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一年收入几百万”没那么可笑

2021-01-07周稀银

杂文月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不争种地面粉

周稀银

几段记者街头采访青年的短视频,不妨记录下来:

1.大米多少钱一斤?

甲:不知道,没买过!

乙:二十多块钱一斤吧!

丙:几十块一斤。

2.面粉多少钱一斤?

甲:不知道,我又不买。

乙:十五块。

丙:五十块。

丁:三四十块。

戊:七八十块一斤。

3.在你眼中,农民一年收入多少?

甲:很多很多钱吧!

乙:几百万吧!

丙:一年吗?几十万应该有吧,毕竟地皮那么贵。

丁:100万。

戊:80万?

己:50万。

庚:我觉得没有,20万吧。

三段视频,反复观看排除恶搞嫌疑后,我并未“怒其不争,哀其不幸”,反倒觉得这些孩子回答得真实可信。同样的几个问题我随口问身边的年轻同事,他们同样答不出大米和面粉的价格,因为“我们从没买过”。至于“农民一年的收入”,他们答非所问——毕竟农民的概念太广了,有外出打工的农民,有在家依然种地的农民,有选择创业大干的农民,有因病因灾致贫的农民……你又未确指哪个类型的农民,让我们计算其一年的收入,又没让我们去实地调查,回答起来当然五花八门,乃至贻笑大方了。

从视频中接受访谈的青年,到我身边年轻的同事,他们的“不知为不知”是因为没有实践(没有买过),即便回答错了,也符合常理;他们的“知之为知之”,凭借个人判断即便说出农民一年收入几百万的话,我倒不以为可笑。谁说我们的农民永远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角色,现代新型农民的形象即便没有几百万的样子,但其经济层面和精神面貌早就今非昔比。就不能容许我们的青年“神话”一下当今农民?

我又想到了问题的另一面,不说城里的孩子,就说农民的儿孙们,他们答得出来米面的价格吗?他们知道父辈祖辈的具体收入吗?他们愿意回到农村种地吗?农民后继乏人是铁的事实,农业面临择业危机是客观存在的难题,而农村种养人才几近缺失更是不争的事实。

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尤其是决策者,不能还是凭借什么街头访问得出什么有益或有害的结论,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的孩子,他们知否大米面粉多少钱一斤,或许与他们的实践缺失和认知迷茫相关,但与振兴乡村建设、提升农民地位、提振农产品价格,或许没有半毛钱关系。媒体也好,教育也罢,我们无须“不能忘本”的概念式说教,而希望多多通过实实在在的事例,來展现新型农村的面貌和新型农民的形象。若还是沿袭习惯思维,让孩子们依然将农民定格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画面,那显然早已与飞速发展的时代相脱节,当然也就访问不出青年们最真实的内心世界,也与当今多元的价值观相悖。

青年们一时对农产品及其农民的无知并不可怕,相信增加他们对农村、农业、农民的接触了解,他们会为今日的无知而觉得需要补课。我们最怕的是通过一些虚拟的访问或调侃式的试探,进而得出当今青年的无知和无望形象,甚至让决策部门严重误判。社会上曾经泛起“80后”“90后”是垮掉一代的论调,而事实上“80后”“90后”现在正成为改变中国乃至世界的中坚,甚至因为他们而让我们这些“60后”“70后”被远远被“抛”在后头。

现代青年的思维和眼光,或许他们真的不知“韭菜与麦子的区别”,但他们所接受和掌握的不再是农耕时代的单一知识,正所谓天下之大,任凭驰骋。我们再也不能用传统的保守思维来判断当今青年,更不能试图通过他们对农业、农村、农民的一知半解而全盘否定他们,并以此警示这个群体。

猜你喜欢

不争种地面粉
面粉大战
智慧农业看“屏”种地
艾草
面粉多少吨
小灵通磨面粉
不争的函谷古道
农民工月均收入超3000元,怪不得种地的农民少了