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政课作业成为学生成长的“营养钙”
2021-01-07杨庆华
杨庆华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双减要见效,作业很重要。”笔者认为应以作业设计研究为切入口,寻找思政课深度学习和课程实践的契合点,体现“方向性、思想性、实践性”课程目标要求,丰富思政课作业的“打开”方式,努力探索一条减负提质的思政课作业设计变革之路。
统一知与行,设计与生活融合的作业
教师要紧密联系社会、国际上的热点问题,拓宽学生视野,设计与社会相结合的作业,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提高实践创新能力。设计作业时,教师要坚持学科与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进生活,跳出作业里的“纸上谈兵”,引导学生回归生活。作业要设计生活情境,考查学生在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父母多爱我》(统编版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一课以“将孝敬父母转化为实际行动”为教学的落脚点和归宿。教师在设计课中、课后作业时,可采用“做判断,辨一辩”“找朋友,选一选”“用心体会,写一写”“走进生活,评一评”“生活实践,做一做”的作业形式,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学会去发现爱、感受爱、理解爱、辨析爱,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生活化的作业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受到学生和家长欢迎。
结合静与动,设计多维衔接作业
设计与活动融合的作业。教师可通过议题活动导入,创设多元化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的探究活动和体验活动,引发他们的探索热情和深度思考。如在教学《红军不怕远征难》(统编版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教师可设计寻找身边“长征精神传承人”的前置作业,学生在了解、采访、讲述中学习、理解、传承新时代长征精神;又如教学《家乡发展的喜与忧》(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时,教师可设计前置“调查活动”作业,在课堂中分享交流。在作业中学生获得的不是零碎的知识,而是认知的框架和思维的方法,这种认知框架和思维方法,学生将受益一生。
设计与学科融合的作业。为了更好落实课后作业,教师可将学科作业与学校的德育主题实践活动、劳动教育、法治教育、书法教育等其他实践作业进行整合,布置項目式作业,为学生构建多角度、多方位、立体化的发展环境。设计将各学科知识、素养有机整合的作业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加强各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学生在活动中的学习探究也能更深入地进行。如在教学《人大代表为人民》(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时,教师可设计课前调查单:
我国每年都会召开两会,同学们能不能策划一个栏目?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我们进行团队角色转换。一位组员化身为电视台小记者,一位组员化身为摄像师……我们一起走进小区开展采访,完成前置调查单,了解他们关心国家、社会、身边的哪些事?你能在哪些方面提出建议呢?期待你们各栏目的采访“大片”哟!
这份变“静态”为“动态”的小组合作探究调查的实践活动,分工明确,指导具体,国家观念、公民意识、法治意识、社会实践能力……都包含在这份前置作业中,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提高综合素质。
关注深与浅,设计分层弹性作业
同是过一条河,有的学生是“大牛”,有的学生是“小马”,还有的学生是“小松鼠”……教师眼里要有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设计包括基础过关、能力提升、探究拓展等不同层次的作业,可以布置基础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学生必须完成基础性作业,学生自我评估后选择恰当的拓展性作业进行挑战。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精准推送,发挥作业的巩固和拓展功能。
分层弹性作业设计可有效化解“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尴尬。分层弹性作业让学生可选择、乐挑战,辅以增值评价,促成思维进阶养成。仍以《人大代表为人民》这课为例,以上前置性调查作业就是基础性作业,分层弹性作业可以这样设计:
同学们,你们调查“摄制组”已经完成前期调查采访,接下来最具挑战性的就是将这些采访资料整理好,并形成一份两会微议案。来吧,开启你们的挑战之旅吧!
这种作业设计不仅保持场景设置的连贯性,以“挑战任务”下达,巧妙激发学生“跳一跳摘桃子”的积极性,去完成拓展性作业。同时基于学生社会调查实践,在学生可以接受的范围,从“基础性”过渡到“拓展性”,逐级而上,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作为“场外代表”,可以关注很多方面,课前已在学生心中播种积极建言献策意识的“种子”。这个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公民意识、法治意识等素养在学生挑战、完成弹性作业时得到培育。
兼顾长与短,设计素养提升“长作业”
常规性作业为巩固所学,有短、平、快的特点。教师在监督学生完成基础性作业的同时,注重实践性作业的设计,拉长作业时间,改变作业特性,转变学习方式,推进育人方式的转型。
如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围绕“做聪明的消费者”这一单元学习主题,包含《买东西的学问》《合理消费》《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三课内容。教师可设计一份实践性作业,即单元主题作业。单元主题作业设计可包括作业目标、设计意图、题型、题量、时长、活动主题、活动内容、活动任务单等,旨在让学生从实践中获取生活经验,增强生活能力。通过探究、调查、讨论、真实情景体验等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养成合理消费的观念,懂得节约粮食,学做一个文明的消费者。学生在老师、家长的指导下,经历“尝试实践—改进实践—反复实践—经验获得—素养达成”的过程,实践性作业也变得有意义。
思政课作业完成后,大部分教师采取作品展示的方式进行评价。教师评价作业时要眼中有“人”,在评价中要明确地扮演“学生成长路上引路者”的角色,发挥过程评价的引导、激励功能,关注学生情感、行为的发展,坚持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同伴评价、社区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尊重每一个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让学生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完成作业只是一个小任务,但教师的反馈信息却能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增进师生交流,和谐家校社关系,帮助教师更好地完善教学细节、设计教学步骤,最终形成教和学的良性循环。“双减”之下的作业研究,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希望每份思政课作业都能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营养钙”。
责任编辑/陈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