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思政课核心素养培育过程中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2021-01-08石长起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培育新课标

姚 亮,石长起

(1.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2.青海师范大学,青海 西宁 810000)

核心素养的由来,最早始于世界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OECD),OECD 开展了一个界定人的“关键能力”以掌握知识和社会平均水平的评价准则,这个准则就叫“核心素养的界定与选择”。随后多国开展核心素养多方面多层次的研究,包括含义、体系、现状,分学科研究和培育等等。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展核心素养研究[1],2016 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研究成果中明确将核心素养定义为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本文的研究指向我国的高职教育阶段,核心素养承载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核心素养工作的主导者。笔者认为学科素养是指学生在某一学科内通过长期的学习训练和实践在该学科所达到的水平,即在某一学科具备基本专业素质,包括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据此,笔者认为“思想政治学科素养”的内涵是,学生通过本学科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后形成的具有思想政治课特征、较稳定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统一。

高职思政课核心素养的培育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

1 国家对于课程核心素养的要求和课程发展机制存在结构性矛盾

新课标瞄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其修改的背景是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及十九大强调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这些要求必须全面迅速地贯彻落实到高职课程标准之中。所以我们发现新课标里首先就明确了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4 个核心素养。相较于老课标的素质教育理念,新课标的核心素养培育对于学生发展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程发展机制无法满足新课标对于课程核心的要求,二者存在结构性矛盾,且短期内无法改变。一般来讲,一门课程的发展机制首先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确定课程,制定课程名称、课程标准、编写教案、课程实施、评价反馈等过程。因此高职思想政治课在这么多年的积淀下,发展机制已经形成。在新课标制定时,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的设定来自高层的教育主管部门,课程标准制定以后编写教材,学校行政机构根据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层层落实教育目标。课程内容的选择亦需要纲举目张,不断充实。

但现实的情况是,第一,高职政治课程的新课标目前不明确,一般由各高校根据教材自主制定,这是不统一的,笔者认为应该由教育部编定属于高职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第二,2016 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2017 年新课标对高职各个课程教育教学并没有带来多大改变。第三,高职教师较少参加核心素养相应培训。

同时,大中小学思政学科一体化建设不健全,部分政治课内容重复教学也给核心素养的培育带来了一定的阻力。座谈会上提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一言以蔽之,习总书记既提出了要求也是指出了问题。我们国家的政治课在教学内容上存在着老、难、旧等特点,最为突出的就是课程内容重复性较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新鲜感受挫,教学过程变得支离破碎。

2 高职思政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程度需提升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发展水平。职业教育在我国属于起步最晚、发展最慢的教育类型。与职业教育的发展地位相同,职业教育的教师也在他们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上处于较落后的阶段。

3 高职思政课教师专业培训机会少

从高职教育的大背景来看,高职属于职业教育,高职在职业教育中的位置也较为尴尬。高职和本科院校有提升教师的国培省培,一般每年一次,报名参加培训的指标少的可怜,高职专业课,比如建筑、汽修、机电等专业教师有技能培训,高职思政课教师却鲜有机会培训提升。

从政治教师自身来看,教授知识多为理论讲授,对于学生能力提升不显著。另一方面,由于部分思政课教师非本专业科班“出身”,所以存在着原理掌握不透彻、教学方法选用不当、教学内容不自信等“技术”上的困难。当过度重视教学的技术性,提高教学知识的准确性时,就会牺牲教学的艺术性,学生就会得到一个死板的思政课堂。

4 高职学生片面定性思政课,思政课受重视程度不够

(1)从高职生源特点分析。高职学生的来源由高职学校的分类决定。以笔者所在的江苏省为例,普通高职院校的生源中,提前招生、对口单站和注册入学的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以上几类录取的学生基本是不参加高考或对高考分数没有要求的。这类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不好,再加上政治教学中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哲学原理比较抽象,很多学生片面地将思政课定性为帮社会主义和共产党歌功颂德的课程,大大影响了思政课核心素养的培育。

(2)从高职学校要求分析。我国目前的教育评价依据单一化,基础教育学校就看升学率,高职学校就看就业率。高职学生也跟着学校的要求走,重点关注的学科就是专业课程或技术课程,思政课在很多学生眼中变成了“副科”。

(3)从高职学生家庭分析。从家庭这方面分析,由于学校和学生对思政课的片面定性,导致家长对思想政治课的偏见加剧,对待思政课不重视不关心。高职学校学生家长关心的是孩子专业课的成绩,学到什么技能,能到什么样的单位就业,忽略了思想政治课对学生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在思想、道德层面的影响。

(4)从社会环境分析。从社会大环境分析,学校和家庭对思政课的不重视直接决定了社会大环境对思想政治课的不重视。学生时代对思想政治课程的错误定性和片面定位,必然会让学生在现实工作生活中碰壁,更会导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

5 未建立有效的核心素养培养体系和评价体系

2017 年至今全国所有的高中学校都在政治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核心素养,笔者访谈了一位高中教师,言及核心素养时对方指出高中政治教师在做教学设计和教案编写时已经和三维目标一样,必须要写到教案中去,对于教材的知识点能够和核心素养内涵结合起来必须要设计和贯彻。如果参加公开课竞赛或微课竞赛,核心素养培育必须体现在教学过程中。

相比之下,高职思政学科的核心素养培育才开始,高职学校各门公共课程课程标准并没有统一建立和发布。笔者通过文献研究、调查问卷和访谈,基本确立了高职思政课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体系。受限于样本的绝对数,是否能够应用于全体高职学校思政课核心素养培育尚需权威论证,需要更多的思政教师同仁们共同研究和教学,以求反复论证和推进。笔者通过研究确立的高职思政课核心素养内涵就是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律意识、公共参与、行为养成与品德修养、工匠精神与创新意识。现行的高职思政课当务之急就是尽快建立高职思政课核心素养体系,发布高职思政课课程标准。

有了培养体系和全国统一的课程标准,高职思政课核心素养的培育才能真正落地生根。诚然,落实核心素养培育不仅仅需要文件要求和课程标准,更需要详细的、配套的检查和评价机制。目前国内对于学生评价主要看分数,高职学校也不例外,只是多了一些专业技能的考核,从评价方式来看,几乎所有高职学校评价学生的“素质教育”学分、德育学分、校内外实践学分都形同虚设,高职思政课核心素养培育要求的培养体系将会逐步改变这一现状,真正强调学生素养的生成过程和全面结果。减轻学生追求分数的压力,转变教师教学的关注点。

6 国家对高职教育不够重视,核心素养培育和相关的国家战略联系不紧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的中心任务。国家的发展战略覆盖了各个领域,与我们高职教育相关的有科教兴国战略、《中国制造2025》、创新驱动发展等战略。高职教育主要为制造业提供技术人才支撑,理应贯彻和遵循《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要求,积极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支撑战略目标的实现[2]。

但是现行的高职教育并没有完全做到与国家大政方略齐头并进。当前国内面临的人才供求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随着经济发展的深入愈发突出。职业院校作为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排头堡和主阵地,人才培养的压力也是前所未有。在《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支撑下,全国高职学校面临着调整发展方向,全面贯彻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着力打造名校的机遇和挑战。

2019 年初国家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接下来应该针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体系,结合新时代职业需求,突出教材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实践指导性、启迪性作用,重视发展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和创新意识。关注学生作为新时代高职生的发展、注重学习过程的设计和跟踪评价、指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养成和品德修养。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培育新课标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