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党史学习教育在思政课中的作用
2021-01-07吴拥军
吴拥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党史学习教育对青少年道德情操和核心素养的培养有重要作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充分发挥党史学习教育在思政课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是思政课的学科优势,更是思政课教师的责任。
拓展思政课的教学目标
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堂中,能拓展和深化思政课的教学目标。
讲清党史知识,加强思政课的政治观教育。思政课教学应该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问题。讲清党史理论可引导学生坚定信念,激励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党史学习教育中,学生可更深刻地了解到党和人民生死与共、血肉相连的关系。教师讲清党史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党为什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讲好党建成就,补充思政课的目标内涵。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五课的教学目标是“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和品格,感受中华民族精神所蕴含的强大精神动力”,教师在教学中可运用党史中的鲜活事例来更好地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如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征程中的伟大实践,构筑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包括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劳模精神等,这是中华民族精神所蕴含的强大精神动力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动体现,补充了思政课的教学内容。
讲透党史故事,提升学生的学科智慧。百年党史是党带领中国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历史,蕴藏着无穷的历史智慧。教师讲透党史故事,学生可以从刘胡兰事迹中体会“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牺牲精神,从雷锋事迹中体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这样的党史学习教育可以正本清源,激浊扬清,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学生在社会中辨别是非的能力。
充实思政课的教学内容
思政课具有理论联系實际的特点,所以教学内容需要根据实际生活的变化和思政教育的现实需要不断地调整、更新和补充。一方面,利用党史学习教育,教师能更好地讲清教材中的道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另一方面,教师能增强教学的时效性,促进学科和现实生活更紧密联系。
充实思政课的理论内容。《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教材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追求”为思想主线,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角度,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和伟大成就,思想性、理论性较强。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教师能将教材中比较抽象的理论观点通过大量党史事实进行具体化,让理论具有可读性,让理论鲜活起来。如阐述该册第一课第一框“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观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共产党建党历史,从觉醒年代的五四运动到建党时期的红船精神,再到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再到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再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历史充分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充实思政课的材料内容。中国共产党丰富的革命历程构成红色资源宝库,为思政课教学提供取之不尽的素材。如讲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这个知识点时,可在教材“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的基础上拓展引用“红船故事”“张思德故事”“红旗渠故事”以及脱贫攻坚战中涌现出来的全国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等,让学生对党的认识更具体、更深入,同时也能为后面讲“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这一内容做好铺垫。
充实思政课的“地方史”内容。思政课课程资源包括丰富的地方红色资源。湖北是红色的沃土,荆楚大地上曾发生了波澜壮阔的革命,拥有丰富的党史资源,如“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的革命圣地红安、“洪湖水浪打浪”传唱全国的湘鄂边革命根据地、武汉的二七纪念馆、八七会址、农讲所等,都能成为思政课鲜活生动的教学资源。
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形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时指出:“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样化探索,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教学目标。”党史学习教育资料内容丰富,为创新课堂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可视性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创设情境,跨越时空,古今对话。党史学习教育可让思政课教学设计跨越时空,古今对话,让学生沉浸式地接受理想信念教育,坚定信仰。
在讲理想信念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创设情境,由教师提供素材,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如:面对敌人(学生扮演)的拷问:“你为什么要加入共产党?”夏明翰(学生扮演)回答:“因为共产主义是我的信仰。”敌人又问:“难道你不怕死吗?”夏明翰回答:“朝闻道,夕死可矣。作为共产党员能为自己的信仰而牺牲,我感到无上光荣。”这样的共产党人还有很多很多。无数的仁人志士为“道”牺牲生命,中国共产党员的意志更坚强,信仰更坚定,“道”越走越宽广。
穿插影视,编排话剧,提升兴趣。教学《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在社会课堂中成长》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引用毛泽东少年和青年时期的成长求学故事,将电影《少年毛泽东》《1921》的片段展示给学生,声光电的影视插入更直观,更吸引学生,更有渲染性,教学效果也更好。同时,教师可借助党史学习教育材料,组织学生编排用于课堂教学的“微话剧”,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形式。如让学生编排关于毛泽东的“微话剧”,讲述他17岁离家求学,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诗句。通过“微话剧”的生动展示,让学生充分体验、互动,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升他们对思政课的兴趣,完成教学目标。
专题辩论,案例分析,中心发言。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教师可采取理论宣讲、中心组学习等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每次主题教育的主持人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家长,还可以是一位正能量满满的普通人。九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一框教学内容为《坚持改革开放》,如果由学生家长讲改革开放前后家庭条件、收入开支、工作氛围,甚至包括居住地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的变化,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第三课第二框《参与民主生活》的教学内容,教师可安排学生进行关于“法治”与“人治”的辩论,明晰法治的发展历程,拓宽学生视野,增强法治观念。
在思政课堂上,党史学习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拓展思政课堂的教学目标,充实课堂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陈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