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造物思想与徽州木雕艺术

2021-01-08王彦霖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天工 2021年6期
关键词:造物者造物木雕

王彦霖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民间造物艺术作为乡土文化的有生力量,在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长河里不断地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木雕作为木构的语言,是造物艺术的特殊“符号”,木雕艺术发展过程中造物思想与工艺技巧相辅相成,造物者将造物意识赋予木雕作品的同时又巧妙地展现出工艺特色。具有区域性艺术特征的徽州木雕承载着徽州地区民间造物者的思想感情,其历经沧海桑田形成独具风格的工艺文化,在百姓的生活中广为流传。

一、民间造物的思想范畴

(一)造物思想的自然哲学观念

中国传统的民间造物艺术在物的方面可谓是包罗万象,无论是器物的选材还是加工方式都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量材为用、因地制宜,这些理念不仅表现出匠人们对自然价值的认知,实际上也体现了在造物思想下人与自然之间的哲学观念。儒学家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的理念,即天、地、人和谐共生,人与世间万物是一个共同体。宋应星在《天工开物》总序的开篇便开门见山地指出:“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①(明)宋应星:《天工开物译注》,潘吉星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1页。其本意是指天地之间万物以计,而人们要做的事也因而很多,适应自然事物的变化而发展,是人类社会最为明智的选择。二者的观点皆认为世间有主宰万物的“道”,而“道”是人与万物和谐共存的自然法理。古人将自然的哲学观念与造物思想相结合,由此催生的造物意识在人类社会中生生不息地传播开来。

(二)造物思想的人文社会观念

人是社会的主体,是思想造物的本原,器物的创造往往需要人为的推动力。《考工记》中有记载:“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②闻人军:《考工记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4页。“天时、地利、材美、工巧”共同组成了民间造物的思想观念,其中,“工巧”考验匠人的造物思想、技艺观念,是以“人”为主导的“造物之美”。庄子曰:“夫造物者为人。”然而,在古代受限于落后的生产条件,独自一人很难在有限的环境中制作出精美的器物,集体合作成为民间造物的常态。正如柳宗悦在《工艺之道》中阐述:“优秀的作品并非一人所为,而几乎全是合作的成果。好的作品背后,是好的合作。”③柳宗悦:《工艺之道》,陈文佳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9 年,第34页。匠人之间团结协作,明确分工,优势互补,弥补了个人造物的局限,而“合作”的根源来自“人”这一造物个体对于“社会化”集体的认知。由此可见,民间造物的思想不仅包含了“人本主义”的价值观念,还囊括了“精诚合作”的社会认同感。

二、承载着文化历史的徽州木雕

(一)徽州木雕的地域文化

徽州木雕是安徽传统建筑中民间造物艺术的典范。徽州因其独有的乡土文化底蕴,经历明清两朝数百年徽商文化的传播,使得该区域木雕艺术成为全国闻名遐迩的文化名片。徽州地处皖南,多山地丘陵,森林资源丰富。古语有云:“徽州是七分山水一分田,一分道路一庄园。”由于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徽州建筑多以木质框架为主,大量的木构梁架为皖南匠人提供了用武之地。徽州木雕以其精雕细琢的工艺雕刻、鬼斧神工的木雕工艺在木质建筑的斗拱、梁架、檐条、门窗、栏板、栏杆等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痕迹。木雕工艺与徽派建筑相得益彰,随着历史的发展,徽州木雕成为皖南地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二)徽州木雕的历史渊源

徽州木雕起源于宋代,宣和年间我国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徽州人抓住了这个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外出经商,徽商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民间素有“无徽不成镇”的说法。徽商致富后,修祠堂,建庙楼,为徽州木雕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木雕作为建筑的装饰物清新典雅。这种艺术风尚的形成,离不开徽州人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耳濡目染。徽州是程朱理学的发源地,素有“程朱阙里”之称。程朱理学作为宋代儒家文化思想的经典,在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之后,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引领长达七百余年。该理学崇尚“三纲五常”“三从四德”,普通人遵守纲常,商人以成为儒商为榜样。朱熹曰:“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①(宋)朱熹:《朱子家训》,方彦寿译,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年,第55页。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徽州人民克己复礼,木雕艺术风格亦同受儒家文化影响简约而不失分寸。

三、徽州木雕的工艺与类别

(一)徽州木雕的技艺与工序

在民间造物艺术活动中,徽州木雕的雕刻技法可以分为浮雕、圆雕、平雕、镂空雕等,圆雕的手法多样,在形象塑造上抽象与写实并存。浮雕是在平面上采用压缩处理方式来刻画的木雕,多用于窗栏板的装饰。平雕是一种相对简单的雕刻手法,多应用于建筑构件边框的塑造,造型简洁,明暗对比分明。镂空雕亦称双面雕刻,该雕刻手法精细,难度较大,装饰性强,多应用于房檐、门框的装饰。镂空雕题材广泛,造型精美绝伦,是徽州木雕技艺的典范。除了这四种雕刻技法徽州木雕还有二十多道工序,其中主要有构思、选材、打样、打磨等。构思是徽州匠人对造物形式的预想。选材是匠人对生活素材的提炼,并加以艺术应用。打样是木雕工艺、结构造型、内容构思的总和,是匠人工艺才能的展示。打磨是徽州木雕制作工序的最后一步,在木雕造型结构确立的前提下,通过精细地修正、磨砂,显露出木雕清雅秀丽的气质。

(二)徽州木雕的题材与分类

徽州人民对木雕题材的甄选是基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其中最为常见的题材当属人们生活中的花、鸟、鱼、虫、田园山水。无论是象征着花开富贵的牡丹,还是象征寿比南山的山石,一切源于生活的图案,都从侧面反映出人们对自然的崇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人物生活方面,无论是拜将入相,还是富甲一方,功成名就的徽州人民荣归故里,修建祠堂光耀门楣,因此就出现了“五子登科”“衣锦还乡”“福禄双喜”等题材。徽州地区多山地,道教与佛教在此兴盛,宗教与神话故事题材的木雕作品在市面上广为流传,如《八仙过海》《送子观音》《精卫填海》等题材的作品屡见不鲜。宋代程朱理学的兴起,大量的孔子、孟子形象出现在木雕上,反映了徽州人民对于儒家思想的尊崇,佛、儒、道宗教文化题材的出现表明了人们对文化信仰的精神追求。

四、民间造物视域下徽州木雕的艺术价值

(一)实用价值

人类的造物发展史是一部自然开发的历史,也是器物“用”的历史。受原始生态环境以及生产要素的影响,人们在有限的条件下创造出功能较为单一的实用器物。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生产力与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老的器物因社会定位的转变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徽州木雕在不同的时期,其实用价值是不同的。在古代,徽州木雕作为建筑装饰的衍生物所存在,雕梁画栋,锦上添花。如今,徽州木雕是具有明显特色的文化产业瑰宝,近些年来随着木雕产业化的兴起,木雕文化在输出艺术特色的同时带动了当地旅游业与制造业的发展。旅游业与制造业带来的经济市场为传统的民间造物艺术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徽州木雕不仅仅是室内装饰的延伸,更是徽州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符号。

(二)审美价值

徽州木雕艺术的审美价值与文化思想是相统一的,徽州地区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使得徽州木雕在审美方面散发着朴素、沉着的“艺术气质”。在物质的审美关系上,徽州木雕是简约的,没有华贵绚烂的外表,质朴的外壳下表达的是造物者高远的立意,“精忠报国”“桃园结义”“木兰从军”这些道德意识与审美意识相一致的产物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作为造物者,匠人们不仅在造物理念上独树一帜,而且注重内心的修行,使社会理念与审美价值相统一。王瑞芹指出:“民间匠人与艺人秉承‘心手合一’,这并非指材料与技术的关系,而是意识与技术的合一。”②王瑞芹:《以民间的造物意识催生设计的生态秩序》,《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第112-115页。由此可见,徽州木雕艺术是“心与手”相结合的产物,蕴含着极高的审美价值。

五、结语

综上所述,民间造物艺术无论是艺术创造中取材的把握,还是造物过程中对技艺的探求,都体现了造物者作为个体与大自然的万事万物和谐共生的哲学观念,这种观念对于现代社会的产生、人类文明的进步、生态自然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文章中指出民间造物艺术的形成是工艺技术、造物理念、文化内涵等多方位、多层次地融合。传统的徽州木雕艺术之所以伟大,便在于它是造物者“心与手”的统一,其美学意义也在不同时代的接受与阐释中得到丰富,因此它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和价值。

猜你喜欢

造物者造物木雕
汲古怀远造物归真
一切才刚开始
“与造物游”: 第二届晚明艺术史学术研讨会召开
造物新语——重组材料与构造
一切才刚开始
以木造物
木雕鱼
先不要叹息
木雕创作随想
自然形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