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业界视角下的图书馆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2021-01-08许建业

图书馆论坛 2021年5期
关键词:图书馆学情报图书

许建业

0 引言

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是图情事业继往开来的保证。随着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作为“双一流”学科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馆学正处于守正与创新有机统一、促进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2020年8月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举办“展现图书馆学新担当,实现守正创新新作为——新时代图书馆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学术论坛,笔者应邀发言,从业界视角讨论了图书馆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问题,特整理出来就教于方家。

1 新时代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方向

作为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实践者和经历者,笔者见证了图书馆学从最初的弱势专业发展成为当下位居学科之林成熟专业的全过程。图书馆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从内涵到外延都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图书馆学教育和图书馆事业互相促进,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学发展模式和图书馆事业发展方略。

始于1980年代的计算机技术应用推动了图书馆业务自动化建设;1990 年代互联网技术的引入加快了图书馆网络化进程;21世纪以来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促进了图书情报服务业态的变革;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近年智慧图书馆展示出令人振奋的趋势[1]。可见,信息科技成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现实需求正在倒逼图书馆学教育改革,专业设置与学科创新已然成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必然选择。图书馆学教育从最初面向图书馆系统,转向更为宽泛的信息职业领域,客观上形成了面向社会信息化对人才需求转型的局面。

改革开放以来图书馆领域的国际交往不断增强,国外图书情报学教育理念、方法与内容的引入,国际图书馆业界管理与服务的交流,国内学界和业界的留学研修与互访探讨,促进了图书馆学教育与图书馆服务管理更快地融入国际大环境。自1996年第62届国际图联大会在北京举办以来,我国图书馆界快速步入国际图书馆领域,通过参与各级各类业务活动和学术交流,增强了在国际领域中的话语权,提升了我国图书馆人的业界影响力。

图书馆学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社会教育和公共文化事业的支撑,在步入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时代背景下,需要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上进行系统思考和战略规划,立足当下国情和发展实际,从课程教学、学术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技术创新、交流合作等方面加以优化设计[2],结合国家重大文化发展战略需求和图书馆法治建设进程,守正创新,担当作为,探索并形成一个集教学、科研、实践和服务为一体[2]的图书馆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完整体系,引领图书馆学教育发展的时代方向。

2 业界对学科发展与队伍建设的观照

图书馆学本质上是一门关于知识组织、揭示、管理和服务的应用学科,当下图书馆学教育旨在培养既有文史基础、又掌握信息技术,具有用户思维、服务意识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图书馆学专业人才自然地首先应当服务于图书馆事业。在此前提下,努力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对信息管理与信息服务的需求,这是基于图书馆事业建设视角而呈现的观点。

李扬[3]等进行了一项基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招生就业数据的图书情报人才培养现状与趋势分析,研究发现:1996-2016 年该系共招收本科生1,033 人、硕士生688 人、博士生287 人;2006-2016年间,本科毕业生中62%选择继续深造;硕士毕业生择业分布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17%,金融业和教育行业占11%,公共管理、社保及文化行业占9%;同时期的博士毕业生中,教育行业就业者占51%,科研与技术服务业就业者占14%。上述数据表明,图书情报专业涉及的社会领域呈现出宽广多元的态势,具体表现为:图书情报专业教学与科研领域进一步扩展,宽口径、多方向、交叉性的专业教育成为图书情报专业人才培养的趋势之一;信息技术在图书情报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地位日益明显;我国图书情报专业的现行教育规模总体偏小,学科力量整合势属必然;图书情报专业的未来走向与社会现实需求紧密关联。因此,回应时代对图书情报学科教育的关切、造就一支具有实践能力的专业队伍是学界的责任所在。

在公共图书馆领域,图书馆学专业人才引入与使用一直是业界与学界关注的重点之一。以南京图书馆为例,截至2020年7月底,421名在编在职员工中,专业技术岗位392人、管理岗位12人、工勤岗位17人;专业技术岗位员工中,图书情报专业毕业员工28 人,占比7.14%。2007-2019年间,南京图书馆共进行10次公开招聘,招入155 人,其中图书情报专业入职11人。在这28位图书情报专业人员中,博士毕业生1人、硕士毕业生12人、本科毕业生9人、大专毕业生6人;按性别统计,男性9人、女性19人;按职称类型统计,研究馆员4人、副研究馆员8 人、馆员12 人、助理馆员2 人、刚入职2人;按毕业高校统计,北京大学1人、武汉大学2人、华东师大1人、南京大学7人、东南大学2人、上海大学1 人、江苏大学1 人、苏州大学1人、华东工学院1人、北京大学成教院5人、江苏省电大1人、南京市电大1人、河北经贸大学1人、英国拉夫堡大学1 人;按毕业年代统计,1980 年代毕业的硕士2 人、本科2 人、大专6人,1990年代毕业的本科4人,2000年代毕业的硕士3人,2010年以来毕业的博士1人、硕士8 人、本科2 人;按现任职务统计,馆级领导3人、部门领导4人、班组长4人,除3位馆级领导外,其余25位主要分布于业务部门,其中业务管理部2 人、社会工作部1 人、采编部3 人、读者服务部10人、信息资源开发部2人、历史文献部2人、学报编辑部4人、物业管理部1人①。总体而言,图书情报专业毕业的馆员较好地履行了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发挥了作为图书馆事业中坚与骨干的作用。

图书馆本质上致力于信息、知识、文化的传承保护、知识挖掘与集成创新,不仅作为人类知识与文明保存之场所,更是当下通过服务发挥社会教育功用,面向所有人免费开放的一项普遍实行的制度安排。随着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包括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等在内的图书馆事业正步入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培养大批合格的图书馆学专业人才充实到鲜活的图书馆服务与管理岗位上,是图书馆学教育者和图书馆事业管理者共同的责任担当。

经过数代图书馆学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奋斗,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已经形成学校教育和继续教育共生、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的格局体系[4],特别是近年图书馆学博士后培养与图书情报专业硕士人才队伍建设均取得明显功效,为进一步拓展教育口径、创新教学方式、优化课程设置、造就事业新军奠定了良好的学术基础和业务范畴。图书馆学作为应用学科,注重教育与社会实践的联系至关重要,通过创新实践教学、开展科研项目、完善软硬环境、强化行业交流,努力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3 图书馆学守正创新的准确定位与时代担当

作为与图书馆事业紧密相关的学科,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到资源建设与技术应用、图书馆法律与政策、图书馆业态与发展模式、文献资产保存与利用、公共文化服务与社会阅读等都是当下图书馆学需要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的系列课题。

所谓守正,首先立足图书馆事业是图书馆学基本研究对象与研究范畴的本源。近年兴起的以改革传统图书情报教育、向跨学科方向发展为目标的欧美iSchool运动,以大数据为中心逐步形成“去图书馆化”趋向,对我国图书馆学教育产生一定影响[5]。随着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持续发展,我国公共文化事业呈现出良好态势,新时代图书馆学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任务已然摆在面前。因此,建立顺应国际发展潮流又具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学教育模式成为图书馆学界和业界必须正视的重大现实课题。守正是发展之基础、创新之前提。具体而言,一是要坚守为图书馆事业培养人才的职业使命;二是应持守图书情报教育的核心理念与方法;三是需稳固学术研究与业务交流的主阵地。

所谓创新,应在守正前提下,对涉及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技术、方法和领域层面作出针对性的探索与改革。面对新兴技术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影响,学科建设在坚持学科边界的基础上,在教学内容与技术手段上及时响应与跟进;在教学方法上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把握媒体融合态势,整合新式课堂教学;顺应技术发展趋势,结合学科建设特点,适当拓展新的研究领域,开展跨学科研究与跨界业务交流[6]。具体而言,一是围绕学科产学研发展目标,加强图书情报专业硕士点建设,鼓励在职图书馆工作者提升专业素质与服务能力;二是建立健全图书馆学专业教学与实践基地联盟,进一步提升学界与业界在服务于图书馆队伍建设上的双向互动;三是通过构筑综合性的教学科研平台,建立相应科研团队,加强对事业发展的重大课题的联合攻关研究,促进教研成果的现实转化。

笔者自1982 年起接受为期7 年的图书馆学本硕专业学习后,随即进入已逾31年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与管理职业生涯,迄今已历38年。作为图书情报领域的一名老兵,亲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图书馆学教育与图书馆事业建设很不平凡的发展过程,见证了图书馆学课程设置、教学手段、技术装备、项目研发、学术交流、教务管理、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发展,参与了图书馆领域事业规划、业务建设、服务规范、技能培训、绩效评估、项目管理、国际交流等方面的系列活动,真切感受到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与时俱进的目标追求,深刻体会到图书馆事业服务大众的职业担当。面对更具机遇和挑战的新时代,图书馆学界与业界如何更好地实现思维对接、业务对接、平台对接、项目对接,增进教学、科研、实验与实践过程的衔接融合,似应成为图书馆学教育理性回应社会关切、与生动鲜活的图书馆事业实现良性互动的行动选择。

就图书馆业界而言,更需要立足事业发展实际,以提升全体从业人员信息素养与服务能力为抓手,实施积极的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政策,采取“引进来和送出去”的双向激励措施,在图书馆战略规划管理、多元阅读推广服务、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总分馆服务标准、创新服务案例研究、融媒体技术应用、馆社店跨界业务合作、事业人力资源配置、核心业务与外包服务、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特藏文献保护与文创开发等方面,加强与学界的互动与协作,促进图书情报领域学与术的融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科与事业的互补,为新时代图书馆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为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努力。

注 释

①数据来自南京图书馆业务数据统计分析报告。

猜你喜欢

图书馆学情报图书
情报
情报
情报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交接情报
中国比较图书馆学发展探究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3年年会暨第31次科学讨论会在贵港举行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2年年会暨第30次科学讨论会在南宁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