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丑话早晚要说,那么晚说不如早说
2021-01-07石潇涵
石潇涵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视频:有个网友称自己想要回老家,买车票需要580元,恰好亲戚也要回老家,他心想坐亲戚的车就能省下这个钱了,但没想到在半路上加油的时候,亲戚却问他要200元钱加油。他碍于情面虽然掏了这200元钱,但心里却觉得很不舒服,转头就发了个视频吐槽说:“200元钱看清一个人,以后再也不坐他的车了!”
没想到,网友们都清一色地在评论区里骂他说:“你回家本来就是580元,现在亲戚帮你省了380元,懂得感恩吧!”“说什么‘看清一个人’,真是反咬一口,难道汽车不需要加油吗?”“你这人不厚道,帮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你难道不应该出钱加油吗……”
网友们对这个视频发布者的指责和批评都是很有道理的,但这些道理我只认可一小半,虽然视频发布者的抱怨心态确实是不懂感恩的体现,但我认为从情理上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我们必须要知道这样一点,当他对亲戚提出坐顺风车回家时,并没有主动提出自己愿意承担一部分费用,那么他的“默认式心理预期”就是免费坐车,什么叫做“默认式心理预期”?比如邻居家院子里的月季开花了,我们想要去剪几朵回家插在花瓶里,我们会默认那是免费的;比如今天我们有急事要外出,把小孩暂时放在邻居家,我们会默认那是免费的;而如果是请一个钟点工回来照看孩子,我们又会默认那是要收取费用的……
“默认式心理预期”是根据生活中普遍存在模式而做出的一种衡量和定位,我去亲戚家蹭一顿饭难不成还要做好“付费”的准备?同理,我去酒店里吃饭,也不会指望着要“免费”。
我做一个大胆地假设,视频发布者面对的如果不是亲戚,而是普遍老乡或是普通顺风车,那么他或许也会主动提出承担部分费用,只是他面对的是亲戚,先不说“亲戚凭什么要帮你”这类抬杠逻辑,也不说他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要出钱是不是合理,至少他的“默认式心理预期”是客观存在的,他的亲戚也是能感受到的,否则他怎么不像普通包车那样谈价?如果亲戚不甘心让他免费坐车,就应该这样说:“好呀,我负责开车和过路费,你只管出200元油费,我们组团回家,大家都省钱!”
这样一来,视频发布者一盘算,能省下380元,或许两人就开开心心地一起回家了,然而他的亲戚却什么也没说就直接上路了,等到了加油站时又提出让他拿200元钱加油,这时候对视频发布者来说,就不再是“200元钱”的事情了,而是“心理落差”的事情——“免费坐车”的默认式心理预期瞬间被“出钱坐车”的现实叭叭打脸,视频发布者对此会产生不悦,完全是情理之中的事。
所以,在这件事情里,真正的问题反而是出在亲戚身上,但他错的不是让视频发布者出钱加油,而是错在没有事前沟通,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没有把丑话说在前面”!
这使我想起了我在多年前经历过的一件事。我是一名摄影爱好者,有一次,一個挺知名的外地摄影大师来我们这边采风,我去接站并给对方安排好了酒店,我们当地的很多摄影爱好者听说这位大师来到,都让我组织一下聚餐。如果人数少,我请客也没什么不可以,但人数多达将近20人,我就不太愿意花这个钱了,所以我把丑话说在了前面:“我们‘AA制’聚一场怎么样,一来为大师接风,二来也是我们自己的一次团聚!”就这样,大家都踊跃报名,纷纷把100元钱用微红包发给我,包括我自己在内,一共凑了1800元。我就用这钱连酒水带菜品地好好安排了一大桌,整场聚餐下来每个人的感受都非常好。
试想一下,如果我不在事先提出“AA制”会怎么样?人们就会默认自己过来吃饭是免费的,然后大伙儿上桌以后我再来提每人要出100元,虽然钱肯定会给我,但却一定会引发大多数人的不满,包括这些口口声声说“难道你不应该出200元钱加油吗”的网友,如果他们在我的餐桌上,一样也会对我产生不满,然后我到这时候再去责怪他们连100元都要计较吗?这显然是不妥当的,因为是我自己没有把话说明白,是我自己给了别人“免费聚餐”的默认式心理预期。
如果丑话早晚要说,那么晚说不如早说。
丑话早说是一种做人的智慧,它能更准确地亮出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也能使对方明白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或风险,作出更准确的取舍或选择,使双方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纠纷;至于丑话晚说,则一定会产生这样两种不好的结果:一种是压到最后仍旧不好意思说,只能自己心不甘情不愿地吃哑巴亏;而如果等拖到不得不说的时候再来说,虽然不一定会吃哑巴亏,但却十有八九会得罪人,不仅会引发双方的不快,甚至还会使自己落个“人品不好”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