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不能承受之重
2021-01-07张树民
张树民
人将晚年喻黄昏。按理说,黄昏是美好的;黄昏是恬淡的;黄昏更该有几分舒适和浪漫;轻松是黄昏的本色。然而,“啃老族”却要“婚前父母供养,结婚父母‘发昏’,婚后跟父母蹭吃蹭喝,生了孩子父母侍候……”更可怕的是,好多子女认为如此这般,乃天经地义,应当应分。
近日新闻爆出,楚地男子匡某,年近而立,长期无所事事,完全“啃老”为生。父母怒其不争,将其赶出家门,以激发其斗志而自立。岂料,匡某毫无反思之意,竟状告父母“不养之罪”。“啃老”有理,拒“啃”有罪,真乃惊世骇俗!
曾看过一期关于“啃老”的《奇葩说》。一群中青年男女,唇枪舌剑展开辩论,最终,主张“啃老”的一方完胜。辩论中有几句话很扎心:“父母的钱与其被卖保健品的骗去,让别人‘啃’,还不如自己负起责任,自己的老人自己‘啃’。现在‘啃老’,是弥补过去对父母伤害的唯一出路。”好家伙,敢情“啃老”是在拯救父母!说者轻松幽默,听者开怀大笑,似乎“啃老”真的无上光彩。
当然,有人会说,那不过是一档泛娱乐的节目,当不得真。其实,辩论结果的倾向性,正与现实相吻合。一些踏入黄昏圈的老人们,由于被子女多角度地“啃”,正在体验着生活的沉重和无奈。
一位朋友的儿子结婚,婚房简直就是现代化、智能化的展示馆,房间宽敞,装潢考究,真金白银没少花费。“老兄,给孩子置办得够档次!”我半开玩笑说。朋友摇头苦笑着说:“过后到寒舍,一看就明白了。”到朋友家一看,果真是寒舍,城郊老旧的小区,四五十平方米的面积,老旧的家电和陈设,和儿子一比,判若两个世界。朋友说:“原来的大房子卖了,总算把孽子的婚事打理完了。”“干嘛这样苦自己?”“唉,婚期都推三回了,再推小子就只好打光棍儿啦,真是儿子结婚,老子发昏!”尽管是“周瑜打黄盖”,但还是让人酸楚。
至于子女把父母家当“餐馆”,把父母家当成“不用付款的自选超市”,把父母当成随手掏的“金库”,可以说比比皆是。我结识了一位被“逼上梁山的搓澡老汉”,已年近古稀,身板硬朗,从某制药厂退休。他有一对双胞胎儿女,儿子失业,快奔四十了还打着光棍儿。老人每天要为几十位顾客搓澡,已干了六七年。“一大把年纪了,你是不是太劳累了?”“能不累嘛!一天下来,骨头都像散了架。可收入不错,想挣钱哪能不付辛苦?”老人接着说:“上有老娘,下有长不大的儿子,不干,咋完成‘任务’?”老人每月退休金几千元,加上老伴儿的退休金,老两口可以吃香的喝辣的。但有“啃老”的儿子就不一样了。儿子还天天嘀咕,谁的老子摆了小摊儿,谁的父亲开了超市,谁的爹开了饭店。“那就让他自己干呗!”“就他?死要面子,高不成,低不就,天天猫在屋里玩电脑。再说了,现成的多舒服!从小惯坏了……”
倘若选择“全托式保姆”,最恰当的人选,莫过于孩子的奶奶、爷爷或姥姥、姥爷。子女把孩子往老人家里一送,万事大吉。每天“进幼儿园,上学校,早送晚接中午‘造’(吃)。”老人只好东跑西颠,忙吃忙穿,还提心吊胆。当然,老人还必须“无私奉献”。抚养大了子女,再抚养孙辈,成为“退休更忙族”。
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调查显示,在城市,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啃老”现象,有30%左右的成年子女由父母为其支出部分甚或全部生活费。“啃老族”之众,蔚为大观,豈非堪叹堪忧?
“妈妈宝”渐变成“啃老族”,只是时间问题。“啃老”是家庭生态的畸化,必导致社会细胞病变,没有全社会的综合施治,断不能奏效。首先,奉劝为人子女者,切莫总以自我为中心,多体谅爹娘的苦衷,懂得“早把甘旨勤奉养,夕阳光景不多时”,摒弃“啃老”之心,自强自立。其次,老人要勇敢地向传统观念说不,莫把亲情统统押在溺爱上。须知,溺爱是孵化自私自利、不劳而获人格的温床,“惯子如杀子”。第三,全社会更该将“啃老”置于是否利于民族复兴的高度去观照,为中青年人营造自强自立光荣、“啃老”可耻的大环境,促使“啃老族”“住嘴”。
沉重的黄昏,难以托起寄满希望的早晨;“啃老”,诱人走向颓废,失却奋斗意志和责任感。若此“啃老族”愈众,忧之甚矣。“啃老族”与蠹虫颇似,蠹众则木折,还能指望“啃老族”成为民族的脊梁么?“啃老”或可毁灭一个人的未来,这恰是黄昏不能承受之重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