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奏响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

2021-01-07武凤珠

人民周刊 2021年23期
关键词:黄河大合唱黄河流域城市群

武凤珠

编者按:临黄河而知中国。党中央、国务院于10月8日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本刊推出专题报道,采访相关专家,解读《纲要》要义。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万里东入海。2021年10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东省东营市考察黄河入海口。从2016年远赴青海视察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情况,到2019年至2020年考察黄河流经甘肃、河南、山西、宁夏4个省区的河段与支流,再到此次实地察看入海口三角洲,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涉及黄河上中下游省份。

10月8日,《黃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印发。“这对于沿黄省份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奠定了各省份下一阶段发展的总基调,明确了各省份的发展目标和战略布局,明晰了各区域、各省份的保护与发展重点。”水利部参事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说。

由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倾泻而下,黄河在黄土高原携泥卷沙,一路东流。泥沙沿途沉积,抬高河床,造就了“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的“地上悬河”。

“入黄泥沙中,2/3以上来源于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等黄土高原省区的水土流失。”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生态建设处副处长刘志刚介绍,目前黄河中游水土流失的地区已经治理25万平方公里,建设淤地坝5.8万座,实现了水土流失面积‍‍和土壤侵蚀强度的双下降。

2021年8月,水利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黄河流域淤地坝建设和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十四五”实施方案》。《方案》明确:“‍‍十四五”期间要新建淤地坝1461座、拦沙工程2559座,修建旱作梯田400余万亩。今年,青海、河南等7个沿黄省区已经全部开始实施。

水土流失在岸上,泥沙淤积在河道。为调节黄河干支流水沙关系,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增水、减沙、调水调沙三管齐下。“除在黄土高原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外,还利用三门峡水库、小浪底水库等骨干工程拦减进入黄河下游河道的泥沙,并依靠黄河干流河道两岸的有利地形引洪放淤,处理和利用泥沙,形成了减少进入黄河干流泥沙的三道防线。”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旱灾害防御局方案技术处副处长任伟介绍。

拦住泥沙,蓄下水源。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吕拉昌认为,水资源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最关键的要素。“如果上游省份用水过多,就会导致黄河下游断流,使下游省份面临用水难题。因此,要做好上游、中游、下游水资源的协调分配,强化以水为核心的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建设高效节水及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

节约用水的“相对增水”和跨流域调水的“绝对增水”齐头并进,在黄河流域,用水的快速增长得到抑制,黄河实现了连续20余年不断流。

“‍以前用水管理相对粗放,有些地方用水不计量,想用多少水就用多少水,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现在,用水按计量收费,通过用水审批实现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水资源管理与调度局水资源管理处处长薛建国负责取水许可审批工作。他介绍,通过加强水资源管理,‍‍将“依水而定、量水而行”落到实处,能够有效防止过度开采水资源造成的支流断流。

节水也要“开源”。由嘉陵江支流白龙江引水,供应甘肃天水、陕西延安等市县用水的白龙江引水工程正在规划;将长江支流汉江的水资源调配到西安、宝鸡、咸阳等黄河沿线市县的引汉济渭工程已经开始施工;跨越四川、宁夏、山西、内蒙古等省区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也正在推进。薛建国说:“从长远来看,在节约用水的同时实施跨流域调水,是解决黄河流域水资源不足的根本举措。”

戈壁成沃野,沙丘随风散。伴随水土流失状况逐步缓解、水沙关系趋于协调、水资源合理利用和有效补充,黄土高原的主色调正在由黄变绿。如今的黄土高原,林草覆盖率已经由20世纪80年代的不足20%增加到超过60%,梯田面积已经由30多年前的1.4万平方公里增加至5.5万平方公里,入黄沙量也由1919年至1959年的年均16亿吨减少到2000年至2018年的年均2.5亿吨。

“来沙减少,加上小浪底水库等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调水调沙,使下游‘悬河’进一步抬升的趋势得到遏制。”王浩认为,这是综合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协调黄河水沙关系取得的重要成果。

河水岁岁安澜,养护沿线生物,织就绿色有机的生态廊道。任伟说:“2008年以来,结合调水调沙,累计向黄河三角洲淡水湿地补水8.63亿立方米,促进了生态系统自然修复。2020年,芦苇沼泽湿地面积达到1.73万公顷,恢复至20世纪80年代水平;鸟类种类达到370种,较2005年增加25%。”

黄河奔流,浩浩汤汤。大河两岸的广袤土地间,蕴藏着煤炭、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等丰富资源。

对沿黄省份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一直记在心上:“要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推动流域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作为我国能源资源富集区,协调产业和生态之间的关系、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摆在沿黄省份面前的历史重任。吕拉昌认为,碳中和是沿黄省份调整产业结构、建设新型能源基地的基本目标指引。“沿黄省份应围绕这一核心任务,积极推动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不同于我国东南、东北、中部等区域内省份具备相似经济发展水平的经济地域单元,沿黄省份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不尽相同。

吕拉昌分析道,青海、甘肃、宁夏和内蒙古可以充分利用风能、太阳能、水能及传统能源优势,建立绿色新能源基地,打造绿色循环产业体系,发展以风、光等为资源的新能源产业和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延伸石油化工、有色冶金、建材等产业链,将绿色产业发展与清洁能源基地建设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动力。

依托煤炭等资源储备建立起相对稳固的能源化工产业基础,是山西和陕西的共同特质。在吕拉昌看来,这两个省份应当调整存量和优化增量同步抓,构建绿色能源化工基地。一方面,以能源化工基地为依托,将化解过剩产能和产业转型升级紧密结合,通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消化过剩产能;另一方面,紧跟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以绿色低碳为方向,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能源产业,推动煤、电、化、冶等产业整合重组,提高资源转化增值能力。在此過程中,辐射带动城市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新能源产业发展,扩大航空航天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开拓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着力推进产业向清洁低碳型、集约高效型、延伸循环型、安全保障型转变。

已经具备相对发达先进制造业基础的河南和山东,在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同时,也应当加快构建新旧能源综合的多元化能源基地。稳步发展水电,安全发展核电,加快光伏和风电发展,积极发展优势新能源产业,构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各省区要在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和明确要求下,明晰自身特色,找准自身定位,以各省区、省区内各市县的差异化发展促进全省区、全流域的协同发展。”王浩总结道。

绵延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滋养亿万九州儿女,“母亲河”孕育出的中华文化体系灿烂夺目,黄河流域沉淀下的历史文化遗产绚丽多彩。

“黄河滋养着我国传统思想家,也孕育了我国的传统哲学思想。”中国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创新发展委员会主任原同遥认为,老子“上善若水”、孔子“水有九德”等《道德经》和《论语》中蕴含的尊重自然规律、兼收并蓄、和合共赢等思想,都伴随黄河而生,是中华民族在黄河流域沿袭下来的主流价值观。

如何深入挖掘、保护弘扬黄河文化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价值理念,使其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正在成为传承黄河文化不容回避的时代命题。“探究历史,是为了展望未来,这才是‍‍从文化角度研究黄河的‍‍最终目的。”原同遥认为,通过搭建黄河文旅体系,可以使黄河流域成为来中国“入境游”的热点区域。

“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已经超过1万美元。人们富裕起来后,会更加追逐自然风光、关注文化传承,注意力会逐步向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领域转移。基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形成的旅游基地,将使黄河流域成为我国重要的‘后花园’。”“十四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樊杰分析道。

文化根脉,巩固着群众的认同感;民生保障,则守护着人民的获得感。使黄河流域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紧密融合,提高群众幸福感与获得感,至关重要。

横跨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黄河流域,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方面仍然有提升空间。吕拉昌认为,对于黄河上游地处生态保护区、财政收入较少的省份,可以通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协调流域生态分工和利益分配;通过国家财政在上游、中游、下游省份的转移支付解决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省区的‍‍财政问题,也能够将上游省份保护生态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从经济发展水平、城乡发展差距、产业协调发展3个方面的因素考量,未来,甘肃、青海、宁夏、山西应当加大力度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作为人口大省,河南、山东的城乡协调发展则有较大潜力。”吕拉昌说。

增强城乡交流、活跃省区互动,黄河流域的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和兰州—西宁城市群被寄予厚望。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差异,与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城市群相比,当前黄河流域的城市群一体化、都市圈同城化程度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吕拉昌认为,建设城市群和都市圈,不仅可以促进要素流动,也可以加速国内经济循环。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黄河流域城市群和都市圈集约高效发展的要求,《纲要》提出,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沿黄城市群,增强城市群间的发展协调性。这对于推动我国东西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吕拉昌分析道,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强调的重点,黄河流域跨越东部、中部、西部,通过推动城市群和中心城市迈入高质量发展轨道,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进西部大开发,在一定程度上缩小西部地区与中部地区、东部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可以助力我国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体系。

滚滚黄河,贯通东西,奔流不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下,中央顶层设计向沿黄省份集中释放的政策红利。吕拉昌认为,在通过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加速内循环的同时,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重组黄河流域产业链,形成新的沿黄增长极,也可以使沿黄省份参与并推进国际循环,从而提高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

猜你喜欢

黄河大合唱黄河流域城市群
生态环境部启动新一年度黄河流域“清废行动”
增强大局意识 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水平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黄河大合唱》在新时期的审美价值及重要意义
《黄河大合唱》与桂林文化抗战
三十六计之顺手牵羊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组织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