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藜芦醇药理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021-01-08李延姣鄂子健王淑静
李延姣,张 徽,黎 俊,解 露,喻 洁,鄂子健,王淑静,
(1. 哈尔滨商业大学 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76;2. 厦门医学院 基础医学部,福建 厦门 361023)
白藜芦醇又名芪三酚,是一种天然多酚类化合物,存在于多种植物中,具有顺式和反式两种异构体,多以反式结构存在于自然界中[1]。白藜芦醇是一种重要的天然抗毒素,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炎、免疫调节、血管保护、抗菌、保肝等药理作用。近年,白藜芦醇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等多种行业。本文对白藜芦醇的主要药理活性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白藜芦醇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依据。
1 白藜芦醇的抗肿瘤作用
研究表明,白藜芦醇可通过多种机制、多个靶点发挥抗肿瘤作用。
1.1 白藜芦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1.1.1 阻滞细胞周期 白藜芦醇可通过调控p53、p21等基因的表达及相应蛋白质的合成,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阻滞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进程,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此外,白藜芦醇也可通过上调与p53基因相关的Ras信号传导通路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2]。易世杰等[3]发现,白藜芦醇可降低舌咽癌细胞中ATP酶活力、阻滞S期、抑制细胞增殖过程中PCNA蛋白表达与DNA合成,进而阻滞舌咽癌细胞的细胞周期进程,抑制舌咽癌细胞增殖。
1.1.2 调节信号通路 白藜芦醇可调节多种信号通路,如抑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相应调节因子表达,从而抑制癌细胞增殖。朱理辉等[4]发现白藜芦醇抑制MAPK信号通路,抑制Ras、Ra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EK)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蛋白表达,抑制胃癌MKN45细胞增殖。白藜芦醇还可通过Wnt信号通路,降低c-Myc基因的转录翻译及调节蛋白表达,抑制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SCS)细胞增殖[5]。
1.2 白藜芦醇的促肿瘤细胞凋亡作用
1.2.1 调控促凋亡基因的表达 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家族蛋白是一类与肿瘤细胞凋亡基因相关的蛋白,其中Bcl-2、Bcl-xl等是抗凋亡基因,Bax、Bak等是促凋亡基因。Santosh等[6]发现白藜芦醇与多西紫杉醇(DTX)联合用药,可上调Bax、Bak促凋亡基因表达,下调Bcl-2、Bcl-xl抗凋亡基因表达,进而表达促凋亡蛋白,促进胃癌细胞凋亡。Rb基因是前列腺肿瘤抑制基因,磷酸化Rb(p-Rb)是通过结合某些转录因子并阻断其作用,抑制细胞从G0期进入S期,阻断细胞转录,诱导癌细胞凋亡。白藜芦醇可降低Rb基因的表达,上调p-Rb蛋白表达,促进肺癌细胞凋亡,抑制肺癌细胞转移[7]。
1.2.2 调节信号通路 研究发现,白藜芦醇通过激活半胱氨酸蛋白酶(如caspase-3、caspase-9)、磷酸酰肌醇-3-激酶(PI3K)等多条通路来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白藜芦醇可激活caspase-3信号通路来促进肿瘤细胞内蛋白的降解,从而致胃癌BGC-823细胞凋亡[8]。白藜芦醇还可通过PI3K/Akt通路,抑制雄激素合成,进而抑制糖酵解途径中的己糖激酶(HK)、磷酸果糖激酶(PFK)活力,降低肿瘤细胞合成代谢需要的能量,最终促进前列腺癌LNCaP细胞凋亡[9]。此外,白藜芦醇可诱导线粒体向细胞质释放细胞色素C,激活caspase-9信号通路,促进人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凋亡[10]。
2 抗氧化作用
白藜芦醇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清除自由基,降低细胞内自由基含量,抑制活性氧生成。白藜芦醇还能通过调控线粒体膜电位、抑制线粒体脂质过氧化、调控线粒体基因表达来减少线粒体损伤。张大勇等[11]研究发现白藜芦醇可降低线粒体的活性氧(ROS)表达,增加线粒体内Ca2+浓度,引发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电子传递体-细胞色素C外泄减少,从而减轻线粒体损伤。白藜芦醇还可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减少线粒体的氧化应激来保护线粒体。研究发现,白藜芦醇可通过调控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腺苷一磷酸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通路、Akt信号通路等来调节线粒体的基因表达。如白藜芦醇阻滞了金属诱导产生的NF-κB信号通路,促进Nrf2转录因子的表达,进而抑制了线粒体基因突变,对线粒体的功能起到保护作用[12]。何丽囡等[13]研究发现白藜芦醇通过抑制O2-、H2O2及OH-等活性氧簇的生成,抑制ROS的产生,进而抑制低氧诱导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的增殖。白藜芦醇还可通过增加谷胱甘肽(GSH)含量,抑制细胞内ROS的产生[14-15]。
3 抗炎作用
研究发现,白藜芦醇可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发挥抗血管炎症作用[16],还可通过抑制NF-κB的表达,抑制促炎因子的表达从而减轻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严重程度[17]。王丽君等[18]研究表明白藜芦醇可抑制小鼠足趾肿胀组织细胞中环氧合酶-2(COX-2)和前列腺素E2(PGE2)的表达,抑制炎症的发生。白藜芦醇还可通过抑制氧化反应来减弱炎症的发生,刘菁等[19]研究发现经预处理的星形胶质细胞在白藜芦醇的作用下,氧糖剥夺/再复氧(OGD/R)活化被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冯佳等[20]研究发现白藜芦醇通过抑制ROS的表达,减弱单钠尿酸盐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产生的炎症反应,进而抑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生。
4 白藜芦醇调节免疫作用
白藜芦醇可通过调节相关信号通路来调节免疫系统,如白藜芦醇通过抑制肌腱蛋白C/Toll样受体4抗体(Tenascin-C/TLR4)信号通路活化,保护类风湿关节炎大鼠免受炎症损伤[21]。白藜芦醇调节免疫系统的另一种方式是调节免疫因子的表达,组蛋白去乙酰化酶(Ikk)是一种免疫调节因子,参与细胞免疫。邱荣宗等[22]发现白藜芦醇促进脾淋巴细胞Ikk的表达,调节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NF-κB信号通路,实现对免疫抑制状态的调节。白藜芦醇还可通过抑制T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功能,治疗白血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此外,也可通过抑制趋化因子的表达及刺激CD25+和CD4+的分泌和表达来调节免疫系统[23]。
5 白藜芦醇的血管保护作用
白藜芦醇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舒张血管、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常用于治疗血管病变。
5.1 舒张血管
NO是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合成的一种血管扩张剂,它可激活和释放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内的鸟苷酸环化酶(GC),从而发挥扩张血管作用[24]。研究发现,白藜芦醇能通过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促进血管eNOS的表达来达到舒张血管作用[25]。白藜芦醇还可通过提高NO生物利用度,促进与血管舒张有关的信号转导,影响离体人肺内小动脉血管的张力[26]。
5.2 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脂质代谢障碍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白藜芦醇可通过调节脂质代谢、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起到血管保护作用。胆固醇是脂质的一种,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可催化胆固醇分解为胆汁酸。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能调节CYP7A1的转录过程,两者共同发挥对脂质代谢的调节作用。白藜芦醇可通过调节PPARα和CYP7A1的表达来调节血脂,从而减轻了动脉粥样硬化的症状[27]。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异常增殖可导致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中的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肽,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白藜芦醇能通过促进AngⅡ的释放,进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28]。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会诱导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而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血管内皮发生病变,进而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江振华等[29]研究发现内皮细胞凋亡过程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1(SIRT1)的表达会降低,而白藜芦醇能促进SIRT1的表达,抑制内皮细胞的凋亡。
6 白藜芦醇的抑菌作用
白藜芦醇能显著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增长繁殖[30]。张瑞等[31]研究发现白藜芦醇对须癣毛癣菌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皮肤癣菌病。白藜芦醇在较低的浓度下对浅部感染真菌、皮肤癣菌和深部感染真菌、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32]。
7 白藜芦醇的保肝作用
白藜芦醇具有肝脏保护作用,主要表现在减轻肝细胞纤维化、抑制脂质的过氧化及调节线粒体功能等。肝细胞发生纤维化时,会释放大量的促炎因子。白藜芦醇通过抑制NF-κB的表达,抑制了促炎因子的表达,减轻肝细胞纤维化[33]。脂质过氧化物是ROS与生物膜的磷脂、酶等物质氧化所产生的物质,体内堆积的脂质过氧化物可影响肝脏功能。研究发现,白藜芦醇能降低肝脏中的脂质含量,进而减轻脂质过氧化物的堆积程度,减轻脂质过氧化物造成的肝脏损伤程度。研究发现,脂肪酸在线粒体β氧化产生ATP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的ROS,进而诱导氧化应激的发生。白藜芦醇对肝细胞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与Nrf2的激活有关,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是一种调控因子,参与细胞氧化应激反应。在非活化状态,Nrf2与Keap1结合,通过降低甘油三酯(TG)和抑制Fas等脂质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来降低肝细胞的氧化应激,从而减轻肝细胞的损伤[34]。杨庆宇等[35]研究发现,白藜芦醇能通过激活Nrf2信号通路的表达,显著减少肝细胞中脂质堆积,从而降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
8 展望
白藜芦醇来源多,价格低,其抗肿瘤作用已应用于胃癌、乳腺癌、结肠癌、白血病等多种肿瘤的治疗。其抗氧化作用在化妆品、药品、食品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白藜芦醇的抗炎、免疫调节、抗菌、血管保护及保肝等药理作用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以利于白藜芦醇的更为广泛的开发应用。探究白藜芦醇的多种药理活性对于疾病的预防、治疗等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