻性思维,更好地进行择业。

4.4 校企共建“多元评价”,引导健康择业观

目前,高职院校意识到“多元评价”对人才评价更有效,从“过程共管”的校企联合实训,到“师带徒”的专业实践教学,都从各个角度完善了现代学徒制教学与评价体系,营造出“立德树人,技能为本”的立体培养观念。(1)技能是高职学生就业之本,学徒制教学下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更深入,更能根据实际状况设计相关的评价内容和指标,注重考核学生实践过程中的表现,还能在面对面沟通中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指导实践、拓展视野、提高能力,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2)多种评价机制的应用,结合信息技术平台、日常课堂表现、同伴评价、自我评价等方式肯定学生的成绩、进步和良好表现,多角度的评价能让部分因专业知识不扎实、动手能力差、人文知识素养不高的学生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和优势,从一定程度上纠正内心的自卑,带动他们参与到实践中,发挥个人优势。(3)高职院校学徒制教学经常采取模拟演练、测试的方式进行教学,“工作”中的评价更能让学生对个人能力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能够帮助个人能力达不到心理预期的学生找准自身定位。(4)企业不仅注重职工个体意识和能力,还注重职工团队合作意识,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教学从提高综合育人成效出发,在教学评价中可以对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进行明确的要求,注重学生团队意识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考核,引导健康就业观[7]。

5 结语

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深度挖掘地方资源、研究政策变化、结合学生实际,通过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丰富的教学内容、创新的教学模式、特色的实践课程、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为“双导师”的二元结构教师队伍教学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可以培养出一批理论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整体素质高的技能型人才,保障了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满足了企业对职工的高质量需求,实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回归。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不仅从人才培养的知识层面达到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素养的效果,更从“培养什么人”的意识形态层面端正了学生的就业动机,进而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综合性人才。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专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